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经济上看,广州是千年商都
从生活上看,广州是美食之都
今天小编要从另一个角度
带你去看广州这座“文化之都”
广州的文化,高雅却不疏远
二沙岛的路名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
从细微处体现了整座城市的文化缩影
图为二沙岛砥柱街路牌
路名出自新旧六代“八景”
大通路、烟雨路:为横贯二沙岛中央的两条路,路名均源自宋、元两代的八景“大通烟雨”。
晴澜路、晴波路:为二沙岛南北两岸的路名,主要反映出珠江两岸的特点,分别来自明代的“珠江晴澜”和1986年版的“珠水晴波”。
菩提路:源自宋代的“光孝菩提”,因此,路旁种植菩提树。
砥柱街:源自清代的“琶洲砥柱”,由于离二沙体育训练中心很近,寄托了培养中国体坛中流砥柱的愿望。
蒲涧街:源出宋、元的“蒲涧濂泉”。
春晓街:源出明代的“药洲春晓”。
图为二沙岛春晓街路牌
玉宇街:自于1986年版的“流花玉宇”。
灵洲街:来自于元代的“灵洲鳌负”。
云影街、菊湖街: 来自于宋代的“菊湖云影”。
潭月街:源出1963年版的“鹅潭夜月”。
渔唱街:源出明代的“荔湾渔唱”。
粤台路:来自于元代“粤台秋月”。
图为二沙岛粤台路路牌
新城市景观也展现
宋元八景
这么美的路名勾连起了广州的历史文化
每一条路都是一个通向羊城八景的密码
“大通烟雨”遗迹被发掘
图为大通烟雨井
据传,烟雨井源通白鹅潭,一次寺中挑水工不慎把扁担掉落井中,后来在白鹅潭水面上发现,所以,过去在广州,还有“扁担放井流,白鹅潭上收。阳光照船影,井口见船浮”的民谣流传。今天,在荔湾花地的恒荔湾畔花园西边一处空地,就可以看到这口名闻千古的老井。
“药洲春晓”今日仍可见
图为广州越秀区教育路“药洲遗址”
如今,药洲被四周的高楼环抱,但依然让人赏心悦目,园中藏着历代碑刻数十块,以北宋书法家米芾所题的“药洲”遗石最为著名。
“琶洲砥柱”见证一口通商
二沙岛的“砥柱街”,源于自清代八景之一的“琶洲砥柱”。今天,琶洲塔仍高高矗立在珠江边上。琶洲塔为八角形楼阁式砖塔,内膛为八角直井式,外观9层内分17层,高50余米。塔基八角均镶有西方人形象的石刻托塔力士,刻工古朴,也是明代石雕的佳作。
烟雨路上三文化地标
广东华侨博物馆
图为广东华侨博物馆
据广东华侨博物馆馆长王明惠透露,最初,广东华侨博物馆西边六层楼定为文化交流中心,是方形的,东边为博物馆则是圆形的,意指天圆地方,两个建筑物中间还设立了一个牌坊。“考虑到博物馆要成为华侨们的精神家园,他们回家第一眼看到的是大门。西关大屋的趟栊门最能勾起大家的回忆,所以采用了趟栊门的样式。”
星海音乐厅
图为星海音乐厅
星海音乐厅由华南理工大学的建筑设计团队自主完成,最大特点是声音的“均衡”性,即在音乐厅的任何一个位置,所听到的声音都是一样的,保证声音无死角。星海音乐厅主任刘莹说,为使音乐厅的音响效果发挥到最佳水准,无论是舞台、墙壁,甚至细小到落地无声的观众座椅,在最初建造时都使用了最好的选材。所以,观众坐在任何一个地方听音乐,都会感觉到被声音所包围。
广东美术馆
图为广东美术馆
广东美术馆馆长王绍强告诉记者,广东美术馆是岭南设计师独立完成的作品,充分展现了广东人的本土智慧。方形、圆形、直线,当代设计的简约美学,构成了广东美术馆的基本建筑语言。如今,广东美术馆依旧显得坚实而耐看。功能决定形式,广东美术馆最出色之处,在于建筑为展览服务的设计理念。空间使用得非常好,特别是展厅,到现在仍然能够让作品获得极佳的展示和表达效果。
广州的文化
就体现在身边环境
接触广州文化最好的方式
并不是到图书馆去翻阅典籍
而是打破距离,细细体会广州风情
【文】林欣 冯小尔
【来源】中国广州发布、广州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