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魁奇路岭南大道交叉口围闭施工,因魁奇路快速化岭南大道节点二期工程交通疏解方案的变化,期间,22条公交线路绕行,造成部分市民上下班有些不便。不过,该工程建成后,将大幅提高魁奇路和岭南大道的通行能力,对缓解中心城区拥堵。
现在,我们有摩拜单车、地铁等交通工具,出行方式的选择日益丰富起来,但是回顾上个世纪,你知道佛山人是靠什么出行的吗?小编今天就来给大家科普一下。
◎回顾上世纪80年代的佛山,当时汽车还未普及到千家万户,没有能连接起另一座城市的地铁,也没有时速超200km/h的高铁动车。车马邮件都很慢,自行车和步行是大家主要的交通工具,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摩拜”单车。
△时间回溯到上世纪80年代,佛山人民桥上川流不息的是行人和自行车,天很蓝,出门就会和邻居打招呼。
△旧时的西樵山,路上如鲫一样的自行车人流。那时候,踩单车上山还很流行!
△1978年的升平百货。当年一枝独秀的繁盛时期,无论是小针线还是家电大件,升平百货是佛山所有繁荣的“集聚地”。
◎上世纪80年代,开汽车可“犀利”了,车辆跑在路上,经常引来行人的目光。那时候,许多人都没坐过小轿车,亲朋好友都来套近乎,希望趁着车辆放空时过过瘾,体验一把飞驰在路上的感觉。
△上世纪80年代的文锋路,道路笔直顺畅。
△80年代的江湾路,已有不少车辆开在宽阔的马路上。
△那时候车已经多了起来,现在更是繁忙。图为大沥广佛路。
△80年代的华盖路就热闹非凡,已经有了商业街的雏形。
△80年代,丹灶、金沙等地的居民都通过小塘火车站外出,当年繁荣时期的小塘站是广三沿线一景,到小塘火车站坐一次火车都能成为大家茶余饭后诉说的“威水史”。
△1980年佛山火车站。
△80、90年代的陆路交通还不完善,很多地方还依托水陆进行客运,红星337是那个年代主要的交通工具,当年票价是二元贰角。
△平洲客运码头,你有没有坐过这里的船呢?
◎摩托车的出现让时代拉风了一把,当时能够开着自己的“嘉陵仔”,觉得自己“威水”到不行,call上一群兄弟仿佛下一秒就可以纵横四海去。
△到了上世纪90年代,摩托车成为了佛山人的主要交通工具。
△1982年寻常百姓已经开起了摩托车。
△佛山街头摩托车一景。
◎以前看港剧,就一直觉得那里的公交车很摩登。80年代后,双层巴士终于不是香港的专利。
△1988年,佛山出现最早的双层巴士,成为这座城市一条靓丽的风景线。
△1991年,佛山通过贸易补偿的方式,从香港引进七十年代使用的英国产“丹拿”E型等双层巴士,用于101、102线路的行驶。此后,双层巴士在佛山营运了近10年,最多时达到20辆。
△途径仁寿寺的小资风格双层公交车也是一大亮点。
△直至90年代末,双层巴士逐渐从佛山市民的生活中淡出。
△2008年,南海桂城再度引进4辆双层巴士,然而,由于顾客稀少、成本较高等原因,数量逐渐由4辆减至2辆,最终于2016年5月4日正式停运。
经济和交通的发展见证着佛山的变迁:几十年里,我们的身边建起了高楼大厦,开上了汽车,住进了楼房,过上了现代化的生活。许多人童年记忆中的交通工具已经不能满足现代人的生活节奏,但是偶尔的回首,却能品尝出不一样的甜蜜故事……对于自己家乡的变化,您是否感慨万千呢?欢迎留言和南友们一起讨论。
【撰文】李美萍 潘智玲
图片整理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