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宝成集团拜访黄江,双方将合力加速园区“倍增”
加强水污染治理是今年东莞市政府为民办的十件实事之一,而截污次支管网建设是“治水”工程的重中之重。今年2月初,黄江镇黄牛埔水库(长龙片区)截污次支管网工程率先开工建设,打响了今年黄江治水攻坚战的第一仗。动工一个月,记者近日对工程进展情况进行了实地探访,了解到目前管网建设任务正在顺利快速推进,而新的污水处理厂也在有序筹备之中,黄江截污管网建设正迈入“快车道”。
排污口对接厂区实现雨水污水分流
3月3日,记者来到了位于黄江黄牛埔水库周边的长龙片区截污管网建设施工现场,在一处三四米宽的道路沿线,坐落着众多厂房与居民住宅等建筑,中间的水泥路上,不时有行人和装载货物的车辆经过。而在道路的北侧,已经挖掘有一条1米多宽的地沟,下面铺设有直径50厘米的黑色管道,正是此次截污次支管网建设项目埋设的管线。
现场有十几名工人正在繁忙作业。现场挖掘机和卡车等大型施工车辆来回穿梭,让这条不算宽敞的道路显得有些拥挤。在坑道内,一名工人正将一堆沙子铲平,覆盖在管线两侧,之后上面再用土壤掩埋至与道路平齐。另一边,新放入坑道内的管线,正在通过专用设备加热后与前面的管道熔合对接。
“这条道路看起来不宽,但其实是一条比较繁忙的通道,会一直有大型运货车辆经过,所以我们只能加紧施工,尽量减少对交通的影响。”黄江管网办主任徐亮介绍道,施工组一方面对路面进行开挖掘进,另一方面对已经完成管线铺设作业的路段迅速进行回填。
在已经铺设好的地段,每隔一段距离就会有一个水泥井口露出地面,现场施工组负责人向南方日报记者介绍称,这是预留出来接入企业排污管道的接口,在隔马路与井口相对的工厂大门前,也都已经预留了排污管口。“我们通过前期与厂家协调沟通,确定了每个排污口的布置方案,下一步还需要把中间水泥路分段挖掘开,将管线从井口延伸过来与厂家管道对接。”
“将来生产、生活污水全部通过管道收集再统一处理,而雨水则通过旧有的管线和自然沟渠流走,从而达到雨污分流的效果:它一方面降低污水处理压力,另一方面对周围河涌等也起到补水净化作用。”徐亮介绍道。
今年需完成40公里建设目标
黄江镇截污次支管网工程共分为四期,而黄牛埔水库(长龙片区)截污次支管网工程为首期工程,计划新建截污次支管网管线长度为21.05公里。在2月4日的开工仪式上,黄江镇党委书记叶锦锐表示,长龙片区截污次支管网工程作为黄江镇截污次支管网四期工程的首期工程,建成后不仅对黄牛埔水库的水质改善具有重要意义,还将为后面三期截污次支管网的建设起到重要的引领和示范作用。
管网办主任徐亮介绍称,东莞市级的截污次支管网建设计划分为三期,其中2014-2016年为第一期,黄江在这一阶段没有拿到项目任务。第二期为2015-2017年,黄江有梅塘北片区和北岸片区共39公里管网建设任务,目前已经在设计招标阶段,如果一切顺利,预计今年6月初就可以开始动工。
2016-2018年为市第三批次,也就是黄牛埔水库(长龙片区)所在批次,该项目此前就已经在投入精力进行规划设计,2016年获得批复同意建设。加上今年将陆续开工的另外两期项目,黄江镇今年共有三个项目预计动工,并且计划总体完成百分之八十的建设任务。
今年2月15日召开的全市水污染治理工作会议,划出了到2017年年底,全市“要新建截污次支管网不少于500公里,争取建成700公里”的任务目标。黄江今年分配的截污管网建设任务为40公里,不过徐亮表示,目前进度还是在向前赶,争取能完成50公里的建设。这个目标不算轻松。
徐亮举例说,长龙片区施工组六七十人在四个工作面同时施工,3月2号一天的施工距离为228米,开工一个月完成了约4公里管网建设。“假如按照每年300天工作日来算,每天能铺设160多米管道即可年内完成50公里。现在虽然达到了这个进度,但是也不敢掉以轻心,因为有可能出现各种意外情况拖慢进度,只能往前面赶。”
黄江水污染整治开启“全镇总动员”
黄江管网办是今年初才刚成立的办公室,目前加上徐亮在内只有4名工作人员。主任徐亮直接担负着工程规划协调和施工监管等诸多责任,每天有一大半的时间,都在施工现场处理解决各种问题,保证施工进度。在接受记者采访不到一个小时内,徐亮就接到了六七通电话,每一个都与截污管网建设有关。
“现在工程推进可以说是环环相扣,每个方面出现情况都需要及时协调解决,否则这一环卡住了,会导致其他工作不能正常进行,最终拖慢整体进度,”徐亮表示,自己和管网办的同事在经历了早期的紧张后,已经逐渐适应了快节奏的工作状态。
对截污管网建设的重视,并非仅仅体现在管网办,这项工程已经成为了黄江全镇上下关注的一项重点工作,用徐亮的话来说,就是“全镇总动员”。黄江在污水整治方面,已经形成了以环保分局为主的督导组、截污管网建设小组,以及负责河道清淤等工作的水务运营中心共三个小组共同发力的工作格局。
2月15日,黄江还专门召开截污次支管网建设工作推进会议,镇长李志东在会上表示,截污次支管网工程是黄江镇重大环境整治工程,也是一项造福百姓、改善民生的民心工程,各相关部门要提高认识、强力统筹,做好组织保障,举全镇之力,推进截污次支管网建设工作,确保按时完成各个节点任务。
在徐亮的微信上,有多个与截污管网建设相关的微信群,既有施工组及负责人所在的工作群,也有镇主要领导所在的统筹协调群。每天晚上收工之后,各个施工组负责人还要对当天的工作情况进行总结汇报,包括施工推进距离、遇到的问题和不足、好的经验交流等,通过汇报,管网办可以及时掌握最新的情况更新。镇委书记叶锦锐经常在微信群中询问工作进展是否顺利,梁伟光委员则经常到施工现场监督指导。多方努力,确保工程按时顺利完成。
未来有望打造“海绵城市”
记者从黄江镇规划所了解到,在目前公示的黄江镇总体规划方案中,已经有了对污水整治方面的相关规划方案。规划目标为,通过建立完善的污水收集处理系统,实现最大化减排,减小对环境的污染,逐步提高城市污水处理效率,远期污水处理率达到95%以上。
在总体规划中,黄江污水排放分为南北两个区域,北岸片区、梅塘北片区的污水排至黄江镇污水处理厂,梅塘南部片区的污水则排至南区污水处理厂。已建成的黄江污水处理厂,一期设计规模4.0万吨/日,二期设计规模为6.0万吨/日。由于一、二期工程上马后,周边没有扩建空间,且难于满足全镇污水处理要求,目前正在黄江镇南部规划新建南区污水处理厂,设计最高处理能力可达4.0万吨/日,建成后将能满足深圳优质产业转移后,可能带来的污水量增加。
记者还了解到,黄江已经提出了海绵城市建设构想,通过构建低碳生态化的水循环系统,优化城市防洪排涝系统,减少水环境治理负担,利用透水路面、绿色屋顶、下沉式绿地等生态排水设施,构建“渗、滞、蓄、净、用、排”与一体的海绵城市雨水排涝系统,将雨水排放系统、排涝系统、雨水资源化利用系统有机结合。
黄江镇规划管理所副所长陈国强表示,随着黄江今后不断走向现代化、城市化,城市发展品质提升需求也逐渐增强。当前规划方面结合截污管网建设等重点工程统筹布局,其实也是在为今后城市发展提供所需的环境基础设施。加上未来海绵城市构想一旦落地,必将把黄江的生态环境打造的更加优美宜居。
【策划】方镇彬
【撰文】陈启亮
【来源】南方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