舆情观察眼|“小病不出村”关键在村医

南方+

舆情观察眼  

事件   

近日,本地媒体报道,据相关统计显示,梅州市2040个行政村里,目前有193个村是村医空白村。随着原有的村医年龄不断增大,村医空白村的数量还将继续增加。    

点评:村庄里看病难是长期存在的问题,村卫生站条件差、设施设备简陋、村医没有行医资格等问题一直困扰着乡村医疗的发展。特别是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农村人口逐渐减少,随着农村人口“出逃”的,还有乡村医疗资源。原有的村医年龄逐渐增长,年轻的医疗人才不愿意留在农村,随着老村医逐渐退休,梅州市内的医疗空白村数量也逐渐增加。    

与医疗空白村逐渐增多相矛盾的是农村内留守人员中多为体弱多病的老年人和小孩,若是患上急病,没有村卫生站做前期处理,很可能会耽误治疗。    

作为国家分级诊疗的试点,梅州已在全市铺开分级诊疗工作。所谓分级诊疗,是按照疾病的轻、重、缓、急及治疗的难易程度进行分级,不同级别的医疗机构承担不同疾病的治疗,作为医改的重点工作,分级诊疗或许是解决医疗短缺的有效途径。分级诊疗中一项重要内容,便是“小病不出村”。要实现“小病不出村”,村卫生站的建设起到关键性作用,而村医人才的缺乏是目前村级医疗资源缺乏所面临的首要问题。    

去年,梅州市出台了《梅州市进一步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实施方案》,通过完善乡村医生补偿、养老和培养培训等制度提升乡村医生的诊疗水平和生活保障,同时要求全面开展家庭医生契约式服务,向农民群众提供集基本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为一体的个体健康管理,从而解决农村看病难问题。

南方舆情认为,解决好村医问题,首先要解决村医的待遇问题。村医条件艰苦,要让他们安心工作,除了提升村医的工资水平外,还要妥善解决好村医的养老和家庭生活问题,让其无后顾之忧,对于编外且符合相关条件的村医及时纳入编制。此外,还需给村医充分接受培训的机会,提高其全科服务的能力。    

村卫生站环境建设也是留住村医、留住病人的一项重要内容。南方舆情建议,相关部门要加大资金投入,增加对村卫生站的补助力度,新增基础医疗设备和增加基本药物储备。    

缓解医疗资源空白村逐渐增多的问题,为“小病不出村”打下基础,让梅州分级诊疗工作取得成效,有助于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美好愿景,实现“健康中国”的宏伟目标。

【来源】南方日报

【记者】张柳青    

【策划】蓝云 柯鸿海 洪丹    

【出品】南方舆情数据研究院 南方日报梅州新闻部    

【统筹】马发洲

【数据支持】马吉池

编辑 马吉池
加载全文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热门评论
快来抢沙发

    继续阅读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

    创造更多价值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