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企业家的“反哺”,乌桥岛也积极进行着“自我造血”。乌桥街道的慈善品牌活动“乌桥情·爱心行”便是生动的例子。
据了解,街道自2002年起设立“乌桥情·爱心行”志愿服务项目,帮扶贫困人士。据统计,至2015年为止,13年来共组织志愿服务3万多人次,平均每年有超过2000名群众获益,这也能从一定程度上缓解乌桥贫困居民的生活压力。该志愿服务项目2015年被省文明委评为全省最佳志愿服务项目。
成立于2015年的汕头市金平区乌桥街道基层社会组织联合会接过了这一慈善品牌。这一品牌的模式,便是以党员干部带头、热心企业家参与、社会志愿组织加盟和辖区群众互助。
2012年,乌桥街道成立了“乌桥情慈善发展促进会”,成为汕头市首个街道级慈善会。2016年初,乌桥街道成立了“乌桥情·爱心行”志愿者服务中心。截至目前,志愿者服务中心已有蓝天义工、祥和义工、广东狮子会、慈心宝慈善会、莲花关怀等公益组织进驻。通过紧锣密鼓的筹备,中心第一个落地项目——“乌桥情·爱心行”图书室正式开张,向辖区居民群众免费开放,为乌桥辖区居民带来丰富的精神粮食,营造社区文化氛围,努力打造书香社区。“六多一低”的现状,使得乌桥在慈善领域的建设走在汕头的前列。
2016年,仅成立一年的联合会便募集到慈善资金和物资价值近200万元。针对乌桥危房多、老人多、地势低洼、抗灾能力差等特点,与市红十字会安和救援队成立抢险队伍,在台风期间固定驻扎乌桥,有效解决了乌桥街道专业救援力量不足的难题,可以第一时间救助受灾的群众。
链接:
乌桥街道基层社会组织联合会在“乌桥情·爱心行”这块慈善招牌的基础上,开始了慈善“项目化”的尝试。所谓“项目化”就是更注重设计性和社会需求的多样性。通过不断开发优秀、优质且可供选择的社会服务项目吸引更多社会的关注,更好的集聚社会资源,更有效地实现了爱心单位和个人的捐赠意愿。
联合会成立一年多来组织策划的社会服务、慈善公益项目就有12个。其中,最为乌桥群众所乐道的当属坚持了近一年的三元饭堂。
三元饭堂的发起人名叫肖毅,是一位餐厅老板。据他介绍,偶然间在接触到上海“雨花斋”的慈善模式后,便萌发了在汕头送爱心餐的念头。2015年开始,他以及一帮同样志同道合的人将爱心餐送往多处地方,之后发现爱心效果一般,甚至在某些地方还遭到质疑。乌桥街道基层社会组织联合会在了解到他们团队的想法后,便腾出二马路一处闲置的警务室,支持他们的爱心行动。
2016年7月,三元饭堂正式在乌桥开张,每天在午餐与晚餐时段为乌桥有需要的困难群众提供超过40份的爱心餐,并为行动不便的人提供送餐服务,坚持至今,无论刮风下雨还是逢年过节都能让困难群众吃上热饭。这个项目让真正有需要帮助的乌桥居民解决了温饱问题,引发了社会好评,而肖毅他们还在此基础上发起乌桥房屋修缮行动,尝试筹集资金为乌桥困难群众修缮房屋。三元饭堂也因为在乌桥的基础,在小公园片区升平路上开设中央厨房,为更多有需要的人提供爱心餐。“有需要爱心餐的人还在乌桥一天,我们就开一天;如果到时他们集中安置了,我们看看还能怎么提供帮助。”肖毅表示。
一系列爱心活动正在乌桥铺开,这座汕头的“慈善岛”中的暖流正在不断涌动。或许未来在谈起乌桥记忆时,慈善与感恩会成为其中不可缺失的一部分。
文 / 许端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