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粉丝们~
还记得小编前几天和大家说的
惠州即将迎来的漫展吗~
这几天很多小伙伴都留言问小编
“漫展里是不是都是日漫呀?”
“漫展是不是都是国外的文化呀?”
对于这样的观点小编是表示不服的!
为证明这些观点是不正确的
下面小编要给大家介绍一下我们国漫!
秦时明月
动画连续剧《秦时明月》是由玄机科技公司出品的中国首部3D武侠动画,该动画灵感来源于温世仁原著小说,由导演兼编剧沈乐平执导。
时代背景从秦始皇兼并六国,建立中国首个帝国开始,到咸阳被楚军攻陷结束,时间跨度30年,讲述一个体内流淌英雄之血的少年--荆天明,最终成长为盖世英雄,凭一己之力改变历史进程的热血励志故事。
动画版预计共有七部,现已经播出四部,第五部于2014年12月25号10时优酷土豆开播。另外,在日前举办的第七届中国国际动漫游戏博览会上,上海炫动传播股份有限公司、杭州玄机科技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东方星空文化基金三家单位联合宣布:由电视动画改编的首部CG电影正式开机启动,该片原定名为《秦时明月之远古龙魂》。
画江湖之不良人
《画江湖之不良人》是北京若森数字科技有限公司继动画连续剧《侠岚》在获取了巨大的市场成功之后推出的又一部大型三维成人武侠动画连续剧。
这部动画巨制以一种前所未有的方式描述了交织着战乱与黑暗的五代十国时期,黄巢起义、朱温篡位、李氏族诛、友珪弑父、沙陀争霸等著名的历史事件和民间传说贯穿于其中。几位主角同群雄侠隐仗剑高歌江湖,于历史漩涡中的乱世里经历了青春与爱情、背叛与忠诚的沧桑变幻、悲喜轮回,最终成为了终结这个时代、开创新纪元的决定性力量,也堪称是一段浪漫辉煌的中国式武侠历史传奇。
所谓“不良人”,原本是官名,是中国唐代时官府掌管侦缉逮捕任务的官吏的职务称谓。在中国历史上,很多朝代都设有专门的负责侦缉逮捕、探查情报的衙门,汉朝有“大谁何”,隋朝有“内外侯官”,唐朝有“丽竞门”、“不良人”,五代有“武德使”、“侍卫司狱”,宋朝有“皇城司”、“走马承受”,明朝的这种衙门因为各种影视剧的缘故,较为现代人所熟知,那就是“锦衣卫”。
清朝道光时期的礼部主事梁章钜(1775—1849)所著的《称谓录》中,对“不良人”是这样记载的:“缉事番役,在唐称为‘不良人’,有‘不良帅’主之,即汉之‘大谁何’也。”译成现代文就是说,从事侦缉捕盗这类职务的官差,在唐代被称为“不良人”,他们的长官叫做“不良帅”,他们的职能与汉朝时的“大谁何”相同。
镇魂街
继《十万个冷笑话》、《端脑》、《雏蜂》后,有妖气又一人气作品《镇魂街》宣布动画化。该漫画点击量超十一亿,排名国产少年漫画前列。从三国武将到上古神明,作者许辰以“守护灵”贯穿始终,为读者塑造出一个融汇今古、突破想象的奇幻世界。
镇魂街,此乃吸纳亡灵镇压恶灵之地,每一个镇魂街都有一名镇魂将。这是一个人灵共存的世界,但不是每个人都能进入镇魂街,只有拥有守护灵的寄灵人才可进入。女主人公夏铃原本是一名普通的大学毕业生,但一次偶然导致她的人生从此不再平凡。
《镇魂街》动画由有妖气出品,卢恒宇和李姝洁执导,沿用《十万个冷笑话》原班制作团队。这让《镇魂街》从同期公开的其它动画中脱颖而出,博得观众更多关注和期待。曾多次刷新国产网络动画播放记录、旗下每部动画都成为现象级作品的卢恒宇和李姝洁导演本次是否还能创造新的记录,这令许多观众感到好奇。也有原作粉丝希望《镇魂街》动画可以在延续漫画中热血战斗的基础上,做出自己的风格。
值得一提的是,动画里还包含了新增剧情的阴版。
少年锦衣卫
《少年锦衣卫》是由柏言映画、优酷、凯撒文化联合出品的52集3D武侠动画系列剧。背后汇集了业内顶级的3D动画制作团队,总导演陈柏言被誉为“国内唯美插画第一人”。
大明初期,明太祖朱元璋设锦衣卫亲军指挥使司,后分设南北镇抚司,稽查百官权势煊赫,锦衣卫沿袭百年,南北镇抚司势如水火相争不下,朝堂党争激烈,江湖盗匪猖獗,盛世繁华之下,却隐藏着汹涌暗流...
《少年锦衣卫》自发布预告起,因为CG技术的成熟运用以及高颜值的画风,得到很多国漫粉的关注。鲜明的人设、跌宕的剧情、精致的场景,都为内容创作奠定了基础,可以预见《少年锦衣卫》必定会成为众多同人作者二次创作的主战场。
谁说我们的国漫比不上国外的?
看看这些~
看我们《少年锦衣卫》里的人物画面是不是超级赞?
特别是我们九公主,人可爱衣服也是超级好看啊~
于是我们也来科普下小九身上的汉服吧~
汉服,全称是“汉民族传统服饰”,又称汉衣冠,是从黄帝即位到公元17世纪中叶(明末清初)。自“黄帝垂衣裳而天下治”,汉服至今已传承了四千多年,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民族服装之一。以“华夏-汉”文化为背景和主导思想,以华夏礼仪文化为中心,通过自然演化而形成的具有独特汉民族风貌性格,明显区别于其他民族的传统服装和配饰体系,是中国“衣冠上国”、“礼仪之邦”体现。
由于汉服曾经历三百余年的断代,直至近十余年才开始有越来越多的人投入汉服复兴的路途,汉服的发展变迁成为了我们常常迷惑的部分。
究竟哪些服装可以被称为汉服,汉服的标准是什么,目前也还是众说纷纭。但大体上,分为几种思路:
最为严格的想法为接受已有出土文物,并可以知晓其结构、材料及剪裁方式的制式,如马王堆曲裾、直裾、圆领袍、褙子、袄裙、交领衫、比甲等。由于历史原因,传承几千年的汉服被意外中断了三百年。希望这寥寥拙笔,能让大家重新认识华夏民族灿烂的衣冠、礼仪文化。在传统节日和重大活动中,让我们穿起汉服,它不是古装,不是穿越,而是与55个手足民族一样的,普通而又美丽,属于我们自己的民族服装!
基本款式一览
曲裾
曲裾的衣裾,也就是衣服的前后片是由下往上弯曲缠绕的。曲裾在秦朝之前到西汉、东汉时期最为流行,整体显得端庄、高贵。衣领互相交叉,衣襟的左片压在右片之上,系于右腰固定,从正面看象小写的“y”字,称为交领右衽。交领右衽是汉服最基本的特点之一。
↑出土文物 现代商品↓
直裾
直裾是华夏衣冠体系中的一种,区别于曲裾。裾就是指衣服的大襟。直裾下摆部份剪裁为垂直,衣裾在身侧或侧后方,没有缝在衣上的系带,由布质或皮革制的腰带固定。直裾指汉服剪裁中前后大身部分的方形平直的布幅。圆袖方领,象征天圆地方;后背有一条垂直的中缝,表示做人要正直;衣服下摆是水平的,表示处事要公平。
↑出土文物 现代商品↓
交领齐腰襦裙交领齐腰襦裙。上襦是交领右衽,束裙子里面,用腰带齐腰固定;也称作上衣下裳。从普通庶民到天子礼服,不论男女,均可采用这种形制。交领齐腰襦裙是汉服最经典的款式。
齐胸襦裙
齐胸襦裙,襦,就是上衣,衣领可以是前面讲到的交领,也可以是对襟,对襟齐胸襦裙相对更加常见。裙子高束于胸上,一般还配有披帛,使人显得高挑,雍容、大气。从南北朝到隋、唐、五代,流行了上千年。
对襟齐腰襦裙
对襟齐腰襦裙,对襟襦裙衣领在胸前相对而下,不交叉,内穿抹胸或中衣。中国儒家思想讲究中正、平和,对襟襦裙表示一种对称的美,体现华夏女子优雅、灵动之姿,适合日常休闲穿着。
圆领袍
圆领袍在汉朝初年已经出现,魏晋南北朝后开始作为正装穿着于外,从隋唐起开始盛行。宋、明时期大袖的圆领袍成为天子和官员服饰,图上的是流行于唐朝的直袖圆领。
↑出土文物 现代商品↓
半臂
这个像短袖的上衣,叫做半臂。女式半臂多为对襟,衣襟相对而下系在胸前,袖长至上臂,显得青春活泼,娇俏可爱,是少女和小朋友们喜爱的款式。
↑出土文物 现代商品↓
袄裙
明制襦裙,也称袄裙,袄,指有夹层或里的上衣。袄裙的穿法是上衣穿在裙子外面,下面常搭配马面裙和普通褶裙。普通褶裙的打的褶是随意不规整的,而马面裙的褶是又大又深,两边对称,前后的中间各有一个光面,俗称“马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