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地理因素,广州东西向发展,距离广州车程仅25公里的佛山,无疑是广州最合适的卫星城。”3月13日,《叶檀:我眼中最有前途的十个卫星城》一文的第四篇连载,在公众号“叶檀财经”发布。
知名财经评论家叶檀的这一系列文章,分析了全国最有前途的卫星城。从文章看,佛山作为“卫星城”,对应的核心城市是广州,理由包括佛山产业基础好,广佛同城之间交通便利、产业协作基础好等。
除佛山外,上榜的还有苏州的县级市昆山和太仓,以及南通、嘉兴、廊坊、保定、张家口等城市。
先不说其他,把佛山列为“卫星城”,真的合适吗?


☞叶檀如何看待佛山?
这篇文章列出了一座城市作为卫星城的多条标准,第一条是:
“卫星城在核心城市200公里范围以内,利用轨道交通在90分钟以内可以到达。卫星城有自己的独立基因,但没有强大到像天津、杭州、苏州这样不可能成为其他城市卫星城的地步。”
在梳理了佛山的佛山与广州之间交通基础设施逐步对接、佛山的制造业特色等情况之后,该文分析:
“有区位优势同城化,有产业优势留下技术工人与科技人才,有政策优惠和人才公寓降低成本,佛山、广州的高校、产业有了对接的标准路径。以此为基础的广佛同城,无疑将成为珠三角‘核心城+卫星城’的样板。”

☞GDP全国第15名,“获评”卫星城合适吗?
该文推论的关键之处在于,卫星城要“没有强大到像天津、杭州、苏州这样不可能成为其他城市卫星城的地步”。这是不是一个完善、合理的标准呢?
衡量一座城市的“强大”程度,最没有争议的标准是GDP。
2016年,直辖市天津GDP超1.78万亿元,高居全国第四位。苏州、杭州GDP分别约为1.54万亿元和1.1万亿元,分列全国第7位和第10位。
这三座城市最明显的共同特征,就是GDP均超过一万亿元。
截止2016年,GDP超过一万亿元的城市在国内仅有12个,即去年GDP排行榜上的前12名。
而佛山去年GDP排在全国城市第15名,GDP达8630亿元,距离万亿仅剩下一千多亿元的距离。今年,佛山已经提出了早日挺进“万亿俱乐部”。

即使还没有跻身万亿级,但目前的佛山已是整个中国城市体系中的经济高手。佛山在GDP榜单上隔空较量的对手,一般都是无锡、宁波、大连、郑州、沈阳这一级别的城市。(去年,这五座城市GDP分别排名全国第14、16、17、18、19名)。
考虑到这些因素,把佛山这样的一座城市纳入卫星城行列,是否合适呢?
另一方面,佛山GDP不仅领先国内很多省会城市,更远超前述文章选出的其他“最有前途卫星城”。
按2016年GDP计算,佛山(8630亿元)超过昆山(3160亿元)的2倍、太仓(1155.13亿元)的7倍;比南通(6768.2亿元)高出1800多亿元,比嘉兴(3760.12亿元)与廊坊(2706.3亿元)的总和还多2000多亿元,比保定(3100亿元)高出5000多亿元。

☞来看看“国家版”的权威解释
把佛山这样的一座城市定义为卫星城,是否合理,这还要看有关卫星城的更权威解释。
2014年,由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提到了卫星城,虽然没有进行明确的概念解释,但也侧面概括了卫星城的功能、地位。
规划提出,大城市周边的重点镇,要加强与城市发展的统筹规划与功能配套,逐步发展成为卫星城。
此外规划还要求,适度增加集约用地程度高、发展潜力大、吸纳人口多的卫星城、中小城市和县城建设用地供给。
我们尝试粗略总结一下:从发展方式上看,卫星城可以从重点镇逐步发展而来;从用地供给来看,卫星城有可能获得与中小城市、县城接近的政策待遇。
佛山2015年常住人口就已经超过700万人,是一座名副其实的大城市。从佛山的各种特征来看,并不符合上述有关卫星城的侧面描述。
审视一座城市是否可以归类为临近核心城市的卫星城,还有一种办法,就是比较两座城市间的经济总量比。
例如,昆山、太仓对应的核心城市是上海。2016年,昆山GDP约合上海(27466.15亿元)的11.5%。同年,太仓GDP约合上海的4.2%。

而佛山与广州之间与此截然不同。2016年,佛山GDP约合广州(19610.94亿元)的44%。换句话说,佛山经济总量超过广州的四成,接近一半。
如果把佛山视为“卫星城”,那么中国还没有哪座城市,拥有佛山这样强大的“卫星城”。
也许正因如此,在广州与佛山的同城化交往中,无论广东省还是广州、佛山两市,从来没有出现过把佛山定义为卫星城的安排。

☞叶檀误解了什么?
除了佛山的经济实力,文章中更大的误解,是对广佛关系的解读。
2009年3月,广佛签署同城化建设合作框架协议,广佛同城迈开实质性步伐。此后被称为全国首个跨区域综合规划的《广佛同城化发展规划(2009-2020 年)》出台,该规划清晰写明了广佛之间的同城化基础,以及启动同城化之后的发展目标。
该规划称,“广佛地域相连、历史相承、文化同源、产业互补、交通衔接,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较高,同城化发展已具备良好的基础” 。
规划要求,广佛要“开创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同城化发展道路”。
从中不难看到,广佛同城从起步就是 “一对一”关系。事实上,广佛同城本身堪称中国城市发展史上的一次重大创新。

一座省会城市,一座地级市,能够走出传统行政藩篱,大胆建立崭新的城市合作形态,探索各种跨城合作,并不惜付出巨大的基建投入,谋划五年、十年乃至二十年后的互惠互利,这样的组合,在当时几乎找不到先例。
在广佛同城签订合作协议后,直至今天,国内不断掀起同城化的合作热潮。在这一背景下,早在2009年握手在一起、并把同城建设持续推进至今的广州与佛山就更令人钦佩。
也许在多年后,历史会给予广佛同城更高的评价。而如果把广州与佛山,概括为“核心城市+卫星城”的关系,将是一种遗憾。
广佛同城的宝贵内核,在前述文章所列举的卫星城模式中难得一见——上海与昆山、太仓、南通、嘉兴目前也没有签署一份“一对一”的同城化协议。
在2016年底,广佛两市党政代表团的一次会谈中,广州市提出,广佛两市要加紧在产业合作上下功夫,打造超级城市,共同参与全球竞争。
携手迈向超级城市时代,两地正在开启中国城市发展史上的一段新传奇。

☞佛山内部,新的卫星城正在崛起
但是,话说回来,在连接日益紧密的广佛都市圈中,确实正在出现新形式的卫星城,但这种卫星城并非整个佛山市,而是由区级政府推动建立的具体项目。
前述文章介绍了佛山、广州之间便利的交通情况。这确实正是广佛同城多年来的建设成果。此外,两地的产业互补性也显而易见。
正因如此,佛山区、镇层面确实在积极主动对接广州。去年底,佛山市顺德区在该区北部片区宣布启动打造广州大学城卫星城。

佛山市顺德区打造的这一卫星城,与传统卫星城模式有很大不同。去年,顺德区政府将与省教育厅签署《关于协同推进“大学城卫星城”建设的框架协议》。
据了解,依托地铁连通的交通优势和顺德的系列人才政策,广州大学城各高校合作意愿非常强烈。
该卫星城计划在3年内吸引万名以上高端人才落户,加快构建广佛同城科技创新走廊,打造广佛同城化合作示范区、珠三角一体化合作先行区。
这样的卫星城,期望广佛之间还能出现更多。
【记者】赵越
图片来源于网络,除署名外
快来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