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监管装上“千里眼”!禅城祖庙探索“互联网+”安全生产

南方+ 记者

破解传统的安全生产监督模式,以互联网+的全新手段加强对城市危险源和风险点的管控,提高城市运行效率……以祖庙街道为样本的禅城,在全省率先启用城市风险点、危险源“一张图”监管,推动安全监管工作从传统方式转变到现代管理手段,由“常态化”向“智能化”迈进。

就在上周,佛山市2017年度安全生产领域风险点危险源排查管控工作会议在祖庙街道召开,祖庙街道作为东道主,也作为禅城区的代表,在会上重点介绍了祖庙街道风险点危险源管控信息化建设工作做法。一端连着大数据信息平台、一端对接佛山市智能安监系统数据,祖庙街道构建起的“一张图”监管有望刷新传统安全生产的工作模式。

◎为安全监管装上“千里眼”

作为城市的中心区域,祖庙街道结合辖区经济高速发展、人口密集、产业结构多样化等实际情况,在禅城区率先探索“互联网+”安全生产监管,为辖区内安全风险评估、分级、管控提供了科学依据,为安全监管装上“千里眼”,实现了监管“一张图”。

“这里的监管‘一张图’,其实是‘多张图’的智能化叠加,以此突破传统基层安全监管的瓶颈,从源头上提升基层风险治理能力,这是依托互联网+产生的智能管理效应。”祖庙街道党工委委员刘传印介绍说。

祖庙街道作为禅城较早启动“大数据 微服务”的镇街,在安全生产监督领域,已经实现了对辖区88个重点企业、危险源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在人口和商业服务业密集度最高的中心城区,除了涉及高压有毒气体的制造业企业外,群众生活中的加油站、煤气管道等等都纳入到危险源和风险点中。

在具体操作上,首先,祖庙街道将佛山市的GIS地图上引入进来,作为系统的底层矢量地图,再以“大数据 微服务”信息平台为依托,对市、区、镇三级管理的各个行业所涉及的重点企业、危险源等进行准确定位,根据企业安全生产的危险性以红、橙、黄、蓝予以分类,连接了大数据平台后的祖庙街道GIS地图,不仅包括地理环境信息,还嵌入了辖区人口、公共设施资源等信息,这能方便管理者从综合因素去考虑安全生产工作的实施部署、制订应急措施。

“互联网+”安全生产监管系统的一端连接大数据平台,另一端连接着佛山市智能安监系统,这使得系统的可视化程度更高,并且能实时更新展示安全生产企业的相关信息。“前期我们获取了市平台企业数据库的约300多个字段,经比对筛选,目前已经利用了其中约150个字段,点击风险源的坐标,可直接查看该企业的简介、基本信息、企业架构、风险源、巡查记录及应急预案等。”刘传印说。

◎发挥决策分析预警预测等功能

“‘多张图’相互叠加产生的信息数据每五分钟刷新一次,可以说,这里的数据是活的,为管理者的决策分析提供依据、发出预警、预测功能的同时,通过发现其数据规律,未来还有着更大的延伸应用空间。”刘传印介绍说,通过和大数据平台人口信息的相结合,可圈定危险源影响范围,如波及受危险源影响的人群和相应的辖区管理单位,可以及时通过短信模块做出相应的应急提醒,并调用百度地图结合实时路况规划疏散路线,提升应急疏散速度。

“互联网+”安全生产监管直接刷新了传统安全生产监管的模式。现在,依托大数据平台,已经可以利用政务短信精准向相关企业负责人及安全员发布相关安全生产政策法规及日常巡查注意事项,强化企业负责人和安全员的隐患意识,提高企业的安全生产意识。

此外,系统还可以实现安全生产工作的监督和预警。例如可以根据区安全生产工作制定的相关标准,对自查巡查次数、整改期限、应急预案更新时间等项目设置预警条件,未达到标准的系统进行提醒,通过政务短信平台通知安全检查人员和企业安全负责人,落实安全生产检查,提高企业定期自我排查的自觉性,防范于未然。

下一步,祖庙街道将继续加强与佛山智能安监系统之间的对接,提高数据使用率,进一步强化信息系统功能设计,研究制定安全生产数据交换共享与系统整合接入规范,实现政府、企业、部门及社会服务组织之间的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同时,深度挖掘数据规律,包括隐患排查数据规律、隐患发生规律等,健全完善危险源数据库和决策支持系统,为辖区安全生产工作保驾护航。

【记者】阎锋

【通讯员】房春晓

编辑 潘智玲
加载全文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热门评论
快来抢沙发

    继续阅读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

    创造更多价值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