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水东街未来美景抢先看!大片红瓦旧山墙的骑楼商埠,你得这么逛

南方都市报

水东街效果图。

未来的水东街二三期怎么建?今日惠州市住建局公示的《惠州水东街历史文化街区规划与建筑方案设计(草案)》显示,水东街二三期将规划形成“一轴三街九巷”的鱼骨状空间结构。“一轴”以水东街为轴;“三街”是以水东街、滨江东路、上塘街为脉组成三大主题区;“九巷”是由九条传统街巷形成鱼骨状的空间格局。水东东路将建成骑楼风格,滨江东路将重现码头商埠特色,以院落天井式传统民居风格为主。

规划图结构图。

目标

东江首埠、惠商祖源,粤东历史文化第一街

惠州市水东街历史文化街区,是惠州市五片省级历史文化街区之一,也是惠州市作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组成部分。市委市政府对惠州市水东街历史文化街区的规划设计高度重视,提出高标准规划设计建造运营的要求,复兴后的惠州市水东街历史文化街区将会带动巨大的文化与社会效益。

整体效果图。

草案透露,上述规划范围紧邻水东街历史文化街区一期,是由滨江东路,上塘街,水东南路和新建路所围合的区域,与水东街历史文化街区核心保护区范围基本一致,规划用地面积约 7.1 公顷。现状总建筑面积约 13 万平方米,其中: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1 处(镇记号),登记不可移动文物 1 处(上塘街李屋),历史建筑 16 处,历史街巷 10 条,风貌与肌理较好的骑楼与院落民居建筑面积约 4 万平方米。

水东街老字号分布图。

上述街区的功能定位是:以惠州文化为“魂”,特色建筑为“形”,管理运营为“纲”,传承“惠州水东街生活形态和骑楼文化精神”,保护水东街原真建筑风貌及现有街区肌理,结合当地文化艺术特色资源,强化惠州水东历史文化体验,打造历史文化街区精品,使之成为东江首埠、惠商祖源,粤东历史文化第一街。             

三街规划不同风格

在建筑风貌指引方面,草案对水东东路、滨江东路、上塘街提出不同的建筑风貌要求。

水东东路建筑风貌要求:

建筑风格:以近代中西合璧的骑楼风格为主。

建筑材料:建筑立面宜选择富有传统特色的材料,有条件可对外立面做旧处理。屋面宜采用红瓦。

建筑元素及其细部:硬山山墙应保留灰塑装饰;建筑檐口处应有檐口叠涩;立面山花应多样性;立面栏杆应多为陶制表面施釉。

滨江东路建筑风貌要求:

建筑风格:能够契合码头氛围,以商埠风格为主。

建筑材料:建筑立面宜选择富有传统特色的材料,有条件可对外立面做旧处理。屋面宜采用红瓦。

建筑元素及其细部:硬山山墙应保留灰塑装饰;建筑檐口处应有檐口叠涩;立面山花应多样性;立面栏杆应多为陶制表面施釉。

上塘街建筑风貌要求:

建筑风格:以院落天井式传统民居风格为主。

建筑材料:建筑立面宜选择富有传统特色的材料,有条件可对外立面做旧处理。屋面宜采用红瓦。建筑元素及其细部:硬山山墙应保留灰塑装饰;建筑檐口处应有檐口叠涩;立面山花应多样性;立面栏杆应多为陶制表面施釉。             

策略

腾退不协调建筑,保留有价值院落

保护、传承、腾退。草案提出以上三种规划策略。对操作模式,草案提出,建议政府主导,成立实施主体,市场运作,大众参与。整合资源,优先收购文物建筑、历史建筑的产权;选择试点,以公产房为切入点和示范区;保留住民,保留原有生活方式,原有空间的典型特征;渐进演变,以公产示范区带动私产,逐步改善。

保护:保护文物、历史建筑,按照有关法律和法规对文物进行保护和修缮。对于格局清晰,质量较好,风貌典型的建筑,在保留和加固其主体结构的基础上,按照传统的材料和工艺恢复其原貌。

传承:延续原有巷道机理,打造具有活力的巷道与公共开放空间;针对质量不佳,但格局有价值的院落单元,主张保留其院落格局,延续街区传统肌理。

发展:建议腾退街区内风貌及尺度严重不协调的建筑,一部分并根据传统的单元格局重塑街区肌理,并对其风貌和功能进行织补,另一部分可作为绿化和广场,增加户外交往的公共空间。

交通

水东东街慢行 多处规划机械停车场

水东街所在的桥东交通现状较为复杂,历史街区规划建成,届时游客将暴增。对此,草案提出,将规划慢行系统及多个机械停车场来应对。

草案介绍,将对规划范围周边道路进行疏通、整治。滨江东路、水东南路、新建路为车行道路,红线宽度约为14 米;上塘街为分时管理道路,红线宽度约为8 米;水东东路为人行道路(即为步行街区),宽约9 米。

编辑 糜朝霞
加载全文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热门评论
快来抢沙发

    继续阅读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

    创造更多价值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