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住莲花北的潘峰的“五一”假期是在车轮上度过的,家门口骑车逛景点也成了一些深圳人踏青的主要方式。资本推动的“风口”下,街边颜色各异的单车在一场场“车轮战”中,改变着大众的生活方式,对新事物接纳度较高的深圳也成了这场“自行车回归”之路的领跑者,3日摩拜发布的小长假的大数据报告中,深圳以3.13公里的平均骑行里程,成为全国平均骑行距离最长的城市。
但这个自带光环的数字背后,却有着更多的隐忧。一排排 “僵尸车”占领大街小巷时,关于停放、安全、管理等诸多问题依然在被讨论,甚至用血的事实来提醒,“占领下的后遗症正在凸显,共享之下也在制造新的城市垃圾”。
A
共享风口转动车轮
生活方式悄然改变
自去年10月底摩拜单车进入深圳至今,已有7家共享单车企业共计在深投放单车超过52万辆,而根据不完全统计,深圳注册用户量已超过900万人。车轮所到之处,生活也在发生改变。
在一家公益机构工作的潘峰是一个深度单车用户,手机里下载的共享单车客户端就有5个,一段时间内,晒摩拜信用积分成了他朋友圈的最多的分享内容,“一开始只是最后一公里会选择骑车,但现在基本不是跨区的行程都会骑车出行”。
5月3日,摩拜发布了首份“小长假骑行大数据报告”,深圳以3.13公里的平均骑行里程,成为“五一”期间平均骑行距离最长的城市,根据报告,“五一”期间,深圳骑行量增幅为31%。并称,骑车游玩公园、放松身心成为假期深圳人最爱的选择。
B
部分区域投放过量
僵尸单车变“共享垃圾”
而在这份报告发布前夕,一场在深举办的关于“平等路权视角下的共享单车发展研讨会” 上,深圳交通领域的专家提出了“深圳共享单车不少沦为僵尸车”的现状,并呼吁对总量进行控制。
深圳城市交通协会副会长施佑生用一组数据说明,“根据测算,大约每天有30万辆单车为通勤接驳服务,如果一辆一天它只服务半小时,显然是资源浪费。”而在景田上班的白领王先生看来,最头疼的事莫过于能顺利找到一辆能骑的单车,“数量多但体验差,连续扫码几辆无法使用是常有的事。”
潘峰手机里存了百余张单车的图片,都是各种破损的单车,二维码被涂抹、车架被拆解,甚至还有车子上树入水的景象。“破损的单车越来越多,周围的朋友基本都遇到过,还有的是一大排单车被人为锁住,基本没人骑。”
在业内专家看来,单车企业为追求规模,抢占市场占有率,在资本撑腰下,“烧钱”补贴愈演愈烈,部分区域投放过量在街头无人问津,共享单车俨然成了城市新的“共享垃圾”。
C
安全事故频发
精细化管理成“下半场”焦点
在社会对恶意损毁共享单车的行为声讨时,单车企业维护不及时,配套管理跟不上投放总量的问题也逐步凸显,但更为担忧的是,管理缺位下导致的安全隐患。2017年第一季度,共享单车事故频发,未成年人骑行问题也成了社会焦点。4月,初二学生小唐骑共享单车回家,途中撞上了人行道边的石墩,小唐摔倒在地,最终,医生切除了小唐的脾脏才保住他的性命。而共享单车与汽车、客车剐碰现象也时有发生,不少危及性命。
目前深圳共享单车市场已处于饱和状态。精细化管理成为下一步的焦点,要想留住用户,在硬件升级的过程中,提升运营能力增强用户体验显得更为重要。
D
深圳将建大数据平台
统筹慢行交通系统
市交委表示,目前深圳正在研究制定共享单车运营服务标准,其中包括市场准入标准以及退出机制,管理服务能力跟不上的企业或将被清除出市场。而在平等路权视角下的共享单车发展研讨会上,深圳交通管理事务中心主任车小平则透露,市交委正在筹建一个大数据平台,对全市整体静态交通和慢行交通进行统筹。各运营企业之间的自行车总量如何分配、数量如何调整,利用大数据平台进行监管。
此外,信用监管的落地也显得尤为重要。根据《关于鼓励规范互联网自行车发展的若干意见》,要求相关企业需建立用户行为规范和信用评价管理制度,通过对用户不良行为采取扣减信用积分、对违反自行车道路交通通行有关规定或违规停放行为,公安交警部门、城管部门依法进行处罚,并将其违法违规信息计入个人征信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