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分散学习注意力,还可能给健康和安全带来不利影响
时下,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出于对孩子的疼爱和祝福,不少家长从孩子出生就为其佩戴各种吉祥物品,如金银饰品、玉器等贵重首饰,即使孩子已经到了学龄期,也会让孩子戴着金银项链或玉坠等首饰上学。殊不知,这样的行为可能会给孩子的健康乃至生命带来严重的安全隐患。
●现象 学生“穿金戴银”很普遍
吴女士的儿子目前就读于榕城区一小学一年级,从2岁多开始就佩戴了一个玉佛吊坠,一直到现在都不离身。“吊坠是外公外婆送给孙子的礼物,希望他身强体健长命富贵,也就是图个吉利,价值大概1000多元。”吴女士说,因为是老人家的一番心意,且儿子从懂事起就一直戴着,因此即使上学了也未曾将吊坠摘下。
“班里好多同学都戴着银项链、玉吊坠、金吊坠,特别是夏天穿得比较清凉的时候,这些饰品就格外显眼。”现年11岁的小佳从读幼儿园大班起,就打了耳洞,并戴上了一对金耳钉,手上还戴了用红绳串了几颗金转运珠的手链,她告诉记者,不管是幼儿园还是现在读的小学,周围都有很多同学跟她一样,身上或多或少都会佩戴一些饰品,平时偶尔还会拿出来对比一下,看看谁的饰品更好看一些。
而记者走访过程中也发现,幼儿园和小学学生“穿金戴银”的现象十分普遍。在仙桥街道的一家幼儿园门口,记者观察了15分钟,看到不少孩子脖子上都挂有饰品,多是用红绳挂了玉坠或黄金吊坠,也有部分是银项链,有的孩子吊坠藏在衣服里,只露出红绳,有的则是一整根项链都外露出来,吊坠随着孩子走动而在胸前晃来晃去。
●家长 孩子佩戴首饰已成习惯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大多数学生佩戴的金银首饰都是从小家里人购买的或者亲戚朋友赠送的,都有企盼福佑、吉祥如意的含义,寄予了大人们对孩子的美好祝福。
市民邱女士告诉记者,自己儿子出生后,家里的长辈和亲戚就送了不少首饰给孩子,包括银手镯、银脚环、金项链和一些玉坠,小的时候怕儿子啃咬首饰,就把首饰一直收着,等到儿子能走能跑的时候就让他戴了一个金吊坠,一直佩戴至今。“虽然曾经发生过吊坠的镶嵌处断裂,导致吊坠掉落,但孩子比较心细,发现后就捡回家,我们维修好后还是继续让他佩戴。”邱女士如是说。
虽然大多数家长都表示孩子的金银首饰都是从小戴到大,已经戴习惯了,即使是上了幼儿园或者小学,也不会专门让孩子卸掉首饰,但还是有少数家长比较慎重,选择不让孩子佩戴贵重首饰。“毕竟是比较贵重的物品,没有家长的看护,小孩子在学校里玩玩闹闹的,很容易就弄丢了首饰,而且要是孩子玩耍时互相拉扯项链或手链,可能会引起勒伤。”市民何先生说,为了孩子安全考虑,平时他们夫妻都不会让女儿戴着首饰上学,只有在过年过节期间在女儿要求下才会拿出首饰让她佩戴。
●建议 学生最好慎戴金银饰品
周老师是市区一幼儿园的老师,她告诉记者,很多幼儿园在新生入园前都会跟家长沟通,提醒家长不要给孩子佩戴贵重饰品,但有部分家长对此并不在意,因此经常可以看到学生脖子或者手上戴着金银首饰或玉制品。
对此,周老师表示,孩子生性好动,但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较弱,如果身上佩戴贵重的金银首饰或玉制品,容易分散注意力,影响学习,同时,稍不注意还可能会给孩子的健康乃至生命带来严重的安全隐患。
“孩子都很贪玩,特别是一些难以集中精神的孩子,身上戴有饰品,上课时可能会把玩饰品,有些孩子还会把饰品含在嘴里,既不卫生,也影响了孩子学习时的注意力。”周老师还指出,有些孩子佩戴的首饰上的一些小配件易脱落,如果不幸被孩子吃进嘴里或塞进鼻孔、耳朵里,很容易发生危险。同时,如果孩子佩戴的价格昂贵的金、银、玉等饰品裸露在外,容易被不法分子觊觎,成为被“攻击”的对象,可能发生抢夺金银首饰事件,非常不利于孩子安全。“因此,上学期间,为了保证孩子人身和财物的双重安全,家长还是不要让孩子佩戴贵重首饰为好。”周老师建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