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洞大开,小学生的义卖家长玩的更Hign!

南方+ 记者

“现在当家长不容易,不仅要有技术,还要有经验。”在西区小学参加半天亲子活动后,一年级家长刘女士感慨地说。原来,她第一次参加学校的亲子义卖,由于没有经验,很多东西都卖不出去。

和他们这些新手相比,高年级的家长和学生准备充分,将各种能卖的东西都带到了学校。多肉、鞋子、旧玩具、旧书,还有各种自制的食品,让人眼花缭乱。

除了固定的摊位,还有人做起了“流动摊贩”,拿着商品,四处找买家。“我这个蜡笔不错,只卖5块钱,买吗?”一位女生拉着另一位女生说。在讨价还价一番后,3块钱成交。

“超靓货,便宜卖,快来看看呀!”义卖现场,家长们的吆喝声此起彼伏,他们有的负责展示商品,有的负责收钱,还有的负责打包,大家分工明确,忙得有条不紊、不亦乐乎。

就连准妈妈们也不甘示弱,边吆喝边收钱。

但是,最让孩子们牵挂的还是那些美食,如现场制作的棉花糖,妈妈和奶奶们自制的糕点等。

除了卖,自然还有各种买、买、买……在自家摊位商品销售完毕后,孩子们就会成群结队前往其他的义卖摊位买买买。 

买这个?还是买那个?这可难住了不少孩子。挠头思考一番,也不知如何抉择——都想要,可是带的钱不够呀。看来回家得多存零花钱了。

据西区小学校长苏文森介绍,早在几年前,该校就探索建立家长和家委义工,邀请家长参与学校的管理和建设。在全校六百多名家长志愿者的努力下,学校各项拓展活动做得有声有色。3月是学雷锋月,为了加强家校联动,让家长参与孩子的教育,培养孩子的慈善意识,学校策划组织了“学雷锋亲子义卖”。当天300多位家长和全校师生参加活动。

“这个义卖就像狂欢节,每年他们都玩得很开心。”现场多位高年级家长告诉记者,自第一次参加义卖活动后,每年的义卖孩子们都会非常积极,早早就和家长一起谋划今年要卖什么。“今年我们卖的是糕点,都是我和孩子自己做的。”四年级的家长黄玲说。  

【记者】高薇

 


编辑 伍杰
加载全文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热门评论
快来抢沙发

    继续阅读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

    创造更多价值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