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到了,传颂千古的诗句又要念一念喽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路上行人为何会给诗人断魂的感受呢?原来在细雨霏霏的清明时节,人们前往悼念逝去的亲人,怎能不悲戚伤心啊。
但是客家人在清明节这一天可是不扫墓的哦!
客家清明节不祭扫
清明节是中国各地扫墓祭祖的特定日子,然而在粤东梅州客家地区,清明节当天却鲜见人们祭扫,只闻清明粄飘香。
梅州客家人将扫墓祭祖称为“挂纸”。“挂纸”的日子一般是在过完春节至清明节前夕,或者中秋节前后。扫墓的时候,客家人会带上“三牲”即鸡、猪和鱼、水果、茶、酒、香烛等祭品到祖先坟前,祭拜先人,并在坟头挂起沾着鸡血的草纸、在坟场周围压放草纸表示悼念。
客家人清明节当天不扫墓祭祖是有历史原因的。据介绍,由于清明节正处于三荒期间,当时远道迁徙的客家人生活贫苦,此时连祭祖的“三牲”鸡、猪肉、鱼也难以办齐,更不用说置办其他祭品了。同时,因为清明节正值春耕生产大忙季节,勤劳的客家人担心错过时节影响收成,而忙于播种插秧,故将祭祖扫墓的日子定在较清闲的时间。
吃清明粄辟邪祛病
除不扫墓祭祖这一传统习俗外,在清明节,梅州客家地区还有一种流传上百年的习俗,那就是吃清明粄。每年清明节前夕,客家妇女就会到山上采摘或者到市场上购买苎叶、艾叶、鸡屎藤等植物,回来晾晒干之后,捣碎,拌在糯米粉或粘米粉中,加上糖,捏成一个个小巧的糍粑放进锅里蒸熟,就成了清香可口客家美食——清明粄。
艾叶
在梅州地区,相传在清明节这天吃了清明粄可以辟邪祛病,百病不侵。如今,带着浓浓草香味的清明粄早已成了梅州客家地区最有名的小吃之一。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艾粄,吃的不仅是美味,更是享受一家人团聚的欢乐。不少在外地的客家人走的时候,都要带一些艾粄。
小小清明粄流传上百年,除了有先人赋以它美好的寓意外,还与它本身具有的功效有关。据了解,制作清明粄的原材料苎叶、艾叶、鸡屎藤等都是草药,具有祛湿、暖胃等功效,粤东地区湿气较重,当地居民吃清明粄可以起到除湿预防各种疾病的作用。
来源:梅州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