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广府人出洋第一港?去台山海口埠银信博物馆!8月开馆

南方+ 记者

被誉为“广府人出洋第一港”“海上丝绸之路重要节点”的江门台山市端芬镇海口埠,目前正在开展银信博物馆的建设工作。记者独家获悉,海口埠银信博物馆的建设主体工程将于下月完工,经过展成设计和布展之后,今年8月份有望正式对外开放。届时,该馆有望成为继汕头市侨批文物馆之后,广东省第二家以侨批(银信)为主题的大型国有文物场馆。

已经有上百年历史的台山市端芬镇海口埠。龚春辉摄

在海口埠,古老的银号“万元号”仍然存在,且老字号依然清晰可见。龚春辉摄

银信,又称侨批、番批,是华侨华人与家乡亲人间往来的银信合一的国际移民文献,是联结海外华侨与其家人、乡邦的核心纽带。2013年6月,“侨批档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记忆遗产名录》,成为广东省的首项世界记忆遗产。

“批一封,银二元!”据史料记载,清末民国时期,台山银信机构一度达到了数百家之多。而作为五邑先侨出海谋生重要口岸的海口埠,自然催生了发达的银信业。但如今,海口埠的银信机构早已经不再运营,而那些保留下来的银号建筑和大量票据,则成为了侨乡辉煌历史最好的述说者。

去年底,海口埠银信博物馆工程正式开工,选址为当地有着200多年历史的梅氏祠堂,这标志着海口埠作为广东省古驿道建设示范点正式启动建设。

“银信作为台山的城市表情,承载着一代代华侨的记忆;而海口埠是过去五邑地区最重要的出洋码头之一,在此建设一个展示出洋文化的博物馆意义重大。”五邑大学广东侨乡文化研究中心教授刘进对海口埠银信博物馆项目赞誉有加。他指出,银信博物馆作为本土教育的重要基地,能够帮助台山民众更好地了解银信这一文化历史和传统;而作为对外交流的窗口,也可以向外来游客传播侨乡文化。

日前,记者在海口埠施工现场看到,银信博物馆的主体工程已经封顶,外立面装饰等配套工程正在加紧进行中;旁边的古码头项目正在开展桩基工程;在古码头旁,铭记台山侨批文化的银信柱正在浇筑。而正对着古码头的街道,两旁的房屋正按照“修旧如旧”“修新如旧”的原则,集中进行修缮改造。

海口埠银信博物馆预计今年8月份正式开馆。图为银信博物馆主体建筑的效果图。受访者供图

据现场施工负责人介绍:“目前,海口埠各项建设工程进展顺利。这几天银信博物馆正加紧进行外部装饰的施工,估计4月25日至26日就可以整体完工,后续还有少量的收尾工作。”他透露,海口埠的街道上将建设一面银信墙,用于记载台山辉煌的侨批历史。

据悉,海口埠银信博物馆的主体建筑共有2层,一楼面积512平方米,二楼面积210平方米,将设置圆梦之旅、银信递送、家庭最大、情系桑梓、复兴之梦、文明之魂等六个展陈板块。值得一提的是,银信博物馆内将复原银号、侨眷在家读写家书等历史场景。

目前,台山市正面向海内外征集银信文物,同时邀请银信后人讲述背后的故事。台山新闻工作者协会会长伍国尧表示,他们于去年底启动了文物征集工作,目前征集到的银信文物约有400件,“文物征集的工作得到了海内外乡亲的大力支持,我们有信心到银信博物馆开馆之时,展品能够满足展陈大纲的要求”。

【校对】居伟强


编辑 陈海燕
加载全文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热门评论
快来抢沙发

    继续阅读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

    创造更多价值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