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本藏富|黑不溜秋的广东雷公墨缘何讨人喜欢?

侨乡广记
+ 订阅

这段时间,在朋友圈里推销陨石的玩家越来越多。其中,有一种石头出现的频率最高,它就是广东的雷公墨。

两年前,在广东省观赏石协会的办公室里边,两鬓斑白的地质学者陈华堂从布袋掏出几颗外表斑驳乌黑、掂在手里明显感觉比一般石头要轻的东西给笔者观赏。

雷公墨。资料图片

那是笔者第一次认识雷公墨。与这几块黑家伙一起示人的,还有陈华堂撰写的《雷神之石》、《湛江地区的玻璃陨石雷公墨》、《玻璃陨石在琼雷地区地貌第四纪研究中的意义》等数篇研论文章。

这位年过八旬的老先生,从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开始,便广泛考察研究华南地区地貌。作为广东省科学院的一名科研人员,他先后发现过广西灵山县“灵山人”头盖骨化石、广东雷南县(现雷州市)和海南乐东县古海蚀遗迹,探明过广东连县白家城宝塔岩洞穴。

不过,在笔者面前,他最自豪的还是在1963年就认识了广东本土的雷公墨,并在此后数十年的岁月里,搜集、收藏了一大批科研样本。

雷公墨是广东雷琼地区人民对当地一种散布状产出的黑色玻璃质岩石的俗称。

对雷公墨的记载最早见于中国唐朝刘询所著《玄岭表录异》一书:“雷州骤雨后,人于野中得髯石,谓之雷公墨”。

据统计,这种玻璃质岩石在世界范围内已发现有约65万块,它们分布于地球南北纬55°范围内的四个地区,即澳亚散布区、象牙海岸散布区、莫尔达维散布区和北美散布区。

不同地区对这种玻璃岩石都有地区性的命名,如澳大利亚石、菲律宾石、利比亚沙漠玻璃等。中国发现的雷公墨主要分布于雷州半岛及海南岛。20世纪80年代,广西也陆续发现雷公墨,当地老乡称其为“星屎”。

光照下的雷公墨。

雷公墨外观通常为墨黑色、漆黑色,标本的边部因较薄而呈半透明的茶色。

关于雷公墨的形成,学界的看法很多,如地球火山成因说,闪电熔岩说,但已基本否定。目前争论最多的是月球火山喷发说与陨石冲击地球岩石熔融说,但至今尚无定论。雷公墨到底是否属于陨石仍有争议。

铁陨石。资料图片

据了解,全世界目前收集到的陨石样品已达4万多块,而散落在民间收藏者的各种陨石则不计其数。尽管国外的陨石市场目前已经被资本炒作得热火朝天,然而,中国的陨石收藏却还处在刚刚起步阶段。

由于至今未出现可以认定陨石真假的权威机构,中国的市场发展程度远远比不上国外成熟。因而,民间市场上流通的大量陨石的真假,一直存在较大的争议。面对一块正在交易的陨石,如果谁也无法确认它的真假,那么交易风险就会很大。

编辑 杨小妍 实习编辑:闫雪莹
加载全文
热门评论
快来抢沙发

    继续阅读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

    创造更多价值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