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东:自然保护区挖山毁林搞旅游7人被抓,目前正在整改!

南方都市报

惠东莲花山白盆珠省级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内有人开发旅游项目,大面积挖山毁林,严重破坏生态环境。南都记者前日实地走访看到,位于白盆珠镇布心村东流村小组的现场仍多处遗留砍伐后的大树桩,有村民称此前有开发商在建豪华别墅会所。经惠州市林科所核查,该案毁林面积达93.45亩。目前被毁林地已开始复绿,违法违章建筑已清拆,7名涉案人员被刑拘,其中1人为当地村委会主任。

走访:村民称地产老板投资千万修路建别墅

惠东莲花山白盆珠省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惠东县东北部,由原惠州市莲花山市级自然保护区和白盆珠水源林市级自然保护区合并而成,2004年1月升格为省级自然保护区。

前日下午1时许,在知情人士引领下,南都记者从省道S356进入莲花山白盆珠省级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域,沿着一条新开挖的山道拐入新庵布心村东流村小组。这条山道宽约10余米,路面沟壑纵横,水土流失严重。

南都记者留意到,路边仍堆放有不少河沙、水泥等建筑材料,部分路基和两边山体稍平坦处已开始复绿,密集栽种着1尺来高的小树苗。艰难前行约5公里,经过一条人工湖堤坝后地势变得平坦,形成一片占地约十余亩的小广场。

被挖开的山体边仍堆放着多个枯树桩及大树根,树桩横截面直径约2 0厘米。山边有一栋贴着琉璃瓦的祠堂状建筑,附近还有简易工棚和几台已报废的建筑机械。

祠堂边的屋檐下,一名50岁上下的男子正在煮食物。攀谈得知,男子名叫雷某运,是布心村东流村小组村民,此前因毁林被抓的布心村村委会主任雷某娘正是他堂弟。

据雷某运介绍,东流村村民有雷、邱两个姓,这个雷氏祠堂建于十多年前,“那时红砖要请人用摩托车运进来,每块砖运费就要1元。”祠堂修好后,堂弟雷某娘等便召集村民扩建村道,雇请挖机和民工陆续施工,后来还引入在惠阳淡水经营超市和地产的老板吴某林,准备开发旅游项目。

“我堂弟没有什么钱,主要是出力,而吴老板出钱,包括修路、建房,至少投了好几千万进来。”雷某运称,他进过吴老板建的那栋别墅,外表不是很起眼,“但里面非常豪华,听说一盏吊灯就要上万元。”别墅分上下两层,占地约1000平方米,周边还开垦有菜园。

“可这栋别墅建好没多久便被强拆了,政府说是违法违章建筑,还抓了7个人,其中5个村民在春节前回来了,而我堂弟和吴老板可能要被判刑。”雷某运说,那栋别墅所在的位置以前是水田,丢荒了多年。

南都记者看到,违建别墅被清拆后的遗址也已开始复绿,种上了一些1米多高的树苗。在进村的土道上,记者还碰到六七名外省民工,他们称是白盆珠政府请他们来种树复绿的。

回应:7名毁林人员被刑拘,违建去年已全拆

当日下午,南都记者来到距离毁林现场约6公里的惠东莲花山白盆珠省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了解相关情况。

“去年12月18日,雷某娘被抓获归案,并于今年1月6日移送惠东县检察院。”保护区管理处主任钟伟华等人介绍,因大面积挖山毁林、严重破坏生态环境,雷某娘、吴某林等7名涉案人员被刑拘,目前复绿工作仍在进行,而违法违章建筑在去年便已全部清拆。

经惠州市林业科学研究所技术人员调查核实,毁坏林地森林类别为生态公益林,林种为自然保护区林。该林地现状分三种类型:一为开挖山体部分,二为修筑房屋部分,三为原有林区道路(根据现状无法准确测量原有林区道路宽度)扩宽进行开挖并部分修筑排水沟。该案件毁林面积共93.45亩,其中建房毁林1.8亩(核心区)、推填土毁林27.16亩(核心区)、修建道路毁林64 .49亩(缓冲区和实验区)。

据惠东县市场监督管理局提供的查询资料,雷某娘于2011年3月21日登记成立“惠东县莲花山生态旅游开发有限公司”,于2016年7月4日核准。对此情况,保护区管理处主任钟伟华等人称保护区并不知情。

南都记者在“惠东县莲花山生态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官网的招商资料中看到,布心村委会主任雷某娘兼任该公司总经理,布心村委会东流村小组于2009年和当地企业“莲花生态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合作开发“东流生态家园重建”项目。该项目在莲花山白盆珠省级自然保护区内,总面积10000亩,按规划项目总投资6 .8亿元,拟向国家申请扶持资金2亿元,申请银行贷款2亿元,村民出资3000万元,其余由企业自筹解决。

该网站招商资料还称,项目已投入资金1 .6亿元,于2008年开始调研筹划,2009年和东流村小组达成用地合同,2011年完成项目规划和可行性研究并通过专家评审。2012年完成项目主干道建设,并完成项目地块平整,2014年建成了3000平方米综合楼,20 15年完成20 0亩有机蔬菜种植区和生态养殖区的建设并投入生产;2016年12月前完成有效资源整合和进行招商引资;2017- 2018年将进行项目建设和项目宣传推广;2018年将完成基本基础建设,进行开放营运。

延伸阅读

白盆珠首期综治面积20余平方公里

南都记者从白盆珠水库工程管理局获悉,目前白盆珠水库库区仍有水土流失面积43.26平方公里,每年流失土壤约12.87万吨,水土流失强度侵蚀区主要集中在水库周边。近年来,莲花山白盆珠省级自然保护区和白盆珠水库工程管理局共同发力,进一步加强植树造林、封禁治理等措施的实施,使项目区生态环境进入良性循环。

“目前综合整治面积21.82平方公里,建谷坊(土谷坊、石谷坊)153座,营造水土保持林19.81平方公里,林下植草3.45平方公里,水平沟4.87公里,施工道路6.7公里。”该局一名负责人介绍,水库管理局计划实施第二期综合整治工程,拟投资3612.68万元,计划用3年的时间治理水土流失面积43.26平方公里。主要工程包括修筑沟头防护、土(石)谷坊,综合治理崩岗64处;营造水土保持林10.31平方公里;植草1.09平方公里;幼林抚育10.31平方公里等。

据悉,2009年以来,为了保护好水源水质,确保防洪安全、生态安全及人居环境安全,中央、省、市及管理局投入近1400万元对白盆珠水库库区水土流失进行首期综合整治。通过综合整治,建设水源涵养林,项目区的库周面蚀、沟蚀得到了有效治理,大量的径流和泥沙被水土保持工程及林草拦截,使泄入白盆珠的洪水及泥沙量减少,改善了生态环境和水质,提高了水库的供水质量。

“前不久在白盆珠水库水域发现了50多只中华秋沙鸭,是近年来发现数量最多的一次。”莲花山白盆珠省级自然保护区一名工作人员说,自2007年该区首次发现中华秋沙鸭后,他们每年都进行专门监测,发现这些珍稀“来客”每年都到库区水域栖息,而且数量呈现逐年增加趋势,“这得益于库区良好的生态和优良的水质,因为中华秋沙鸭对生态环境和水质要求非常苛刻。”

整改

制定历史遗留问题解决工作方案

根据今年4月18日的惠州市环保部门相关会议通报,目前莲花山白盆珠自然保护区违建问题已基本完成整改,惠东县已全面完成现场违法建筑物清拆和复绿工作,并刑事拘留7名涉案人员。

相关市领导强调,惠东县要对莲花山白盆珠自然保护区加强被毁林地复绿管护,尽快恢复原貌,对“未经任何申报和审批手续,核减了该地24.1公顷生态公益林”的事项进行认真核查和整改。

此外,市环保局专门制定了相关工作方案,提出将加强被毁林地复绿管护,及时进行补植、浇水和施肥,对裸露边坡进行植草以减少水土流失,尽快恢复原貌。及时处理和解决自然保护区与邻近山区出现的山林权属争议问题,严肃查处非法侵占自然保护区林地以及破坏自然保护区的野生动植物资源的违法犯罪行为。

同时,制定历史遗留问题解决工作方案,统筹化解自然保护区村民农事耕作、人工林采伐、宅基地建设、村庄道路建设与自然保护区管理有关法律法规相矛盾的问题。编制和报批自然保护区发展总体规划(2017-2025),进一步明确惠州市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发展目标,科学合理设置核心区、缓冲区和实验区,确保自然保护区管理工作符合法律法规规定。

【记者】黄海林 

编辑 谢志清
加载全文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热门评论
快来抢沙发

    继续阅读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

    创造更多价值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