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夫妻“蜗居”农村,种多肉植物年入50万

人民日报移动端

2017年4月20日,在山东省日照市莒县陵阳镇借庄村一处多肉大棚里,张永振和王枫正在整理几盆多肉植物。这对出生于1990年的小夫妻,2012年,他们从工作的上海回到老家山东,因为喜欢多肉植物,于是就在自己家的地里,开始了自主创业的梦想,经过几年的发展,目前已成为当地最大的多肉植物批发商。

2012年,因为平时喜欢多肉植物,张永振决定回老家自己种植多肉植物创业。回到山东老家后,张永振贷款10万元,并多方筹资70万元,建立起了1600多平方米的多肉植物大棚,从荷兰、韩国等国家引进了熊童子、桃蛋、广寒宫、罗琦、玉露等1000余个优质品种进行载种培育。

张永振说,起初,家人是非常反对的。特别是父母,感觉他们在上海工作,夫妻两人每月收入10000多,也不错。现在回到家里整天和黄土打交道,面朝黄土背朝天,辛苦了大半生的父母,认为大学白上了,非常反对。在张永振的坚持和努力下,终于得到了父母的理解和支持。

在多肉植物大棚里,几万盆大小小的多肉植物摆满了角角落落。张永振说,在大棚里最贵的珍稀多肉植物价值5000多元,最便宜的十几元。目前他的多肉植物主要是以本地批发销售为主,年销售量达到30万盆。

现在他的多肉大棚已发展成了集多肉培育、多肉寄养、多肉花盆批发和乡村旅游为一体的多种经营模式。每到周末,前来参观,购买多肉植物的人非常多。现在多肉市场竞争激烈,张永振说,如今卖家比较多,多肉的品种也就那么几种,若是不创新,不培育新品种,以后的多肉市场很难有更大发展。现在他通过杂交培育,每年有20多个品种推出。

面对创业带来的甜头,张永振信心十足。下一步将计划流转土地20 余亩,建设一处集旅游观光、多肉批发、多肉科研为一体的大型多肉植物基地,让多肉植物进入更多的家庭。现在,张永振和王枫建起的多肉植物种植大棚每年利润达50多万元。

编辑 陈海燕 实习编辑:佘余
加载全文
热门评论
快来抢沙发

    继续阅读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

    创造更多价值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