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庆出产的这种千年“宝物”是书香标配,却遭疯狂盗采濒临枯竭

综合

腹有诗书气自华。今天是世界读书日,恰逢周日,拿起一本好书,细细品嚼,让精神世界翱翔在四方今古。

在古代,一卷书、一盏茶、笔、墨、纸、砚文房四宝是文人雅士的“标配”。其中,砚台由于其石材种类差别大,雕刻工艺千变万化。广东端砚,甘肃洮砚、安徽歙砚、山西澄泥砚称为中国四大名砚,尤以广东端砚最为称著。

端砚出产于唐代初期端州(今广东肇庆),以石质坚实、润滑、细腻、娇嫩而驰名于世,用端砚研墨不滞,发墨快,研出之墨汁细滑,书写流畅不损毫,字迹颜色经久不变。宋朝著名诗人张九成曾赋诗赞道:"端溪古砚天下奇,紫花夜半吐虹霓。"

名坑“麻子坑”上月崩塌 ,业内急盼端砚石资源保护条例出台

端砚原石经历了约4亿年的演变才得以成形,不可再生,加之用端州砚石材制作的才叫“端砚”,只蕴藏于广东肇庆市的斧柯山和北岭一带。目前市面上具有收藏价值的端砚主要产于四大名坑:老坑,坑仔岩,麻子坑和宋坑,其中又以已经绝产的老坑的端砚石料最为珍贵。经过经过1300多年的开采,资源已接近枯竭。

为了保护资源,1999年,肇庆市政府停止了位列四大名坑之首的老坑的开采,2000年,又全面停止了对其余名坑的开采。从此,端砚进入“纯库存加工”时代。

麻子坑(正脉)入口之一,它们都通向石脉。

今年四月中旬,位于高要区金渡镇砚坑社区的麻子坑矿区发生局部崩塌事件,引发广泛关注。国土资源局高要分局有关负责人表示,3月底连日强降雨,地表水沿岩石风化裂隙下渗运移,3月31日下午引发麻子坑发生倾倒式及拉裂崩塌。

本次山体崩塌位于砚坑社区原麻子坑采石区西侧上部山体,崩塌面积约1000平方米,未造成任何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但对位于沟底的紫云谷凉亭及游客带来威胁。目前,已经对崩塌威胁区设立了警戒告示牌,下一步,将安排人员值守,禁止进入警戒区,并且对崩塌区采取复绿措施,固化松散的碎石。

对于此事,市端砚协会负责人表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协会已经制定了一份《肇庆市端砚石资源保护条例》(草案),并递交给政府有关部门审议。

该草案建议,政府应当组织编制端砚石资源保护利用规划,有序开发利用,并将市本级端砚石资源的保护和管理经费纳入财政预算;端砚石资源所在地政府应当建立并组织落实端砚石资源保护和开发监督管理责任制,纳入当地政府年度考核工作目标;国土、林业、环境保护、安全生产、公安机关等政府部门,各司其职,协同做好端砚石资源的保护工作;让端砚石资源保护利用工作遵循统一规划、严格保护、合理开采、综合利用,以持续健康发展。对于本次事件,不少业内人士认为与多年来非法盗采猖狂不无干系。

石料稀缺致价格飙涨,盗采不绝上演“疯狂的石头”

物以稀为贵。停止开采名坑的近20年来,端砚只涨不跌的坚挺态势引起了收藏家和投资者的关注,巴掌大的端砚从几百元被炒至几百万,并非夸张。

全面停止开采,是为了庇护稀缺的砚矿资源。可出乎政府意料的是,端砚业界及民间收躲家、炒家解读出了“端砚价格日后必涨”的“信号”,端砚价格很快出现暴涨。牟利心切的部分村民变本加厉,最先更加疯狂地偷采砚石。

朝天岩洞口。同一空间上层是朝天岩砚石,下层是绿端。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制砚厂老板对记者说:“其时有些村民为了偷矿,甚至连命都没有要了。比如说,那些传统的名坑皆经过了上百年历史的开采,找准了位置,从岩壁往里凿,越凿越深,凿得越深,塌方就越危险,因而工匠们会每隔十几米挑选一块质地上好的砚凿成石柱,以起到支撑作用。有些偷矿的村民在听说石柱是上等好料后,不惜用炸药去炸它。你想啊,如果某根石柱炸断后致使塌方可该怎么办?不就出人命了吗?”

 近年来,政府部门在端砚石矿区建立阻隔网及各种警示牌,严禁进入采石等危险行为。然而,部分当地居民和外地人视而不见,以身犯险,进入矿区采石。去年,麻子坑矿区就发生过盗采意外事故,造成山体崩塌人员伤亡。

记者采访发现,在离麻子坑更远的端砚石矿区里,多处因为人为采挖而造成山体裸露,形成多条“伤痕”。砚坑社区居委会负责人表示,确实存有盗采端砚石行为,特别在一些偏远的山体里,常有采挖矿石现象,山体造成多处裸露的不雅景观。该负责人表示,居委会无权执法,只能做群众思想工作,并张贴告示和设置护栏。

实际上,在2012年,因当地村民饮用水源被污染,高要警方循案查处百余吨“中国砚都”绿端砚石被盗采。高要警方经查,2010年至2011年5月期间,黄某等人多次利用挖土机等设备,在当地东坑石场盗采绿端砚石100多吨,70多吨绿端砚石已售出,非法获利36000元,剩余的70多吨存放在大坑村委会,被警方依法缴获。2012年9月10日,涉案人黄某等已被警方刑事拘留。但非法盗采的行为在丰厚利润的驱使下依然屡禁不绝。

◆砚史钩沉

各具匠心,凝聚社会艺术美之精华

端砚出产于唐代初期,唐代在我国文化艺术史上是一个光辉灿烂的时代,但对于实用工艺品端砚来说,由于尚处在初采阶段。

宋代是继唐代之后我国文化艺术史上的又一黄金时代。造纸业的发展,雕版印刷的盛行,活字印刷的发明,都无不刺激砚台和其他文房用品的生产和制作,当时端砚已为全国第一名砚。因此,端砚的开采量大大增加,水岩在宋代继续开采,坑仔岩,宋坑、梅花坑、绿端等砚石则都是始采于宋代。

明清两代,端砚工艺达到了顶锋。砚式无定型,各具匠心,但因端石大块的不多,故多因石构图,随形雕刻,追求气韵,自然界的草木花果,鸟兽虫鱼,日月风云,山川海洋等无不成为它反映的对象,还有仿古铜、玉、瓷器的砚式等等。


这些凝聚着端砚艺人智慧、精湛技艺和惊人想象力的作品、我们不能不惊叹这些来自民间的艺术家对自然、对生活、对社会观察得那样的细致入微,使端砚既包容了自然山水美的千姿百态,又凝聚了社会艺术美的精华。

【来源:整合于西江日报、广州日报、端砚传承网】


编辑 王雯倩
加载全文
热门评论
快来抢沙发

    继续阅读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

    创造更多价值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