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2015年7月1日公布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每年4月15日为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
哪些行为属于间谍行为?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间谍法》第38条的规定,间谍行为是指下列行为:
间谍组织及其代理人实施或者指使、资助他人实施,或者境内外机构、组织、个人与其勾结实施的危害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的活动;
参加间谍组织或者接受间谍组织及其代理人的任务的;
间谍组织及其代理人以外的其他境外机构、组织、个人实施或者指使、资助他人实施,或者境内机构、组织、个人与其相勾结实施的窃取、刺探、收买或者非法提供国家秘密或者情报,或者策动、引诱、收买国家工作人员叛变的活动;
为敌人指示攻击目标的;
进行其他间谍活动的。
案例
渔民发现间谍器材获重奖
现实中有很多间谍活动,比如,外国间谍情报人员到我国进行非法测绘、拍照等,很多都是通过人民群众的举报发现的,甚至是被人民群众扭送到司法机关的。
今年1月,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区渔民张某在我国黄海近海海域捕鱼作业时,捞获一个不明装置,上面有清晰的外文文字。张某的朋友万某获知情况后,认为事关国家安全,即刻向国家安全机关电话举报。
国家安全机关立即派员带回可疑装置并进行技术分析,发现该装置为国外制造和使用的间谍专用器材,正在收集我有关数据。举报人获得国家安全机关重奖。
更多新闻
公民举报间谍奖励 最高奖励50万元
北京市国家安全局制定的《公民举报间谍行为线索奖励办法》4月10日发布并实施,公民向市国家安全局举报间谍行为,最高可获得50万元奖励。
公民可多种途径举报间谍
北京市间谍行为线索的接受、评定、奖励等工作由市国家安全局统一负责。
《奖励办法》明确,公民发现或知悉间谍行为线索,可通过打电话、寄信和直接上门三种途径举报。
公民举报间谍行为线索,如果被北京市国家安全局采用,将根据其作用、效果等分三档给予奖励。
其中,对防范、制止间谍行为或侦破间谍案件发挥特别重大作用,贡献特别突出的线索,给予10万至50万元奖金;对防范、制止间谍行为或侦破间谍案件发挥重大作用的线索,给予5万至10万元奖金;对防范、制止间谍行为或侦破间谍案件发挥较大作用的线索,给予1万至5万元奖金。
公民举报的线索符合奖励标准的,由北京市国家安全局通过电话、公告等方式通知举报人领取奖励。举报人可在接到通知之日起90日内领取。
泄露举报人信息将追责
对于因举报间谍“引火烧身”的担心,《奖励办法》明确,因举报间谍行为线索,公民或其近亲属的人身安全面临危险的,可以向国家安全机关请求予以保护,国家安全机关将依法采取保护措施。
如何防止举报人信息泄露?《奖励办法》就此规定,未经举报人同意,在查证、宣传、奖励等工作中不得披露举报人的相关信息。泄露举报人信息的,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此外,《奖励办法》还规定,借举报之名故意实施诬告陷害他人,编造、传播虚假信息、谎报情况、故意骚扰等行为,一经查实,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