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2日,随着西江(界首至肇庆)航道礁石清挖完毕,标志着由中铁广州工程局港航公司承建的西江(界首至肇庆)航道扩能升级工程XJ7合同段重点工程施工节点全部完成。该工程比合同工期大大缩短了11个月,同时将西江航道通航能力提升至3000吨级,有效满足这条“黄金水道”的水运增长需求。
提前11个月完工获好评
记者了解到,西江(界首至肇庆)航道扩能升级工程XJ7合同段从广东、广西交界处下典村至西江、贺江交汇处封开江口镇,全长8.73公里,设计通航水深5.6米,项目合同总造价1.47亿元,合同工期26个月,主要是清挖覆盖层和航道清礁,共有下典、沉船、双鱼、江口等10个礁石区,共计覆盖层清挖工程量约76万立方米、炸清礁工程量约61万立方米、扫床测量工程量约0.8平方千米。
去年1月28日,西江(界首至肇庆)航道扩能升级工程正式开工,施工方充分发挥港航、爆破双资质的独特优势,根据现场施工实际,进行分区分段作业,合理安排船机施工。在施工高峰期时,项目施工现场主要施工船舶有20多艘、作业人员200多人。
据中铁广州工程局港航公司项目经理、工程师黄永昌介绍,目前西江(界首至肇庆)航道扩能升级工程已完工,相比合同规定的完工时间提早了11个月,即将进入工程完工验收阶段。
12日上午,记者来到西江广东广西交界处施工点看到,该处的多艘抓斗挖泥船正进行施工收尾作业。“提前完成工期不仅得到业主单位广东省航道局的高度评价,而且我们在西江五个标段信誉评价中位列第一,并受业主推荐参评广东省交通厅‘品质工程’。”黄永昌说。
奋战7个月啃下“硬骨头”
据悉,在施工期间,针对西江水域汛期持续时间长,水流急的特点,施工方采取加大船机投入,合理划分施工区域,优化施工工艺,精心组织施工等措施,一个半月内完成了11万立方米的覆盖层清挖工作。
黄永昌表示,封开江口石礁区是本项目挖泥量最大、最靠近居民生活区的石礁区,也是项目施工的重难点。对此,施工方通过投入4组13方抓斗挖泥船和2组2方反铲挖泥船开展集中作业,克服了回淤快、施工量大的施工难点。仅仅用6个月时间,就完成了45万立方米覆盖层和3万立方米礁石清挖作业,实现了项目快速施工的阶段性胜利。
在下典、沉船石礁区、料塘石礁区、双鱼石礁区纷纷展开作业中,有“炸礁航母”之称的中国最大漂浮式炸礁船——“中铁港航5号”经过9天10夜的逆水航行来到现场作业,顽强克服了汛期长、通航密度大、枯水期水位低的诸多不利因素,白天高效组织作业,晚上进行抢修维护,最大程度发挥了船机施工效率,日均完成炸礁净工程量超过1千立方米,达到了同行施工中罕见的效率。经过7个月的持续奋斗,15万立方米的炸礁工作、11万立方米的覆盖层清挖工作得以顺利完成,啃下了这块最硬的“硬骨头”,为工程提前完工提供了坚实保障。
西江航道通航能力提升至3000吨
据了解,西江是珠江水系最长河流,航运量居全国第二,仅次于长江,是广东省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向内陆延伸的水运主通道。在《国务院关于珠江—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的批复》中,明确将“珠江—西江经济带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据统计,经过近10年的发展,西江航运干线广东段水运量增长了5倍,为贵广铁路设计货运量的4倍,已大大超过航道原有设计通航标准,所以建设航道扩能升级工程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截止4月12日,西江(界首至肇庆)航道扩能升级工程XJ7合同段施工已进入尾声,共完成扫床验收面积70万平方米,占设计量的88%。根据工程进度,西江(界首至肇庆)航道扩能升级工程XJ7合同段主体工程预计于4月份完工。该工程完工后,可将航道通航能力提升至3000吨级,有效满足这条“黄金水道”的水运增长需求。
【记者】陆志锋
【通讯员】方振平 刘小锋 张人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