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妇女节催热旅游市场,赏花游成热门线路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红袖织绫夸柿蒂,青旗沽酒趁梨花”……春暖花开时,行走山野间,看倦了红桃绿树后,当朵朵洁白素雅梨花映入眼帘,这些信手拈来的雅诗名句,自然闯入脑海,让人精神为之一振。这个周末,将在阳山县黎埠镇举行的当地首届“梨花节”,或许能让你收获一番别样春情。
位于阳山县西部的黎埠镇,自汉唐以来,素以产梨闻名,其中尤以该镇今洞冠村所产“洞冠梨”为甚。其生长在日夜温差较大的山地,芯细汁多,爽甜无渣,是古时的贡品,故又称“贡梨”。
随着天气回暖,黎埠梨花盛开。本周日(3月12日),黎埠“梨花节”在该镇六古村五百亩梨园举行,除了穿梭树间品花香,游客还可前往六古村附近的洞冠村游玩观音岩,到升平村观百亩格桑花海,赴均安村看两棵500余年树龄大榕树,去鲁塘村看数十棵百余年大樟树等。
近几年,清远大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黎埠镇因地制宜,在辖内推广种植各类果树,相伴产生出观赏旅游资源。如今,阳山县提出打造“全域旅游”现代服务业的规划,黎埠镇紧跟其上。该镇党委书记陈杜永表示,举办首届“梨花节”,除了让游客享受踏春山村里、浪漫花间行的乐趣,也是让他们见证和分享当地新农村建设的成果。
游果园叹梨花 感现代乡村美貌
首届黎埠“梨花节”的举办地,位于该镇六古村的一处山间平地。四五年前,此处开始连片种植梨树,如今已连绵近500亩。种植在六古村梨花园中的梨树,以闻名岭南的“洞冠梨”为嫁接品种,其花朵多而大,所结果实芯细汁多、爽甜无渣,最大者单个即超过1斤。
经过数年培育,六古梨园的数万棵梨树,如今多已近两米高。每年三四月时,梨树吐新绿,点缀白色花朵旁,惹人怜爱。连片种植的效应,又令树树梨花绵延不绝,一望无际,置身其中让人感觉仿佛游弋花海,蔚为壮观。
黎埠产梨品质之优、历史之久,在清远同类果品中罕有可比肩者。当地民间传说,昔年唐代大文豪韩愈赴阳山为官,品尝今黎埠镇所产洞冠梨,称赞乃人间美味,遂向朝廷力荐。皇亲国戚食后,对洞冠梨称赞有加,遂令阳山进贡,使其成为贡品。又有一说称,汉朝时赵佗曾将此梨送给樊哙将军,故亦称“将军梨”,后樊哙又将洞冠梨送给皇帝,使其成为贡品。说法虽有千差万别,但根据当地史志记载,黎埠梨成为古代皇家贡品,都是不争的事实。
“梨花节”上,除了六古梨花可赏,游客还可前往附近村落,赏百亩格桑花和省道沿线桃花。其中格桑花海位于黎埠镇升平村,现正连片盛开于田野间。微风暖阳下,奔跑花丛间,方有春在眼前更在心间之感。而盛开在省道S114线两旁的桃花,则位于黎埠镇鲁塘村。除了可以看到今年在粤北广泛引进种植的大红色鹰嘴桃花外,还可观赏到一些当地土生的粉红色桃花。虽然同为桃花,却是两相争艳,自有另般情趣。
游山峡看古树 品千载文气风流
“南方二月半,春物亦已少。维舟山水间,晨坐听百鸟。宿云尚含姿,朝日忽升晓。羁旅感和鸣,囚拘念轻矫。潺湲泪久迸,诘曲思增绕。行矣且无然,盖棺事乃了。”曾在阳山为官的唐代诗人韩愈,经连州从水路赴阳山上任时,经过今黎埠镇洞冠村洞冠峡(亦作“同冠峡”、“同官峡”),留下千古名篇《同冠峡》。此后韩愈再游洞冠峡,又作诗《次同冠峡》,可见其对峡江风光的印象之深刻。
想要一探千余年前大文豪两度为其赋诗之地的究竟,寻访古人遗留下的千载文气风流,到“梨花节”举办地附近的洞冠村即可。自西向东汇入连江的洞冠河,横穿洞冠村,并将其自然分割为茶山、大海、鸡石等数个小岛式自然村。从村委会对面的茶山渡口乘船,顺洞冠河东行约20分钟,便是峭壁侧立险峻磅礴的洞冠峡。古时岭南水路相较陆路更发达,官商南下多从连州起顺江河而行,自连州至阳山路程往往超过一日。民间传说,韩愈经过洞冠峡时因天色较晚,在今洞冠村内曾停留一晚,因而有了赋诗《同冠峡》的缘分。
除却因诗人享誉千年,洞冠村也因福气之地而闻名遐迩。在洞冠河与连江交汇口附近,岸边一峭石处被当地人当做风水宝地,取名观音岩。逢节庆或家中遇大事时,附近村民均往此祈福许愿,相传多有灵验。如今,镇、村将原通往观音岩的崎岖险路,改造修建为步行栈道,让村民、游人不必赴险或乘船才能到达,同时也令其称为当地一处优美的观光地。
黎埠的可访古之地,并非仅洞冠一村。位于均安村的大圣爷庙,极富仙神色彩。当地民间传说,清朝咸丰世乱,盗贼蜂起,有匪犯均安,幸得“斗战胜佛”孙悟空显灵,大败匪贼,保得一方平安。当地人遂建庙纪念,感恩之余也祈福大圣保佑当地风调雨顺。庙前两棵500余年大榕树,亭亭如巨伞,荫盖五六亩,几乎将庙前大广场一半揽入其下,其景壮丽在粤北地区亦不多见。
此外,位于鲁塘村的数十棵大樟树,也多数超过160年树龄,高耸入云,一年四季香气四溢。随着近年“美丽乡村”建设的推进,鲁塘村将古樟树较集中的两片林子,分别建为休闲公园和健身广场,成为黎埠镇内另一处观光旅游点。
踏春赏梨花,访古叹乡村,这个周末,阳山黎埠“梨花节”,你对春天、对诗情的期待,或许都能在那里找寻到。
【记者】李廷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