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门口就能读书,禅城联合图书馆试点迎验收

南方日报

4月23日是第21个“世界读书日”,佛山各区举行了一系列读书活动,掀起了一轮全民阅读的风潮。作为中心城区,阅读早已成为禅城市民的一种重要生活习惯,但和其他地区不同,禅城市民有着更便捷的阅读服务体验。

自2003年在国内率先探索联合图书馆总分馆体系以来,通过10多年的建设与发展,截至目前,禅城区图书馆总分馆服务体系已形成以区馆为总馆,街道(乡镇)馆为分馆,基层村(社区)图书馆为基层服务点(成员馆)的三级图书馆服务体系,市民只要到任意一个服务点就可以轻松获取全区的阅读资源。

2016年,禅城区图书馆在已有的总分馆服务体系基础上,开展了广东省图书馆总分馆试点建设工作,以全面免费开放服务为基础,通过进一步整合公共图书馆资源,重点抓好基层图书馆的建设及资源利用率,推动基层图书馆(室)服务效能的提升,并形成了1主5分14成员馆的服务体系。近日,禅城区联合图书馆试点工作迎来了验收,这标志着禅城区联合图书馆建设迈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从1到20▶▶联合图书馆提升服务能力、范围

禅城区联合图书馆总分馆服务体系的建设可以追溯到2003年。禅城区图书馆副馆长董保瑞介绍,现在的禅城区图书馆由原来的石湾图书馆改名而成,建于上世纪90年代,本世纪初,随着经济的发展,市民对于阅读的需求越来越强烈,原有的图书馆服务能力难以满足需求,而受到中心城区城市发展空间约束,图书馆的扩建也面临着诸多瓶颈。

为了向市民提供更便捷的阅读服务,2003年禅城区独辟蹊径,一改国内城市图书馆越建越大的趋势,在国内区县一级率先探索总分馆服务体系,优先发展中小型图书馆,通过创办一大批市民身边的图书馆,实现图书馆的社区化、普及化。

经过10多年的建设与发展,禅城区图书馆总分馆服务体系已形成以区馆为总馆,街道(乡镇)馆为分馆,基层村(社区)图书馆为基层服务点(成员馆)的三级图书馆服务体系。

去年4月份,广东省文化厅启动图书馆、文化馆总分馆试点工作,在全省选定22个县(市、区)分批推进总分馆建设,以县(市、区)图书馆和文化馆为总馆,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为分馆,辐射农村和社区。作为国内最早探索总分馆体系的区县级图书馆,禅城区联合图书馆也成为了试点之一。

以此为契机,过去一年,禅城区联合图书馆以总分馆建设为核心,以总馆为干,分馆为枝,成员馆为叶,自助图书馆、数字图书馆、汽车图书馆为补充的发展理念,整合优化了各条各线的图书馆资源。

为了提升禅城区联合图书馆各分馆建设水平,完善各分馆布局,去年禅城区对联合图书馆少年儿童分馆及石湾镇街道分馆进行了重建,其中,禅城区少年儿童图书馆于去年4月开馆,服务面积730平方米,藏书3万余册;而石湾镇街道分馆则于去年10月开工建设,将于本月28日正式开馆。

除了重建和优化分馆布局外,去年禅城区联合图书馆还新增了石湾镇街道湖景社区自助图书馆和南庄镇自助图书馆两个成员馆。

经过一年的试点建设工作,禅城区图书馆改善了基层图书馆资源配置不合理的状况,大大增强了图书馆服务辐射能力,无论是馆舍面积还是各项基础业务指标都有了大幅增长,形成了1主5分14成员馆的服务体系,服务能力和服务范围得到了大幅增强。

根据统计,目前禅城区联合图书馆总分馆的面积为7260平方米(不含成员馆),相比2002年单一馆舍的2700平米增长了1.69倍。2016年禅城区图书馆共接待读者96.45万人次,相比2002年增长了7.85倍;图书借阅量103.77万册次,相比2002年增长了21.27倍;举办各项读者活动236场次,相比2002年增长了22.6倍;参加活动读者人次4万多人次,相比2002年增长了9倍。

人财物统一▶▶ 政府主导多级投资

去年6月,国家文化部在一份名为《县级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现状和对策建议》的情况通报中,着重提到了禅城区联合图书馆总分馆建设经验,“禅城模式”在全国范围内得到了传播。

有别于国内其他地区的建设方式,禅城区联合图书馆总分馆制服务体系以全面统筹管理“人、财、物”为核心,以管理统一、服务统一、资源高度共享为主要特征,在这个过程中,禅城区联合图书馆进行了一系列开拓性探索。

在分馆建设上,禅城探索出了一条政府主导、多级投资的全新办馆模式:分馆馆舍由街道(或企事业单位)无偿提供,馆舍所有权归属街道;分馆管理由禅城区图书馆全权负责,分馆的运作经费由区政府直接下拨给总馆,由总馆统筹,实现所有权与管理权的完全分离。相关负责人介绍,这种全新的办馆理念打破了我国一直以来实施的“一级政府负责一级图书馆”的分级财政的建设体制,避免了总分馆制图书馆建设中最容易出现的各自为政、服务水平不均等诸多弊端。

除了总馆和分馆外,为了把服务网络延伸至基层,禅城区图书馆还将条件成熟的基层图书馆纳入联合图书馆服务体系,以基层服务点(成员馆)的形式开展服务,“总馆负责图书分编、人员培训、提供业务指导和技术支持等。基层服务点(成员馆)的所有权和管理权不变,购书经费、员工经费、水电费以及各种设施费用和业务费均由其自主承担或由其主管部门负责。”董保瑞介绍,这种合作方式既扩大了联合图书馆的覆盖范围,又保证了服务质量。

为了进一步加强总馆、分馆、基层服务点的一体化管理,禅城区联合图书馆使用了统一的图书馆管理系统——5U联合图书馆系统,实现图书通借通还。总馆与分馆之间的图书物流配送由总馆统一安排,每周至少进行一次。总分馆与基层服务点之间每月至少进行一次图书的物流配送。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图书通借通还、资源共建共享。

“目前,我们每年增加一到两家基础条件好、加入意愿强的成员馆,扩大服务范围。”董保瑞介绍,为了加强对各分馆和成员馆管理,禅城区出台了《禅城区联合图书馆考核实施细则》,由总馆馆长与分馆主任每年签订任务指标书、安全生产责任书,年底进行绩效考核,绩效考评结果与分馆评优挂钩;而对各成员馆则进行服务效能绩效考评,考评优秀者,将给予一定的免费开放补助,对于考评不及格的成员馆,则取消其成员馆资格。

通过一系列探索,禅城区联合图书馆的服务水平获得了业内广泛认可,并连续五次被评为国家一级图书馆。

数字全覆盖▶▶ 打造全天候无死角阅读体验

只要刷一下二代居民身份证,输入想借阅的图书编号,短短几十秒,机器就会“吐”出读者想借阅的图书。今年2月份,禅城区图书馆建设完成了首个24小时城市街区自助图书馆,进一步完善了禅城联合图书馆“版图”。

24小时城市街区自助图书馆是利用自动化设备及RFID技术,集传统图书馆、数字化图书馆和智能化图书馆功能于一体的“第三代图书馆”。该自助图书馆借助网络技术和智能控制系统,摆脱了琐碎的传统人工操作,通过系统终端设备全天候为有需要的市民提供办证、预借取书、图书借阅、图书归还、图书查询、图书续借等自助服务功能。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电子阅读成为越来越重要的阅读方式,为了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禅城区图书馆也不断进行数字图书馆的探索。2012年禅城区政府投入323万元,建设完成了24小时数字图书馆(一站式检索平台)、移动图书馆、自助图书馆以及硬件支撑系统等项目和内容,通过一站式数字资源检索、移动终端阅读、读者自助等服务形式,结合引进资源、共建共享资源、自建资源等海量丰富的知识信息,带给市民新颖别致的阅读体验。

目前,禅城区数字图书馆共为市民提供了240多万种图书全文检索及9亿多页全文文献的自动传递服务、3600多种(40000多本)畅销期刊的在线阅览及下载、200多份报纸的实时阅读、4828万余篇学术论文的检索与下载、10000多集原创学术视频观看与下载等资源与服务。

除了建设数字图书馆外,近几年来,禅城区图书馆分别在主、分馆应用RFID技术,开通读者自助服务,实现了传统人工与自助服务并存;购置少儿多媒体图书馆、平板电脑、电子书借阅机等。

在此基础上,禅城进一步把数字化延伸到基础服务点,今年2月份完成了“禅城区数字农家书屋”平台建设,该平台通过引进国内优质数字资源,在全区现有实体农家书屋的基础上实施农家书屋数字化阅读、网络化管理,提升农家书屋建设水准,让广大从事农业生产的读者可快速获取与农业生产、农技提升、农业市场相关的信息资源。

送阅读上门▶▶ 汽车图书馆每周下基层服务5天

禅城区联合图书馆服务网络不断延伸,有效满足了市民的阅读需求。而针对辖区内联合图书馆仍然难以覆盖的区域,禅城区联合图书馆则提供了“送阅读上门”服务,通过打造汽车图书馆,让市民在家门口就能够享受到便捷借阅服务。

汽车图书馆项目2014年11月启动,致力打造成为一个流动的微型版的公共图书馆,图书册数常年维持在3000册左右,并按计划有序更替。汽车图书馆通过流动服务进基层,将禅城区图书馆的服务深入到禅城区镇街的各个角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偏远地方公共图书馆覆盖率不高,社区、学校等图书室经费不足、办馆困难、藏书有限等问题,使得更多社群享受到公共图书馆的服务及资源。

项目自启动以来,开展了送书籍、送关爱、送信息、送便捷,进校园、进社区、进企业、进机关的“四送四进”全民阅读推广活动,按计划每周下基层服务5天,现场为市民提供办理借书证、图书借还、预约借书、阅览、解答读者咨询、现场指导数字资源、网上借还使用方法等服务。同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拓宽服务范围,如随车办展览、举办培训、进行咨询辅导、开展读书活动等,充分发挥汽车图书馆的社会教育功能。

根据统计,2016年汽车图书馆共开展服务322次,新办读者证580个,借阅图书51329册次,读者接待7.17万人次,行驶里程4638公里,建立流动服务点75个。

■数读

去年禅城图书馆

共接待读者近百万

2016年禅城区联合图书馆(总馆和分馆)共计举办各项读者活动236场次,参加活动的读者40419人次;开展汽车图书馆服务次数322场次,接待读者7.16万人次。此外,总馆和分馆还将9场读书活动送进基层服务点。

2016年开展总分馆试点建设以来,禅城区政府大幅增加了经费投入,2016年共投入1088.5万元,较2015年增幅达到115.7%。其中,购书费达到285万元,较2015年增幅为200%。

2016年,禅城区图书馆(总、分馆,不含基层服务点)相较于2015年各项业务指标均有大幅提升。2016年,禅城区图书馆共接待读者96.45万人次;图书借阅103.77万册次;新办读者证8213个;网站首页点击量50877人次;数字图书馆网站访问量13006人次;移动图书馆访问量19.77万人次。

禅城区图书馆根据制定的《禅城区图书馆开展志愿服务工作方案》和志愿服务项目计划,长期与佛山科学技术学院保持合作机制,开展了一系列文化志愿服务活动。总馆、分馆和基层服务点均有文化志愿者队伍。2016年参与区图书馆文化志愿服务活动的志愿者共1558人次,累计服务5452小时。

■相关

第六届少儿读书节明日启动

石湾镇街道图书馆开门“迎客”

记者从禅城区联合图书馆了解到,2017年禅城区第六届少儿读书节启动暨禅城区联合图书馆石湾镇街道图书馆开馆仪式将于28日在依云上城广场举行。

作为禅城图书馆打造的特色阅读品牌,2012年禅城区在全省范围内率先举行首届少儿读书节,从每年的4月开始至8月底结束,历时近5个月,面向全区少年儿童开展形式多样的阅读活动,旨在激发培养孩子们的阅读兴趣,培养青少年阅读习惯、引导青少年阅读方向,打造系列精品活动,推动全社会共同创造、维护少年儿童良好阅读环境。

“近年来随着人们阅读习惯的改变,‘一老一少’逐渐成为了图书馆的主力读者群。”董保瑞介绍,举办少儿读书节,是希望通过“禅城区少儿读书节”品牌活动,开展丰富多彩的少儿阅读活动,将阅读的能量从图书馆扩散到学校、社区乃至每个家庭,带动更多的人养成多读书,读好书,会读书的习惯。

通过几年的品牌塑造,禅城区少儿读书节的影响力和参与人数逐年提升。其中,2013年全年,共开展少儿数字阅读、亲子阅读、童话剧本创作大赛、阅读故事会、阅读“达人”等活动45场,参与活动总人次达到9920人次;2014年共开展各类少儿阅读主题活动60场,参与活动总人次达到18000人;2015年共开展各类少儿阅读主题活动122场,参与活动总人次达到29904人;2016年第五届少儿读书节共开展活动145场次,参与人数31254人次。

在本届少儿读书节上,将对第五届少儿读书节获奖代表、禅城区图书馆2016年度优秀读者、全国书香家庭进行表彰、颁奖,同时,东方书城将向禅城区第六届少儿读书节赠送图书,助力本届少儿读书节活动。

伴随着本届少儿读书节启动,禅城区联合图书馆--石湾镇街道图书馆(原澜石金属图书馆)经搬迁改造后也将重新开门“迎客”。

据介绍,新馆舍面积达1300多平方米,馆内藏书含大众读物及金属类专业书刊5万余册。馆内功能区依据读者群体、文献类型分为专业阅览区、主题阅览区、电子阅览区、报刊阅览区、少儿阅览区、读者沙龙等区域,布局更富现代气息。同时,该馆别出心裁因地制宜增设户外休闲阅览区,努力打造一个培育社区文化、传递实用信息、开展社会教育、满足民众休闲的公共文化场所。

【记者】孙景锋

编辑 李美萍
加载全文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热门评论
快来抢沙发

    继续阅读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

    创造更多价值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