屋上春鸠鸣,村边杏花白。古诗词中,春天美好的田园景象在惠城区得以重现。
惠州市十一次党代会提出建设绿色化现代山水城市。如今,从生态城市到田园乡野,“绿色因子”已在惠州城乡蔓延开来。前不久,住建部发布全国14个省区首批绿色村庄名单,其中惠城区大良村、墨园村、翟村3个村庄成功入选,被认定为首批次绿色村庄。
笔者近日走访发现,在进一步推进新一轮绿化大行动中,惠城以“美丽乡村·清洁先行”“美丽乡村·清水治污”“美丽乡村·绿满家园”三大行动为抓手,扮靓新农村,夯实发展路,为乡村打开另一扇全新的发展大门,让乡村群众在美好环境中宜居宜业。
“公园进村、森林围村”成常态
春日暖阳中,横沥镇墨园村村民陈伯带着孙子走过干净整洁的村道,来到村委会门口的场地上玩耍,看着村里近年来种下并茁壮成长的各种花木,陈伯感慨地说:“现在村里变得都像城里的公园了。”
墨园村的变化源于“美丽乡村”三大行动。作为首批中国传统村落以及惠城区森林村庄建设点,墨园村在市、区、镇三级的大力支持下,共投入了400多万元的专项建设资金,集中完成了1500平方米文化广场、1.5公里村道硬底化、藕塘四周挡土墙及垃圾处理设施等一系列民生工程建设。“村委会门口的一处鱼塘变化最大”,陈伯告诉记者,以前塘边杂草丛生,现在周围修建了花坛,铺设了草坪。
作为区乡村绿化美化工程示范点,惠城区林业部门和横沥镇先后投入80多万元对墨园村村内广场、道路及房前屋后进行绿化美化,通过点、线、面相结合的模式,种植了红花紫荆、串钱柳、黄花风铃木等花色乔木以及黄金竹、黄金叶、九里香等灌木共上万株,构建了花绿结合、错落有致的景观格局。同时,村里重视乡村绿化美化后期管护,专门安排2名人员负责管养,定期开展浇水、施肥、除草、修枝等工作,让村内花开不败、四季常青。
“公园进村、森林围村”的美好景象同样出现在横沥镇翟村村。村委会专门召开村民代表会议,表决落实森林村庄建设用地,并通过赠送珍贵苗木等措施,鼓励村民见缝插绿,装扮庭院。2015年以来,区林业部门和横沥镇先后投入50万元用于翟村森林村庄建设,种植乔灌木1万余株,重点打造了翟村村级公园、翟村小学等重要景观点,建设了环村绿化带和村庄风景林,村民房前屋后绿树环绕,花团锦簇。
绿色美景拉动乡村经济增长
春日里去踏青,来一场家门口的乡村游已成为惠州乃至珠三角很多游客的选择。每到节假日,汝湖镇大良村村道两侧的数十家果园、农庄、农家饭店坐满了人,土窑鸡、山猪肉、地道河鲜等特色菜肴吸引了一拨拨游客。
“这里的环境真不错,山青水绿的,是孩子们与大自然亲密接触的好地方”,市民谢先生告诉记者,他带着孩子感受自然、体验劳作,很有意义。
“大良村是发展现代农业和休闲旅游业的风水宝地”,汝湖镇相关负责人介绍,大良村自然禀赋优越,有山地30000多亩、山塘水库4个、鱼塘1120多亩,惠州湖泊面积最大的四大湖之一——白鹭湖紧靠其中。
尤其是近段时间,大良村投入近150万元资金,建设占地5000平方米的综合性文体广场,同时在良洞小组开设一条登山道路,整合山林资源,因地制宜打造占地约200亩的镇级森林公园后,村内休闲观光、登山攀岩的旅游功能越发完善。再加上村级公路两边栽种香樟、红叶石楠球、金叶雨贞球,全村自然风光美丽。
“节假日大良村的游客接待量都在数千人左右”,该负责人介绍,游客们欣赏了乡村美景,体验了农家乐的特色菜肴和乡土玩法,临走还会选购当地农产品,新鲜牛奶、土鸡蛋、芋头、南瓜、番薯等农特产品都是游客们的最爱。目前,大良村还在打造以斑竹塘水库为中心的、集休闲娱乐养生为一体的生态农家乐,同时推动更多农户建设成“绿色花园式庭院”,全力推进绿色村庄的建设。
惠城今年规划建设森林村庄21个
3个村庄入选全国首批绿色村庄名单是惠城区精心组织、科学规划、扎实推进“美丽乡村”三大行动的最佳注脚。
近年来,惠城区不断加大绿化资金投入,通过新一轮绿化惠城大行动,实施生态景观林带、森林碳汇和东江水源地生态安全体系等五大重点林业生态工程建设。自2013年以来,全区完成造林8.5万亩,抚育12.0万亩,封育管护8.0万亩,建设2处县级森林公园和4处镇级森林公园,建成森林村庄80个,全区森林覆盖率达到42.50%,森林蓄积量202.85万立方米,森林资源总量和质量明显提升,国土绿化事业长足发展,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明显。
今年,惠城区全年计划造林0.45万亩,森林抚育1万亩,建设森林村庄21个。区林业部门抢抓春季造林最佳时机,正在开展造林备耕工作,预计5月可完成全年造林任务。
区林业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在乡村绿化美化树种选择上,林业部门注重将种树与经济利益挂钩,譬如建议村民种植沉香、黄花梨等珍贵树种和火力楠、桃花心木等用材树种,引导树立“种树就是存钱”的理念,让群众近期看得见风景、未来盼得到收益。
【来源】南方日报
【记者】卢慧
【通讯员】 张玉臣 程理均 张国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