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日前在“竹子之乡”广宁县了解到,全省乃至全国最大的生产竹木混合浆和特种纸的台资企业广东鼎丰纸业,通过调整产业结构,淘汰落后产能,与上下游企业合作,逐渐走出受金融危机影响的低谷,实现林浆纸一体化产业转型升级,这一切与企业董事长林谷丰这个舵手分不开。
1949年出生于台湾台北的林谷丰,2000年踏入广宁代表台湾中华纸浆和永丰余参与收购广宁纸浆厂的谈判工作。14年后,当他二度来到广宁,他的身份已经变成广东鼎丰纸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在两年的日子里,他吃苦耐劳锐意进取,全身心投入到建设年产5万吨生活用纸项目上,让经济低迷的企业开始向多元化经营发展。
远渡重洋摸爬滚打建厂
“我与新中国同岁。”鼻子架着副眼镜的林谷丰微微笑着说。很多人都想不到,在40多年的从业经历中,他遇到了多少鲜为人知的困境,也正是这些历练,让他收获了岁月馈赠的优雅和从容。
上世纪80年代前后,在台北中华纸浆公司任职的林谷丰,被外派到印尼雅加达建厂。印象深刻的是,当地官员谈生意总是穿着拖鞋和汗衫。他回忆,当时那里经济水平低,岛上一到晚上7时,便看不到一盏灯。没有风扇更没有空调,夏天时热得无法忍受,出行更是不便。“要坐快艇2个小时去别处买菜,一个礼拜买一次,但是又没冰箱,经常要将就快烂的菜吃掉。”林谷丰回忆。
在这种艰苦的环境下,林谷丰孤身奋战,几经摸爬滚打,终于在当地顺利建厂,赢得好评。随后,他又多次被外派到东南亚泰国等地开拓市场。“时代一直在进步,努力永无止境,而我现在不仅要与时俱进,也要懂得惜福。”他说。
转型发展之路走出低谷
林谷丰与广宁的渊源,早在2000年结下。收购了广宁纸浆厂后他即回到台湾,然而广宁这边的状况他也时刻关注着,并参与管理。2014年,鼎丰纸业迎来了寒冬,“2012年到2014年几乎都在亏本经营。”因此,来到广宁接棒公司董事长后,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提升质量,降低成本。
为迎合市场,除了做纸浆以外,林谷丰也开辟出生活用纸这条线。2014年11月,总投资3.8亿元、年产5万吨的五月花高级生活用纸项目开工建设。2015年12月8日,第一条生活用纸生产线试运行。据介绍,整个项目分两期建设,建成后鼎丰纸业新增生产能力约每年10万吨,产值约7亿元,创税3000多万元。当机立断的措施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2014年年底起,鼎丰便扭亏为盈。
此外,通过技改挖潜和增资扩产等途径,鼎丰生产能力也逐年扩大,如今年产纸量达到12万吨。林谷丰还十分注重环保,“节省用纸,就能少砍几棵树。”
谈到鼎丰纸业未来的发展,林谷丰表示,将借助产业链,走林浆纸一体化良性循环之路,在多元化的经营策略下,将产+销结合,打好民生纸业品牌,在文化用纸、工业用纸、家庭用纸、纸器及食品包装容器等各式纸类产品上做文章,力求在绿色、节能、低排及环保方面有所作为,真正做到从“浆”到“纸”的零距离。
【记者手记】
中国纸业正面临重组洗牌的转型期,对企业来说,转型升级犹如“二次创业”,绝不是换几台机器那么简单。鼎丰纸业的发展之路就是一场多元经营、产研结合、规划发展、管理方式等方面的变革。要彻底摆脱传统产业的“老三高”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就要向“新三高”即高技术含量、高经济效率、高价值链条上的转变。
【记者】陈明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