琼山世泽,渭水家风——连滩光二大屋门联有讲究

云浮发布
+ 订阅

记者:梁耀天

3月7日,记者来到郁南县连滩镇,在有着“广东第一大屋”之称的光二大屋,发现一个令人困惑的问题:大屋大门对联是“琼山世泽,渭水家风”,其周边住户,几乎每家大门对联内容都跟大屋相同,有的则写成“琼山世泽长,渭水家声远”。而近十几年来,记者差不多每年都去光二大屋,记得每年大门上贴的对联都是同样的内容。这又是为什么呢?

解密大行动,原来有段古

经记者现场了解,原来,这跟这一带住户的宗族渊源和风俗有关。位于光二大屋左侧,石桥头村156号,是一幢欧式风格的老房子。今年76岁的邱东明,和他的老伴麦莲芳站在大门口,向记者介绍说,“琼山世泽,渭水家风”是当地邱姓人家的“宗祠通用联”。上联源自丘氏始祖姜太公“渭水垂钓”的事典,下联中的“琼山”是指丘氏宗族中明朝的一位宰相。

当地老人之间流传这样的说法:丘氏始祖乃西周武王宰相吕尚,人称姜太公。当年姜太公在渭水垂钓等候文王,“适西伯行猎于渭水之阳,遇太公而语之,知太公之才智,视之为圣人,乃携带太公以归,立为师,从此乃得志。”文王之后,姜太公辅助武王灭商有功,被封于齐,都营丘,其子姜木,以地为氏,称为丘氏,其余两子一姓姜,一姓吕,故族人有规定,丘姜吕为一家,不互通婚姻。清雍正时,为避讳孔子名号,“丘”被改“邱”姓。“渭水家声远”,乃指邱家源宗渭水。明朝南海丘浚,人称琼山先生,景泰年间进士,官至文渊阁大学士(即当朝宰相),加太子太保,为官以廉俭名世,为人以才学著称。相传某日明孝宗轻车简从到丘浚家,丘浚正赤膊露腹,仰卧于天阶中。看到皇帝突然走进来,衣服都来不及穿便起身相迎。孝宗问其何事,丘浚指着肚子说:“今日阳光好,迎阳晒书柜。”孝宗以其语太夸,故难之曰:“汝腹中蓄何书?”答:“经子百家之书皆有。”孝宗命丘浚翌日早朝献一大内所无之书。丘浚叩首应诺。一夜工夫,积学遽就《成语考》,孝宗阅后,果为大内所无,倍加赞赏。该典故遂传为佳话,谓邱家之学,昭于琼山。邱氏以琼山先生为荣,并放到很高的位置以示敬重,故称“琼山世泽长”。

据邱氏后人称,邱氏原籍山东,后迁至河南,再下到福建,到梅县。明朝因族人犯法,官府下令诛九族,元宗公一房逃难到粤西的郁南县连滩镇石脚一带扎下根来。至第八世光二公,迁至今西坝村。故西坝村邱氏旧时民居采用大量客家建筑的形式和元素,不过在粤西居住时间过长,口音已被同化,如今邱氏使用的方言与广州白话基本没有区别。但邱氏后人仍保留客家人风俗,宗祠对联内容一旦确定,世世代代就不再更改,而且家家户户都贴同样的对联。

本期编辑:李圆融

加载全文
热门评论
快来抢沙发

    继续阅读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

    创造更多价值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