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年度
从“怎么办”小姐到“最健康”记者
文|何海宁
我对袁端端的最初印象,是在八年前。南方周末绿色新闻部刚刚创立,她作为暨南大学新闻学院的一名在校生过来实习,忙这忙那。随后她便成为绿色新闻部的助理编辑。
当时我对她的第一印象是:执着,一根筋,一定要进南方周末。现在大家谈新闻理想可能会惹人笑了,但在那个时候,新闻理想依然是许多年轻人心底的那一扇窗户。
助理编辑是一个干杂活的岗位,我很难想象那几年端端是如何熬过来的:既要照顾部门日常事务,又要腾出时间用一篇篇深度报道来证明自己。我印象中,那时候端端的稿量已经不比一般的记者少。
南方周末对记者的压力是蛮大的,需要单枪匹马去闯开一片陌生领域。对于一枚新人而言,带来的是无穷尽的焦虑与紧张。当时,有同事开玩笑给端端起了一个外号:“怎么办”小姐。
每当做题目焦灼时,她总会紧张地问“怎么办”。每当问“怎么办”之后,她就会用大量的采访来回答。在我印象中,端端的许多题目的采访量都是惊人的。
就这样,几年过去了,一位“最健康”的记者在时间淬火中炼就了。南方周末有不少相关的专业报道领域,一个版、几杆枪,就需要挑起这一领域的重磅报道,就要成为这一领域的媒体标杆。绿色新闻部做的是环境、健康领域的专业报道,我们经常开玩笑说,谁是“最大气”的记者、“最毒”的记者,端端负责的是医药、食品领域,所以,也就有了“最健康”一说。
最近,端端又有一个外号,叫“稿王”。这是每年稿量最多的记者的专有称谓。这不仅是“量”上的积累,更是“质”上的肯定。不过,端端可能已习以为常了,在前几年,她的稿量就一直名列前茅。
现在,我很少听到端端问“怎么办”了,听到的往往是对一个专业选题的判断与观点。以前,她需要找专家来回答“怎么办”;现在,她在心底已经找到了答案。
(作者系南方周末绿色新闻部执行总监)
@何海宁:袁端端是我们经常说的“美女记者”,但她的美不仅在外表,更重要的是在内心的一股韧劲。从南方周末实习生、助理编辑,到成为南方周末记者、知名健康记者,一路五年,一路坚守内心的新闻信念。这种坚守,更体现在“攻”:对专业领域的刻苦求真、对采访对象的摧城拔寨。这让她的美,焕发出新闻专业主义的真谛。
(作者系南方周末绿色新闻部执行总监)
◎南传君点评
思想的高度决定行动的高度。连接庙堂和江湖的袁端端,善于把握时机、懂得拿捏轻重,推动上情下达和下情上达,增强报道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助力问题解决,这是记者有效地履行职责的应有之义。洞察底层、胸怀全局,谋定而动、积极作为,袁端端的经验可供复制推广。
【校对】张昕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