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吗,台湾新编词典给“尴尬”在原有读音外增加了“jiān jiè”的读音,听到这个消息,你是感觉尴尬,还是感觉“?监介”呢?消息传出,有语言专家表示,其实尴尬古代还真读过jiān jiè的音,不过,大多数网友仍然表示难以接受。
其实,语言的流变是永恒在发生的一件事,不少字或词,都有被误读、误用的过程,有些误读、误用的结果甚至压倒了原来的音义。许多人都犯错的地方,你确定你不会弄错么?本期南都作业,我们一起来咬文嚼字,除了辨析正误,也了解一些字词的渊源。
1.中秋夜,贾府在大观园中设团圆宴,众人散去后,林黛玉独自凭栏伤心流泪,史湘云来安慰她。两人转换话题,改对月吟诗联句,她们就大观园的建筑名称由来而发感慨,其中“凸碧山庄”与“凹晶溪馆”的取名不落窠臼。以下哪一项是不落窠臼的正确读音?
A.bù luò kē jiù
B.bù luò ɡuǒ jiù
C.bù luò cháo jiù
2.以下哪个句子中差强人意的用法是错误的?
A.近年来经济景气不佳,我们公司的生意还算差强人意。
B.他今天的表现还算差强人意,希望下一场比赛他能发挥应有的实力。
C.最近他效率很低,一连几件事情,都办得差强人意。
3.唐玄宗宠信杨贵妃,任命杨国忠为宰相,把持朝政。杜甫作《丽人行》讽刺道:“炙手可热势绝伦,慎莫近前丞相嗔”。以下哪一项的使用是正确的?
A.这个歌手几年来炙手可热,是娱乐圈新崛起的一大新星。
B.韩梅梅在学校里炙手可热,被很多男生追。
C.他现在可受赏识了,老板上个月给他升了职,绝对炙手可热。
D.这个锅的把手怎么没有塑料套?炙手可热,烫死我了。
4、做下列哪个动作时,左手和右手并不会交叠相碰?
A.“攀”上月台 B.为子“祈祷”
C.“抚掌”而笑 D.“揖”让而升
5.全校的大扫除时间,由下列4个人打扫的态度,可看出谁的个性最急躁?
A.玉芳好整以暇地整理工具箱。
B.启惠慢条斯理地扫着走廊。
C.佑橙气急败坏地刷着厕所地板。
D.建青从容不迫地擦着窗户。
6.请问下列哪个词语让不太会发卷舌音的学生感到很困扰?
A.滑稽 B.佝偻
C.强聒 D.容赦
7.以下哪个句子中“不刊之论”的用法是错误的?
A.这文章错句连连,简直是不刊之论。
B.从那时起,这一结论就被许多人当成了不刊之论。
C.爷爷的文章没能见报,但我觉得里面写的都是不刊之论。
8.什么时候适合用“七月流火”来形容?
A.炎炎夏日 B.夏去秋来
C.春去夏来 D.秋去冬来
9、古代小说常用“沉鱼落雁,闭月羞花”来形容女性之美,其中“闭月”是指?
A.王昭君 B.杨玉环
C.貂蝉 D.西施
10、头脑、心脏、手足……这是我们身体上的器官。你知道吗?这些人体名称有着它们巧妙的比喻义。恰当地运用它们,能使意思表达得生动形象。比如:头脑,一是意为“头绪”,如“摸不着头脑”;一是比作首领。眉睫,比如近在眼前,如“迫在眉睫”。骨肉,指父母兄弟子女等亲人,如“骨肉团聚”。
那么,你能根据下面的描述写出相应的人体器官名称吗?正确一项是( )
比喻兄弟;比喻中心或最重要的部分;比如助手;比如替人刺探消息的人;比喻形势险要的交通要道。
A.手足、腑脏、臂膀、耳目、咽喉
B.手足、心腹、骨干、眉目、胃口
C.手脚、脏腑、臂膀、眉目、咽喉
11.以下哪个句子中“罪不容诛”的用法是错误的?
A.秦桧害死了忠臣,罪不容诛,为后代所唾弃。
B.他虽然杀了人,但事出有因,又是激情犯罪,罪不容诛啊。
12.小明上《鸟类百科大全》网站搜寻资料。请问他所打的四组关键词中,哪一个是查询不到内容的?
A.鸿鹄 B.鸿儒
C.鸱枭 D.昏鸦
13.如今我们常用“吃闭门羹”表示主人拒绝客人进门,可是在古代,它的含义可不一样。有一首《闭门羹》的诗这样写到:一豆聊供游冶郎,去时忙唤锁仓琅。入门独慕相如侣,欲拔瑶琴弹凤凰。那么,古代吃“闭门羹”的会是谁呢?
A.不速之客 B.仇人
C.乞丐 D.嫖客
14.“你个衣冠禽兽!”现在,只有撕破脸的时候才这么骂人。可是在古代,当个“衣冠禽兽”可是很多人梦寐以求的事。明代官员的衣服上都绣着各种动物,因此,人们就把官员叫做“衣冠禽兽”,当时完全没有贬义的,但是,因为明代吏治败坏,这个词自然就成了贬义词。下面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文官绣禽,武官绘兽
B.文官绘兽,武官绣禽
C.文官武官都既绘兽也绘禽。
15.汉语有不少冷知识,如今我们用的很多词语的来源和演化出人意料。看看下面哪一项说法是错的?
A.“扯皮”现今指的是推诿卸责,但在古代,“扯皮”是指做鼓的一道工序,是门专业手艺。鼓,在古代视为神器。“钉鼓皮”是制鼓的核心环节,师傅负责敲钉子,徒弟负责扯紧皮张,师傅喊一声“扯”,助手就用力“扯皮”。
B.“烂醉如泥”是指瘫软得像一摊泥一样,怎么扶都扶不起来。
C.“河东狮吼”与“狮子”没有关系,那“狮吼”根本不是狮子的叫声,“狮子吼”是佛教名词,指的是“如来正声”,比如有威严的意思。
D.“倒霉”原来是古代江南地区的一个风俗,读书人参加科举考试之前,一般都要在自家门前竖起一根旗杆,称之为“楣”。考中了,旗杆照竖不误,考不中就把旗杆撤去,叫做“倒楣”。
16.苏轼《八月十七复登望海楼》一诗写道:“赖有明朝看潮在,万人空巷斗新妆。”请问以下哪个句子用法错误?
A.艺术节在展览馆举行,一时万人空巷。
B.一到天黑,家家户户都关门了,万人空巷。
C.这种万人空巷的情景恐怕不会再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