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旧并不是因为过去有多美好
而是因为有些回忆因为再也回不去
才觉得倍加珍惜!
一组老照片走进容桂旧时光
这样的容桂倍感亲切……
容桂城区旧貌
容奇海关
容奇大桥旧貌
九十年代德胜大桥
容桂大道旧貌
花溪公园前身
桂洲中学旧貌
桂洲中学创办于1957年,桂洲中学在一九九七异地重建,坐落在容桂街道文华路段
观音堂、白莲池旧貌
四五十年代容山中学
七十年代叶利长塘
容里公园
文塔公园旧貌
一九九一年五月、该塔被定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树生桥旧貌
300多年历史的“树生桥”位于容桂容里,是由3榕树的气根跨容里鹏涌而过形成的一座奇特小桥,因此树生桥又称鹏涌桥。整座桥宽足有2米左右,长则6米有余。
八十年代上佳市丰榆社
八十年代末桂洲游乐场既篮球场
桂洲医院落成
容奇大桥
容奇大桥横跨顺德县境内的容奇水道,连接容奇、槽渔两镇。全长1236.4米,两岸引道总长十五点四公里。图为大桥即将合拢的情景。(一九八五年)
容奇大桥施工现场
容奇大桥通车典礼
容奇镇青年组成的业余美术组
容奇镇十五名青年组成的业余美术组,利用工余时间热情描绘可爱的家乡,创作了一百多幅反映三中全会以来,农村欣欣向荣新景象和四化建设新成就的美术作品,去年被美协广东分会邀请到广州文化公园展出,受到各方面人士的好评。图为该业余美术组的部分成员在研究新作。(一九八四年)
容奇第一码头
桂洲风扇厂
我省乡镇企业已成为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柱, 在连续六年大幅度增长基础上,去年总收入达到一百八十亿元。顺德县桂洲风扇厂产值超亿元,成为我省乡镇企业之冠。(一九八六年)
桂洲风扇厂
顺德县桂洲区去年工业总收入二亿七千五百万元,人均产值三千三百二十五元,成为珠江三角洲上最富裕的区。图为该区风扇厂的工人在包装出口吊扇。(一九八五年)
桂洲公社幸福七队
桂洲公社幸福七队社员黄伟承包了队里的砖厂,由于经营有方,靠自己劳动致富,八二年全家收入达七万六千多元。上图是黄伟在砖厂工作;下图是黄伟建起的崭新客厅。(一九八三年)
石板路
湮没在菜地中的石板路,约有400年历史。
真武庙
真武庙位于顺德桂洲镇外村二街范围内,俗称大神庙。该庙始建于何时,已无可考。据现存文献记录,庙经明万历辛已(1581)重建,清康熙年间,嘉庆甲戊(1814)等多次重修。庙前原有栅星门一座,横额“北极清都”、“三天世界',(现已毁)。前门木刻匾“真武庙”三字是当时知县叶初春所写 (现已无存)。中座称北极殿,后座称紫霄宫,原祀北帝神像(已毁)。庙内现存《桂洲真武庙碑记》一块,明万历癸已(1593)刻,《重修工资碑》十块,嘉庆甲戊刻。中座大殿横枋土,刻有康熙重修字样。
庙分前、中、后三部分,面阔三间,进深三座,面积约400平方米。正殿为硬山式顶,殿堂为抬梁式木构架,天井间附有两廓。后殿小天井有一水池,水清见底,原饲有大沙鳖两只,1958年送县动物园展出,后转送广州动物园。池上有狭窄的独石拱桥,接连正殿与后殿之间,赤色砂岩凿成,呈半月形,桥面宽约25厘米,厚约35厘米,俗称“灯芯桥”,又呼“誓愿桥”。故老相传,前时乡众之间纠纷,如须公断,双方神前发誓后,履桥而过,理亏者必堕池内,故又称“公正桥”。
一九八九年冬,旅港乡亲胡锦超先生为保存古建文物,捐资港币40万元重修,桂洲镇侨办主其事。
1986年顺德容奇港
1986年9月,顺德容奇港开辟至香港的客、货运直通航线。
1992年小平同志到访
小平同志当时来厂的幸福情景:1992年1月29日下午4点多钟,小平同志在省市各级领导的陪同下,来到人称“南国明珠”的珠江冰箱厂。他健步走进该厂富丽堂皇的大厅,同欢迎者一一握手,然后在接待室听取了潘宁厂长的汇报。小平同志还亲切地发问,容声冰箱目前出口量有多大,销到世界哪些国家,在生产和出口工作中有哪些困难。潘厂长简明准确地作了回答。
容声冰箱厂车间
格兰仕20年前
拍摄地点:顺德厂区中心大楼前
提供人:微波炉认证测试服务部 胡国团
照片故事:格兰仕前身是一家羽绒制品厂,图为早期厂房,当时工厂的标志性建筑水塔是全厂最高的建筑物,它是进行水洗羽绒的水源。二层的厂房是加工生产羽绒的主要地方。由于转型家电发展的需要,旧厂房已拆除,过去狭窄道路如今改成宽阔的大道,过去的胡桃树如今已种上了棕榈树,过去二层的厂房如今在四周建成数幢高层的现代化厂房。
雨花寺
雨花寺座落于小沙浮岗的山麓上(即容山中学东北面),与旧八景之一“流花古桥”为邻,寺原占地五亩,辟有小园,花木扶疏,清气袭人,园虽小而雅致。清初顺治年间,相传古止和尚(明遗民,姓名不详)于小沙浮山筑茅屋以安瓶钵,乡民钦仰其德行而集资为其建造堂舍,是为雨花寺之始。
雨花寺于嘉庆五年(1800)年,道光廿九年(1849年)、民国七年(1918年)、1945年、1982年和1994年先后进行过六次扩建或重建。寺内原有多副楹联,其中邑中名士岑学吕先生联曰:“劫后归来花鸟迎人僧入定;眼前认取风幡不动佛无言”, “山列容奇开圣域;道涵今古畅宗风”,“止水明如镜,好山青到门”(现存)等。1994年重建后规模宏大,上下三层,设有大雄宝殿、观音殿、天王殿、斋堂和客堂等。
顺德丝厂缫丝女工在操作
(摄于1981年)
20世纪50年代顺德丝厂女工欢呼8A生丝纺制成功。
桂洲狮山鸟瞰(摄于1986年)
1984年,龙华大涌端午游龙
容桂民间唱龙舟艺人(摄于1984年)
马岗书院
顺德县桂州公社马岗大队是我省著名的侨乡。旅居海外的华侨、港澳同胞捐资集款支持家乡建设,还设立基金会,奖励勤奋好学的学生。图为由华侨、港澳同胞赠建的“马岗书院”。(一九八二年)
容奇镇宣传队
红卫丝厂业余文艺宣传队演出
容奇镇第二届服装设计表演大赛于1987年6月26日-27日在大良、容奇举行
县文化局进行检查拼比
1990年12月,县文化局进行文化阵地检查评比,参观桂洲风扇一厂文化设施。
前进中的桂洲
容奇镇的《腾飞》
容奇镇代表队的小品《红纱巾》1995年
容奇大进制衣厂
1978年,全国第一家“三来一补”企业,容奇大进制衣厂在顺德容桂诞生。
1958年集体食堂
1958年,番顺县容桂公社开始实行集体食堂,公社留下20亩地种植蔬菜,专门供集体食堂食用。
1957年容奇镇的医护人员
—END—
容桂发布微信编辑小组整理
资料: 顺德档案局、wilpac、顺德人网、网络
这是一个有温度的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