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全市3种车牌,互不相通,不同车牌二手车过户再怎么快也得6天才能办结。今天一下子就办完了,太方便了!”3月25日,拿着新车牌走出交易中心大门的李先生感慨道。当天他开着新买的粤Y牌二手车来到市公安局交警支队车管所,2个多小时后就拿到了新车牌。这一切皆源自去年10月以来佛山公安对全市公安车管业务的整合嬗变,原E、X、Y三套车牌业务系统“各自为政”的困境得以破冰。
两年多来,按照市委、市政府“强中心”、建设宜居宜业宜创新的高品质现代化国际化大城市的战略引领,全市公安机关在以副市长、市公安局长江楷鑫为领导的市公安局党委带领下,从统一认识、统一行动、统一标准、统一建设、统一步调“五个统一”原则出发,对车管业务、110报警服务台等多项公安核心业务进行强有力整合,佛山公安迸发出强大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如今,五区公安机关在市公安局党委的统一指挥下,将“五根手指”攥成一个拳头,提高了公安队伍的执行力和核心竞争力。同时,实现对全市公安业务的优化整合,进一步打破了市内地域隔阂,有力强化了全市居民对“佛山人”的认同,幸福感油然而生。
◎五个统一
凝心聚力织好佛山安全防控网
佛山公安系一个统一整体,各分局、各警种不是孤立的个体。以“行通济”为例,今年元旦后,治安支队便按照市公安局党委的统一部署,对“行通济”每一条路线、每一个角落反复踩点,对路线进行优化,最终形成安保方案,进而将任务分解到各区、各警种。
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五指捏成拳,打出才有力。”副市长、市公安局长江楷鑫强调,佛山公安系一个统一整体,各分局、各警种不是孤立的个体,要牢固树立上下一条线、全局一盘棋的观念,强化大局意识,以“五个统一”统筹谋划、扎实推进“八化建设”,才能形成巨大合力,最大程度维护全市的长治久安。
今年元宵,73万市民手捧风车和生菜欢乐地走过通济桥,参与人数创下历史新高,安保全程“零差错”。而佛山公安根据此前预判,及时将安保总警力由去年的3500人升级至5100余人,创历年之最。
这可谓是全市公安机关跨区域、跨警种整合的最新力作。“早在两年前,凡是1万人以上的市内或跨区较大型公共活动安保,就都必须由市局统筹。”市公安局治安支队负责人介绍。
以“行通济”为例,今年元旦后,治安支队便按照市公安局党委的统一部署,对“行通济”每一条路线、每一个角落反复踩点,对路线进行优化,最终形成安保方案,进而将任务分解到各区、各警种。活动当天,在市公安局的统一部署下,南海、顺德、高明、三水通力合作,分别抽调大批警力支援禅城区核心圈安保,凝心聚力确保活动万无一失。
在当前犯罪日益全域化、动态化、智能化、集团化的态势下,集合全警之力打击犯罪显得尤为迫切。去年,市公安局联合各大商业银行、三大电信运营商,成立了“佛山市反诈骗中心”。截至去年底,市反诈骗中心实现电信网络诈骗警情处置率100%,追查各级银行账户1536个,冻结涉案资金784万元,追查、关停作案电话号码684个。反电诈“佛山模式”得到省公安厅的高度肯定,称其“实现了新时期公安专门工作与群众路线的有机结合”。
经过两年多的探索,佛山公安陆续推出反电诈“天盾”平台、环佛“护城河”警务执勤点等综合防控手段。为实现打防效应最大化,全市公安机关按照“五个统一”要求,推动建立市局治安防控中心、分局治安防控分中心、派出所治安防控室、社区民警中队四级联动机制,形成从上到下一体化工作格局。
2015年7月,市公安局治安防控中心挂牌揭幕,治安防控中心正式进入实体运行阶段。市公安局治安防控中心依托科技力量把散落在各部门的庞大数据,进行多维度的挖掘开发,依托信息资源服务平台,实行每日研判工作制度,研判分析出有价值的情报信息推送至基层单位,全面掌握社会治安实时状态。
至此,佛山市公安机关以治安防控中心为核心的立体化防控体系初步形成。目前,治安防控中心“四级联动”运行机制已逐步推广至大型活动安保、重点行业场所管理、消防四化安全管理等多个防控领域,从市局延伸到区分局再到全市每个派出所、社区中队,成为佛山治安防控体系运作的“神经系统”,治安防控工作产生了质的飞跃。
◎全城通办
交管业务一站办理市民叹方便
“以前至少请两天假,排两次队,现在一次全搞定了”。如今,在全市43项公安交管车管业务实现“同城通办”后,市民可直接到任一车管所“一站式”办理,当天就能完成。类似的业务还有抵押登记、注销登记、换领登记证书等。
3月24日,全市新开放10万车牌号段,供市民自编自选,不少粤E牌靓号被顺德、南海居民选中,部分粤X牌靓号则被顺德区外的居民选中。
2016年10月,全市公安交管业务整合完成后,市内机动车跨区转移登记等31项交管、车管业务,实现市内“一门通办”,市民凭身份证或居住证,即可在全市任一交管、车管服务窗口就近办理业务,实现“同城通办”。
截至今年1月,全市汽车保有量已超过200万辆,驾驶员超过300万人。因历史原因,我市形成粤E、粤Y、粤X 3种车牌格局,各系统无法互通,造成极大资源浪费的同时,更难以适应互联网时代出现的犯罪全域化趋势。
业务整合前,准备申领粤E车牌的李先生,必须先到南海区车管所,排队上交原有粤Y车牌后,再回到禅城排队申领粤E牌,每次3个工作日内办结,整个过程可能需要6个工作日,最快也要3个工作日。他说:“以前至少请两天假,排两次队,现在一次全搞定了”。
如今,在全市43项公安交管车管业务实现“同城通办”后,市民可直接到任一车管所“一站式”办理,当天就能完成。类似的业务还有抵押登记、注销登记、换领登记证书等。
与以往不同的,还有选号程序。如今,持有本市居住证或本市户籍的居民,均可实现跨区在E、Y、X三种车牌中选择喜欢的车牌。市公安局微信公众号和市公安局网上服务中心先前不能办理南海、顺德交管业务的问题也迎刃而解,实现了全城“一门式、一网式”服务。
“原来是三个系统并行,现在都统一到市公安局交警支队来了。”市交警支队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整合实现了对全市交通管理数据的高度整合、实时互通,智能交通指挥系统、交通事故分析预警系统等科技系统实时准确提取全市交通管理数据,发挥大数据、云计算的作用。
业务整合后,有利于市公安局加强警务监管力度,进一步做出风险防范,有利于全市工作的布局。全市交警部门以实际数据为支撑,从而更准确、更高效的实现精确打击、消除隐患、治理拥堵。
但整合过程并未像外界所见的那么简单,由于三种车管业务长期互相独立,且分别对接省公安厅交管局,光数据库整合便让全市公安交警部门足足准备了半年。同时,纸质档案资料转递也给交警新增了一定的工作压力,交警车管部门特地安排专人负责档案或业务资料移交工作,仅每周业务资料的移交数量高达5000余份。
“历史包袱不能一直都背着,总得在适当的时间,勇敢地把它甩掉。”市公安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对公安内部警务资源、数据的整合,全面优化全市交管业务,佛山公安真正实现了“数据多跑腿,民警多跑腿,群众少跑腿”的工作目标,成功把散落的资源最大化,为市民提供最好的服务。
◎高效110
五区统一接处警发挥中枢效能
指挥系统是公安工作中枢,110正是中枢的核心。如今,佛山110指挥调度实现了扁平化、精细化、精准化、数字化、可视化。目前,市内20.3万个一类点视频、治安卡口和广佛地铁站内视频接入佛山110指挥大厅。
在过去两年里,与全市三套车牌一般通过“五统一”优化整合的,还有佛山五区的110。1996年2月,佛山便开通了110,系全国最早开通的110报警服务台之一。2015年底,随着顺德110最后一个并入市公安局110,全市首次实现五区统一接处警,成立20年的佛山110实现了发展史上的一次重大突破。
3月18日13时50分,一名女子在禅城区文华公园内哭泣,精神恍惚,还向公园中心湖走过去,有轻生倾向。热心群众发现后拨打110报警求助。市公安局接报后,立即启动接处警预案,一方面打开警用地理信息系统,快速调度附近警力到场;同时,通过公共安全视频联网平台,仅用13秒便找到女子实际位置图像,同步通报给处警民警。
3分钟后,就在女子跳进湖中寻求短见瞬间,2名巡警赶到现场下水救人,将强烈反抗的轻生女事主救上岸。从接报、处警、救人,整个过程用时不到十分钟,现场群众纷纷点赞。
这是全市110统一接处警后的又一次典型之作。市公安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遭遇“危、难、险、急”警情时,均由市公安局统一指挥,快速调度,打破区域、警种限制,第一时间下达到一线处警单位,直接在PGIS地图上圈选、分组指挥调度警力,实现点对点、点对面调度。同时,运用地理信息、高清视频等手段,和一线处警民警无缝对接,实现全方位提升。
指挥系统是公安工作中枢,110正是中枢的核心。如今,佛山110指挥调度实现了扁平化、精细化、精准化、数字化、可视化。目前,市内20.3万个一类点视频、治安卡口和广佛地铁站内视频接入佛山110指挥大厅,并在警用地理信息系统上应用,接处警民警可以随时调用其中任意一个摄像头。
同时,佛山110还搭载了佛山公安首创的“一搜通”平台、警用地理信息平台等应用平台,还整合汇聚了全市公安及相关部门各类信息资源。目前,公安信息资源云平台整合公安内外的人口、车辆、案件、旅业、出入境、网吧、视频、卡口等46类大数据,全市基础信息资源已超过140亿条,成功打通了公安内部信息孤岛,实现了信息共享。
此外,佛山110还强化了对报警人的电话回访。去年,全市公安机关对97084宗警情进行回访,满意率达99.95%,市民对处警的满意率高达99.73%。今年至今,市民对接警满意度和处警满意度再创新高,分别达到99.99%和99.89%。
【记者】李护彬 唐格桢
除署名外,图片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