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中道|“从孔夫子到孙中山”

南方+

作者|丘树宏

引言

“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以总结,继承这份珍贵的遗产。”

——毛泽东:1938年10月在中共六届六中全会上向全党提出研究理论、研究历史和研究现状的任务时的讲话

“从孔夫子到孙中山,从乌龟壳(甲骨文)到现在,都要进行研究、总结。”

——毛泽东:1973年5月在谈到郭沫若的《十批判书》时的讲话

“中国共产党人始终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继承者和弘扬者,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都注意汲取其中积极的养分。”

——习近平:2014年9月24日在出席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会员大会开幕会上的讲话


【一】

2016年11月11日,习近平在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孙中山先生是伟大的民族英雄、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一生以革命为己任,立志救国救民,为中华民族作出了彪炳史册的贡献。”

用“三个伟大”评价孙中山先生,由此可见孙中山先生的崇高地位。“三个伟大”其实也是延续着从毛泽东开始,到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领导人代表中国共产党对孙中山的高度评价,包括党的十五大报告第一次用了“二十世纪的三大伟人孙中山、毛泽东和邓小平”这样的表述。

以上这些,主要都是从政治的角度来评价孙中山的,社会各界都理解和领会得很清楚、很透彻。

然而,对于毛泽东和习近平这两代党和国家的最高领导人,都用了同样的句式“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来论述孙中山,各界却重视和研究得很不够,甚至有些忽视了。

毛泽东、习近平这是从文化的角度评价孙中山的,但它与政治上的评价同样重要。可以说,有政治上的评价,加上文化上的评价,才是对孙中山的全面评价,我们才能真正看到和了解一个完全意义上的孙中山。

【二】

“从孔夫子到孙中山”,可以从以下方面来理解和诠释。

“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是指孔子所代表的中国文化和中国思想的古代传统,孙中山则是中国文化和中国思想现代传统的代表;继承“从孔夫子到孙中山”,也应该包括总结和继承中国文化和中国思想的古代传统和现代传统。另外,这里所说的“从孔夫子到孙中山”中的“孙中山”,还兼具两层含义:一个是指伟大的民族英雄、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孙中山,这是政治文化的层面;另一个是指孙中山所代表的中国文化和中国思想的新传统,这是历史文化的层面。

“孔夫子”与“孙中山”,实际上包含了中国文化与中国思想新旧两种传统。毛泽东和习近平在谈到继承中国文化和中国思想的传统时,都强调要总结和传承“从孔夫子到孙中山”的“珍贵的遗产”,“汲取其中积极的养分”。“从孔夫子到孙中山”中的“孙中山”,从第一层含义中又升华出第二层含义,即他既是中华传统文明的现代继承者,又是中国文化和中国思想的现代传统代表者。从这个角度上讲,孙中山的的特殊性和重要性更为突出。

“孔夫子”与“孙中山”虽然内涵和外延都有不同,但其间存有着历史的必然联系,存在着一脉相承的经络。这种历史的联系,这种一脉相承的东西,就是中华传统文化古往今来的延续与发展。在这个延续与发展中,有变化,有改进,还有对传统的革新。“孔夫子”与“孙中山”,一个代表“古代的中国”,一个代表“现代的中国”。“从孔夫子到孙中山”,两段历史、两个伟人、两种文化,生动而全面地体现了这一历史的经脉联系。这种联系虽然由于时代的不同、阶段的区别,而涂上了不一样的色彩,却又是始终有机而紧密地地联系在一起的。它是一个不可分割的血肉与灵魂完美融合的一个整体。

“从孔夫子到孙中山”,包括了中国文化和中国思想的古代传统和现代传统两个方面,因此,发掘、传承“从孔夫子到孙中山”,也应当包括总结和传承中国文化和中国思想的古代传统和现代传统。只强调继承中国文化和中国思想的古代传统,而不顾及继承中国文化和中国思想的现代传统,不发掘两者之间的内在渊源,弘扬其作为以一个整体呈现的中国文明,那都是片面的、不科学的。

还必须指出的是,“从孔夫子到孙中山”,虽然表述的是两个时代、两段历史、两位伟人,然而两个人所代表的的文化非但绝不是各自独立的,反而是一个不可分割的血肉与灵魂完美融合的一个整体。它们一脉相承、前后连贯、互为彰显。因为孙中山也有着极为丰富的中华传统文化的底色和蕴含,在这个优秀传统的基础上,孙中山生发和创造了一种顺应历史潮流和世界潮流的现代文化,从而使两者神奇融合,构成了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生生不息的伟大的中华文明。   


【三】

"从孔夫子到孙中山”的论述,首先从文化的维度补充和完善了孙中山的形象及其作用,或者说是从更高的层面提升了孙中山的重要地位,这样也就为如何进一步研究孙中山,更好地发掘、传承和弘扬孙中山的思想和精神,更好地利用孙中山及其思想、精神为现实和未来服务,打开了一个新的窗口,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开辟了一片新的天地。

这,就是“孙中山文化”。

2007年,孙中山家乡中山市首倡“孙中山文化”概念,在文化名城建设战略中全面实施“孙中山文化工程”。

孙中山既是一个政治符号,也是一个精神符号、文化符号,孙中山既为我们留下了重要的政治遗产,也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遗产和文化遗产。为此,“孙中山文化”这个崭新的概念才应运而生。

‘’孙中山文化”应该包括孙中山的政治思想与理论体系、经济思想与社会主张、军事思想与战略战术,以及以上三个方面所蕴含的文化元素,更包括孙中山的文化思想、文化成果和人文遗产。“孙中山文化”的特质是,它是中国近代文化的灵魂,既领导和印证了近代中国甚至世界的文明进程,还将继续印证和引领当代中国和世界的文明走向。前者是它的历史意义,后者是它的现实意义和未来意义,具有厚重的世界性、人类性价值。

值得特别指出的是,孙中山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是高度一致的。

“孙中山文化”概念的提出,其可贵之处是,走出了原有的纪念、研究的各种局限,一定程度上跳出了纯政治的框框,回到了其应有的人文本原,更丰富了内涵、扩展了外延,是一种极具价值的深化和提升。它的提出,将积极推动我们走出一直以来将孙中山纯政治符号化的僵化认识和误区,进而从人文和“大文化”的角度活化对孙中山资源的开发利用,转而从政治纪念、学术研究、文艺创作、产业利用等方面全方位地开展工作。

“孙中山文化”,是对“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最好的诠释和行动。

经过十年的努力,中山市在“孙中山文化”建设上做出了积极而富有成效的探索,积累了不少经验,“孙中山文化”已经成为中山市最重要的第一城市品牌,为中山市的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无可替代的重大的贡献。然而,“孙中山文化”仅仅由中山市做是远远不够的,因为孙中山文化不仅是中山市的命题,也是广东省的命题,还是国家与民族的命题,甚至是世界性命题。

最近,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孔子文化和孙中山文化,都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最核心的内容。孔子文化工程发展已经有了令人欣喜的开始,而孙中山文化却还未能进入国家的制度化安排。因此,我们建议各方面高度重视孙中山文化,尽快将孙中山文化上升为国家命题和国家战略。

由于孙中山的伟大性,我们坚信,随着时间和历史的变迁,“孙中山文化”将为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为国家和民族的完全统一,为“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源源不断的强大的动力。

2017年4月4日(清明节)

作者系中山市政协主席,本文参考了李维武《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该如何继承?》部分内容)

编辑 陆兴华
加载全文
热门评论
快来抢沙发

    继续阅读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

    创造更多价值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