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怡情养心~感受中式插花之魅 用鲜花扮靓生活

惠城发布
+ 订阅

中国式插花深受中华传统文化影响

认为万物有灵

崇尚自然

主张“天人合一”  

为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提升居民审美水平,桥东街道水东东社区结合水东街传统文化特色,开展了中式插花艺术活动,以展现中华传统插花艺术活动为主题,参访文化书屋、古建筑等,传承历史文化、欢庆传统节日,吸引了机关、社区约30余名女性参加。

水东公益书吧

在参观了上塘街3号的文化书屋之后,学员们在1939婕缘居上了一堂文艺气息满满的中华传统插花艺术课,在专业插花技师马教授的现场授课指导下,学员们从取材、剪叶、构图开始,按步骤完成了各自的插花作品。

专业插花技师马教授现场授课

专业插花技师马教授现场授课

整个活动洋溢着热情的氛围,欢声笑语不断,既让大家在花卉的芳香中感受插花艺术的熏陶,提高艺术审美水平,同时也营造了社区关爱女性的文化氛围,大力提升了辖区妇女的审美文化修养。

现场插花作品

感受中式插花艺术之魅

寄情花木,赋予其许多象征性和寓意,借以明志,寄托情思,舒展情趣。

中国式插花的构图布局高低错落,俯仰呼应,疏密聚散,作品清雅流畅。

七大花器:瓶、盘、碗、缸、筒、篮、盆。

风格特征

中式插花以凡材必有意,意必吉祥为创作的中心与主题,以追求枝情花韵之美,突出花品花格的表现为最高艺术境界。

中式传统插花独特的风格

追求花材的自然之美;追求花材的意趣美;善用木本花材;采用不对称式构图形式;赋予花材丰富的内涵与象征性;注重花材与花器、几架、配件以及作品环境的统一;兼顾中国人的独特赏花方式,分曲赏、酒赏、香赏、谭赏、琴赏和茗赏等。

师法自然,天人合一 

《园冶》:“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这句话道出了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精髓,是中国插花的最高境界,这种“天人合一”的境界,是插花艺术家毕生追求的理想目标。

中国插花力求表现花材自然的形态美和色彩美,反对人为地刻意造作,尽量减少人工雕琢的痕迹。中国插花自然多变、既有形式,又不拘泥于形式,既有规范,又不规范化,给插花作者以极大的自由创作空间,一切以顺乎自然之理、合乎自然之态、饱含自然之情、富有自然之趣为原则。

诗情画意 意境美

中国插花讲究“外师造化,内发心源”。

“外师造化”就是师法自然;“内发心源”是讲插花创作中要注入作者浓烈的思想感情。要以“情”写“景”,情景交融;以“景”写“神”,形神兼备。

中国插花讲究含蓄,认为“藏之愈深,其境愈大”。

不对称式自然构图

东方式插花作品的造型常采用不对称式构图形式。通过高低错落、动势呼应、俯仰顾盼、刚柔曲直,各得自然之妙趣,正所谓“参差不伦,意态天然”。

花材的寓意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热爱真、善、美的民族,在爱花、赏花、育花、用花的过程中,对之产生深厚的感情。以花为伴,将花当成有生命、有灵性的知心朋友,相知甚深!

在隋唐以后,树木花草多被人格化,根据树木花草的习性、形态、开花季节等,被赋予种种美好的寓意,以花喻人,表达人们对自然、对社会、对人生的感悟和期盼。

荷花,根生长在污泥里,花和叶却高高挺立水面之上,视为“出污泥而不染”,称之为“净友”,是清净圣洁、品格高尚的化身。常用于佛教用花。

牡丹,花大色艳、雍容华贵、国色天香,被尊为“花中之王”,称为“贵客”,是富有显贵、兴旺发达的象征。曾作为唐代宫廷插花的主要花材。

梅花,以“疏影横斜”,“暗香浮动”为特征,“零落成灰碾作尘,只有香如故。”被称为“清客”,有清高淡雅、傲雪凌霜的性格特征。

另有一些品高韵胜的花材,根据开花习性或品格特征等,组合一起,赋予一定的寓意。

如玉兰、海棠和牡丹组合一起,合称“玉堂富贵”;

冬季开花或常绿的松、竹、梅组合一起,名为“岁寒三友”;

品格高雅的梅花、兰花、竹、菊花组合一起,合称“四君子”;

还有一种“谐音花”,以花材名称组合的谐音,构成吉祥的意义。如铜钱、拂尘、万年青、李子组合一起,谐音名为“前程万里”,是提职宴会的佳品;

柏枝、万年青、荷花、百合的组合,谐音名为“前程万里”,是新婚插花的良好花材组合等。这些为中国插花意境美的创设和发挥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

来源:水东东社区,部分素材来源网络

由惠城发布综合整理,转载请注明。

【“讲文明·树新风”公益广告微展播】

来源:中国文明网

编辑 许晓冰
加载全文
热门评论
快来抢沙发

    继续阅读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

    创造更多价值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