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广东省政府印发了《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统筹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实施意见》明确提出,“按照‘一体化’思路下的破冰攻坚原则,在合理规划城乡义务教育学校布局建设、完善城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统筹城乡教育资源配置、提高乡村教育质量、稳定乡村生源、提高乡村教师待遇、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保障随迁子女就学、加强留守儿童关爱保护等方面提出了务实的措施、办法。”
近年来,惠州在发展教育上坚持“六个优先”,即教育发展优先规划、教育问题优先解决、教育投入优先安排、学校用地优先保障、教育人才优先引进、教师待遇优先落实。惠州在实现“基本均衡”的基础上,逐渐向学校建设标准化和现代化发展,实现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和不同人群之间教育公共服务的均等化、优质化,进一步促进教育公平。
年轻教师为乡村教学点带来活力
惠州市博罗县长宁镇水边小学,周围青山环绕,距离博罗县城25公里,处于博罗县长宁镇、湖镇镇、荣华镇三个镇中间,教学点共有师生140人,辐射周边多个自然村。
“一起去跳健身操吧。”下课铃声一响,年轻教师骆水清便领着孩子们来到学校操场上,几十名孩子欢乐地在操场上做起了课间运动。谁曾想,这间“麻雀学校”5年前险些被撤并,如今能焕发出这般活力,成为当地小孩求学的“福地”。
骆水清2016年6月从东莞理工学院毕业,而后通过教师招聘考试成为水边小学的教师。在这里,她与老教师们无言地传递着教学“接力棒”。
现年52岁的聂泽生是水边小学的数学任课老师,是一位教龄超过30年的教师。聂泽生曾有机会调到镇上的中心小学,但他心甘情愿留在教学点教书。“学校的硬件、条件越来越好,收入也越来越高。我们乡村教师的待遇现在很不错的。”聂泽生笑着说,扣除“五险一金”后,他每月拿到手7000余元,其中包括1050元的山区和农村边远地区教师生活补助。
过去几年里,惠州市通过“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努力推进城乡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水平基本对等、以及学校办学条件的基本保障,提升了乡村学校设施、设备等办学条件的同时,为乡村学校注入了鲜活“血液”,让更多的教师愿意留下来。
为消除城乡教师待遇差距,惠州市实行“一盘棋”管理,均衡师资配置,制定“两持平一鼓励”政策,即县域内农村教师待遇与城市教师待遇持平,教师待遇与公务员待遇持平,设专项津贴鼓励优秀教师到农村和边远地区任教。
据悉,2013年起,市财政给予惠东县、博罗县、龙门县等3个山区县共2000万元的专项定额补助资金,群策群力落实边远地区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岗位津贴政策。2014年,惠州市边远地区教师岗位津贴人均不低于700元/月。2016年起,该津贴将连续3年提标,月人均标准每年提高100元,即2016年月人均800元、2017年月人均900元、2018年月人均1000元。
积分入学破解随迁子女教育问题
解决异地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教育问题,是惠州市推行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的一大亮点。据悉,惠州市实施异地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和本市户籍子女义务教育服务“四统一”:统一学位规划、统一入学程序、统一学籍管理、统一成长指导。这些举措打破了户籍限制,进一步维护了教育公平。对符合条件的异地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纳入教育发展规划和财政预算,其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应当与常住户口学生同等对待,可像本地户籍学生一样参加中考,同等填报志愿、同等分数线录取、同等缴交高中阶段教育的学费,即完全凭中考成绩和志愿读普通高中或中职学校。据统计,全市异地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公办义务教育学校就读比例已逾五成,远超珠三角其他城市。
多年来,惠州市始终把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作为最大的民生,实行“一体化保障”促进教育事业均衡发展。2015年起全面实施随迁子女积分入学办法,对于入读民办学校的给予生均公用经费补助。在惠东县白花镇、惠阳区沙田镇、博罗县龙溪镇等地,开通专用校车延伸到各村,免费接送学生上下学。
自2010年9月,惠州市承担“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以来,该市以“政府主导、城乡一体、均衡资源、提升内涵”为原则,努力推进城乡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水平基本对等、教学水平基本对等、学生成长指导水平基本对等,以及学校办学条件的基本保障。2014年,惠州市各县(区)全部建成“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区)”;2015年8月,惠州市成为“广东省推进教育现代化先进市”;2016年7月1日,《中国教育报》在头版显著位置报道惠州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经验做法,“均衡兵法”叫响全国。
2017年秋季基本消除超大班额
2016年7月,国务院出台了《关于统筹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了一揽子的解决措施,为破解这些问题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持。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中央精神,在充分调研、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广东省日前制定出台了实施细则。
根据《实施意见》,到2017年,基本实现全省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全覆盖;到2018年,珠三角地区公办义务教育现代化学校覆盖率达65%以上,到2020年,珠三角地区公办义务教育现代化学校覆盖率达85%以上,粤东西北地区公办义务教育现代化学校覆盖率达68%以上。
今年,根据《惠州市消除义务教育大班额专项规划》(以下简称《专项规划》),惠州将加紧新建改扩建义务教育学校,有计划地扩大学校容量,增加学位总量,保障学位供给;从2017年秋季开始,一年级和七年级班额原则上要达到《广东省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标准》规定班额的要求,基本消除66人以上超大班额。此外,依法落实新建住宅小区配套标准化学校建设,确保配套学校建设与住宅建设首期项目同步设计、同步建设、同步竣工验收。同时,对有的区域,将通过新建高中学校,把现有完全中学改办成初级中学或九年一贯制学校而置换出义务教育学位。
根据《专项规划》,惠州市还将着力提升乡村教育质量,完善寄宿制学校生活设施和管理制度,办好村小和教学点,不盲目撤并乡村学校;扩大县(区)域优质高中招生名额直分初中学校比例,由已有的50%提高至55%乃至60%,增加农村初中学校初中毕业生升入优质普通高中的机会。
【来源】南方日报
【记者】黄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