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感气温波动大,感冒高发,到处都是发热、鼻塞流涕、喷嚏、咳嗽的病人。很多病人在感冒的饮食上都会有这样那样的疑惑。因为有观点认为感冒后免疫力就会下降,精神不济,这时候就需要饮食进补,所以有人提倡感冒时喝鸡汤;而另一派观点则认为感冒后人体消化功能减弱,进食滋补一方面会留邪,另一方面会加重胃肠负担影响气血去抗邪气而加重病情,所以建议要吃清淡点,不能吃鸡鱼蛋等。貌似二者都有道理,让我们何去何从啊?
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南沙医院中医科副主任医师唐梁指出,感冒忌口的问题,要从几个方面来看:
1、病邪的性质
病邪的性质决定食物寒热的选择。热病用凉药,寒证用热药。在食物的选择上也遵从此理。
感受风热之邪,临床表现出发热,咽痛,黄痰,便干结,尿黄等一派热像的患者,就要忌辛辣、煎炸、油腻的食物,因为热邪容易伤津耗气,宜吃性质清凉养阴生津的食物,如藕、梨、黄瓜、马蹄等。
感受风寒之邪,临床表现出恶寒身痛、清涕、稀痰、尿清长等一派寒像的患者,则不宜吃生冷寒凉的食物如瓜果、冰淇淋、酸奶等,因为寒邪容易伤阳气,影响脾胃运化,加重痰湿。而可适当食用姜、葱、蒜、胡椒、辣椒等辛散之物,以发散寒邪。
2、患者的体质
患者的体质决定了感冒后需不需要补和怎么补。
医圣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治疗太阳中风证时明确提出:禁生冷、粘滑、肉面、五辛、酒酪、臭恶等物。然而太阳中风证是表里具实,气血充足,有力抗邪的情况,只需要因势利导便可以驱邪外出达到治病的目的。倘若此种情况食用了油腻寒冷、补益之物却反倒影响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