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户籍生“按房录取”,普通借读生一位难求,顺德遭遇最难入学季

南方+ 记者

明日(15日)下午3时,顺德大良17所公办小学将公布一年级新生录取结果。此刻,许多身为二手房房主的家长还在提心吊胆,因为按照今年的招生新政,通过非一手房入户的户籍生被安排在一手房入户的户籍生之后录取。这对他们来说意味着跟房产对口的热门学校不再“十拿九稳”。

上周六,大良17所公办小学启动户籍生报名,在世纪小学门口家长一大早大排长龙。网友供图

就在大良家长被这样前所未有的户籍生分批次录取政策打了个措手不及时,龙江的普通借读生家长已经对公办学位不抱希望。在户籍生和政策性借读生的报读人数合计超过招生计划总数后,龙江镇教育局宣布今年取消普通借读生招录。

据顺德区教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从目前的情况看,今年容桂、龙江、杏坛、北滘、陈村、乐从等6个镇街可能不再提供普通借读生学位。事实上,由于入户条件放宽带来户籍适龄儿童大增、局部地区新建楼盘扎堆、旧有学校扩容有限、新增学校未竣工等诸多因素交织,公办学位严重供不应求,今年堪称顺德“史上最难入学季”。

户籍生首现分批录取,二手房受“歧视”?

上周末报名户籍生启动后,大良街道教育局常务副局长李翠芬和同事一直在忙着处理今年4240个公办小学学位的安排。

 今年他们的工作量倍增。一是在报名人数上,往年大良户籍生报名人数约2500人,今年超过3000人。二是在报名条件设置上,去年招生办法上“‘人户一致’可入读户口所属学区小学”的短短一句话说明,今年演变成足足超千字的繁复要求。

首先,是按照不同批次和入户先后时间实行招生,将户籍生分为一手楼生源、非一手楼房生源、集体户和公租房生源,以及其他类户籍生等四个批次,由教育局甄别后,按照第一至四批的先后顺序进行招生。

其次,若同一批次的户籍生人数超出其所属学区学校计划招生数,则按适龄儿童入户先后时间安排入读。

最后,今年大良规定,教育集团内成员学校协助分担核心校的招生压力,如西山教育集团属下的环城小学、李介甫小学负责接收西山小学超额未能安排学位的户籍生等。

同样是户籍生,却因房产性质被分为三六九等,尤其是即使原房主没使用过学位的二手房也被一刀切入第二批次录取,令许多非一手房房产的家长大呼“被歧视”。

但大良教育局解释,这是解决区域性学位结构失衡的无奈之举。李翠芬表示,根据报名前的评估,新增加的户籍生主要扎堆在西山和本原小学周边。但这两所久负盛名的公办小学地处大良旧城区,周边新楼盘寥寥无几,很多家长寄希望于通过购买非一手楼入户入学。尤其在去年佛山放宽入户限制后,这里的学位竞争已达到白热化。

“有的四世同堂都入户在该辖区同一套房内,还有住房材料显示已转卖过六次。另一方面,由于该片区部分常住家庭经济实力不强,他们基本无法在外地购买新房,让小孩就读其他学校,如果被取巧的家长通过一些办法“蹭上”学籍,对本辖区经济实力稍差的家庭并不公平。”李翠芬认为,有些市民抱怨新政策助推学区房价升高,但政府希望利用政策打消部分人炒作学区房念头,因为有些人利用房产获得学籍后,就立刻转手赚一笔。

除了传统中心城区大良,近年来备受外来人口青睐的北滘也提出了新规定:在户籍生报名超额的情况下,对于报名日期已将户籍迁入某学校学区的适龄儿童,先招录原户籍为北滘镇的,再招录原户籍为非北滘镇户籍的。

对此,顺德区教育局副局长温联洲表示,通过购买一手房入户的适龄入学儿童数量增加,导致部分热点区域的学校学位紧张,而背后的原因正是顺德学位增加的速度远不及房地产开发速度。

普通借读生一位难求,为扩班镇街“各出奇招”

由于近两年没有新建公办小学,龙江今年公办小一招生计划数与去年持平。但该镇小一户籍生和政策性借读申请人数均较去年7月发布的相关招录数据有了大幅增长,前者增加169人,后者增加207人,这也导致去年还能挤出352个的普通借读生学位今年不复存在。

事实上,近三年来,顺德全区没有一所新建成公办小学,学位的增加来自旧有学校的挖潜扩容。“我们督促有条件的镇街通过学校的改建扩建加快扩班扩容。”温联洲说。

今年,北滘新增225个学位,大良新增185个学位,容桂新增135个学位,陈村新增135个学位,均来自辖区小学千方百计的扩班。“有的学校把旧的电脑室都拆了,改成教室。”陈村镇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说。

但和龙江一样,这些学位已经很难惠及普通借读生。以容桂为例,截至3月底,户籍适龄儿童同期增加500多名。“去年容桂就已有96名政策性借读生超过招生计划,后来还是通过将平均班额由每班45人调高至46人才得以解决。”容桂教育局常务副局长余锦团表示,通过扩班户籍生和政策性借读生都可以保证学位,但今年同样无法再为普通借读生提供学位。

陈村教育局负责人也介绍,目前的摸底结果显示,户籍适龄儿童有1100多名,比去年增加了350多名,政策性借读生900多名,两者相加已超过合计1845个学位的招生计划,“即使排除一些不符合条件的政策性借读生,剩余的普通借读生学位也是极少的。”

数据显示,近年来公办小学非户籍学生已超过顺德招生计划总人数的一半,当中政策性借读生逐年增加,普通借读生的录取数量逐年减少。根据数据,2014~2016年的三年内,普通借读生的录取数量累计减少5122人,降幅超过六成,而政策性借读生数量三年累计增幅高达61.01%。

普通借读生该何去何从?温联洲说,如果今年没有跨镇街统筹公办学位的条件,只能引导家长选择民办学校或者回原户籍所在地就读。

记者发现,今年顺德民办小学一年级共提供5373个学位,比2016年增加539个,主要增量来自德胜小学扩招了540人,但该小学的学费最低要24000元/学年,且绝大多数民办小学的报名在3月份已结束。

而在顺德比较平价的三所民办小学中(学费低于1万元/学年),仅有容桂新蕾学校今年新增了1个教学班,但该校招生范围为容桂街道105国道以西的新市民随迁子女。

“我认识的很多家长都把孩子送回老家读书了,但长此以往,龙江对产业工人还有吸引力吗?”眼看龙江的学位一年比一年紧张,直到今年普通借读生学位首次告罄,龙江某小学刘老师的担忧代表着部分家长的心声。

◆关注

家长吐槽:招生政策一刀切或致不公平?

离今年户籍生录取结果公布还有一天,家住大良东区宝翠花园的刘先生更加焦虑。和他一样,其他小区二手房业主们也炸开了锅。因为根据新政,离顺峰小学只有一街之隔的他们可能跟这所大良硬件最好的热门公办小学失之交臂。

2015年12月,为了即将读小学的女儿,刘先生卖了容桂的房子换成大良的二手房,并在次月就将孩子的户籍迁到了学区内。“谁能想到今年二手房会被分在第二批入学,现在东区的一手房都在2万一平方,而且还是大户型,谁负担得起?”刘先生懊恼不已。

比刘先生更不知所措的还有邻居梁小姐。梁小姐的小孩才1岁多,但她预计今年顺峰小学的学位还能满足二手房入户的孩子,因为附近的多个大型新建楼盘都处于已售未交付的阶段。

“过了几年等我的孩子入学的时候,一手房入住率很高了,按照现行政策,哪里还有我们二手房的份?”梁小姐认为,如果说以房产性质划分入学顺序是为了限制西山小学和本原小学多次买卖的二手房房主,那像她这样的业主就属于被误伤,因为他们的房产学位前业主都没有使用过。

“有朋友计划生二孩,想换套大户型,但一手房缺少房源,二手房不敢买,生二孩的计划都搁置了。”市民李小姐认为,政策应该对二手房性质有所区分,一刀切才是真正的不公平。

对此,顺德区教育局副局长温联洲表示,各镇街的招生政策是根据学区内的适龄儿童数量每年进行动态调整的,最大限度保证公平和科学,“就近入学”并不等于“最近入学”,希望家长们密切关注每年最新招生方案。

【记者】蒋晓敏 尹辅华 欧阳少伟

更多顺德小学招生信息,请关注顺德明年新增两所公办小学投用,还有这些学校要扩建


编辑 黎咏芝
加载全文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热门评论
快来抢沙发

    继续阅读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

    创造更多价值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