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瞭望》周刊连推两文关注佛山:供给侧改革推进顺利,“佛山制造”释放新活力

佛山日报

3月6日,《瞭望》新闻周刊连续推出《“佛山制造”发力供给侧》和《释放“佛山制造”新活力——专访佛山市市长朱伟》两篇文章,报道佛山将中央的战略部署与地方实际紧密结合,坚持问题导向、用好倒逼机制、充分尊重企业的主体地位,顺利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释放出“佛山制造”的新活力。

地区生产总值8630亿元,同比增长8.3%——这是广东佛山在刚刚过去的2016年交出的经济成绩单。

“制造业是佛山市的立市之本,第二产业占比达60%左右,制造业稳,佛山经济才能稳。”在接受《瞭望》新闻周刊采访时,佛山市市长朱伟表示。

统计显示,过去一年,佛山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13万亿元左右,增长7.7%。作为对比,全国的这一数据为6.0%。更加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在全国制造业投资仅仅增长4.2%的情况下,佛山2016年制造业投资增速高达22.9%。

需要强调的是,在民营经济对GDP贡献占63.5%、民营工业对工业增长占78.7%的佛山,制造业的高投资并未依靠政府和国有企业的“高投入”,更多是民营资本本身对市场判断的结果。

“民营企业对市场的信心,往往最能体现经济运行的真实状况。”采访中,佛山市经济和信息化局总工程师马力谈到。

在全国经济下行压力依然较大、实体经济发展遭遇困境的背景下,佛山的制造业何以能“脱颖而出”?在朱伟看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居功至伟。

“经过一年的改革实践,佛山深刻体会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关键措施。”他告诉记者,通过坚持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佛山科学发展新动能加快集聚,体制机制新活力持续迸发,基本实现全年经济发展预期目标。

更具意义的是,在狠抓落实的过程中,佛山将中央的战略部署与地方实际紧密结合,坚持问题导向、用好倒逼机制、充分尊重企业的主体地位,从而保证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顺利推进。

对于当前正处于深化之中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而言,佛山的实践无疑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价值。

网络图片

◎坚持问题导向

“三去一降一补”,是中央明确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五大重点任务。但具体行业、具体地方,侧重点又各不相同。对于佛山经济而言,亟待解决的难题是什么?

“为什么佛山的陶瓷产品频频遭遇国外的反倾销调查,除了贸易保护主义作祟,价格过低也是不容忽视的原因之一。”采访中,有业内人士告诉《瞭望》新闻周刊记者,据其了解,有的出口企业的产品报价甚至不到3美元/平方米。

建筑陶瓷是佛山的传统优势行业,然而,作为中国建陶行业当仁不让的龙头老大,佛山建陶业的成功和中国的许多制造行业一样,很大程度上也是依赖于低价竞争策略。问题在于,这种战略所依附的低成本时代正在消失。

“像陶瓷这样的传统制造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以及原料依赖型行业。随着中国劳动力减少,企业的用工成本增加。国家提倡节能减排,又增加了一条降污成本。再加上原料价格上涨,企业的成本负担雪上加霜。”作为一位在建陶行业摸爬滚打了几十年的“老司机”,佛山众陶联供应链服务有限公司(简称众陶联)总裁蔡初阳对陶企的痛点非常了解。

面临成本压力的不仅仅是陶瓷业。去年底,针对当前企业经营发展中所遇到的问题,曾有机构进行了调查,结果在所有回答当中,人工成本上升、社保和税费负担过重以及物料采购价格上涨位居前三。

正是考虑到这种实际情况,在中央明确了以“三去一降一补”为突破口,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思路后,佛山在全国地级城市中率先发布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总体方案,其中把降成本作为一个重要突破口。

“当前,帮助企业最有效、同时也是能让企业感受最深的就是降成本。”朱伟告诉记者,去年全年佛山共为企业减负超280亿元,相当于佛山财政总收入的六分之一。

政府的“礼包”虽然够大,但像制度交易成本和税负成本的降低毕竟有限,也不可能年年如此。因此,更需企业主动作为、历练内功、开源节流。众陶联的成立就是佛山建陶行业为此所做的一个大胆探索。

“由于生存压力不大,佛山陶瓷企业的发展一直多是粗放型的,内部管理的漏洞和缺陷给企业增加了很多额外成本。”广东东鹏控股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何新明坦言,“像原料采购,由于没有行业标准,‘潜规则’若隐若现,采购哪家、不采购哪家,有时连老板说了都不算,这无形之中就增加了许多隐性成本。”

在佛山建陶行业,有此感受的企业家不止他一位,他们的一个基本共识是,必须要更多通过精细化的管理来压缩企业成本。这正是众多佛山陶瓷企业发起成立众陶联平台的初衷。

“作为一个以‘产业+互联网+金融资本’为核心路径,从陶瓷供应链切入的产业互联网平台,众陶联做信息的加工、优化和撮合,从而缩减中间环节。”蔡初阳表示,平台在收集到采购商的订单需求后,以大批量采购的方式向供应商谈判低于市价的采购。按照众陶联的测算,仅此一项,陶瓷采购商就可以降低至少15%的采购成本。

不仅如此,按照蔡初阳的设想,众陶联通过集合竞价将“阳光”引进采购的每一个环节,扭转以往陶企各自埋头苦干、供应商成本信息不对称而导致的非正常价采购局面,从而彻底打破采购环节中存在的灰色利益链,大幅减少企业的运行成本。

◎“倒逼”加速产业升级

除了成本上升,在《瞭望》新闻周刊采访过程中,“环保压力大”是许多佛山企业提到最多的一句话。

根据佛山市2015年环境统计数据,陶瓷行业二氧化硫排放量为13824吨,占全市排放量的22.6%;氮氧化物排放量为23255吨,占全市排放量的24.3%。陶瓷行业是佛山的排放大户。针对这一状况,2007~2010年,佛山市委市政府提出“双转移,腾笼换鸟”的要求,相继关停外迁了数百家陶瓷企业,只保留了62家重点企业。

日前又出台了《佛山市2017年陶瓷行业大气污染深化整治方案(征求意见稿)》,要求2017年10月1日前,佛山全市陶瓷行业大气污染物氮氧化物排放限值收严为100mg/m3。

没想到,这在佛山陶瓷行业引发了不小的争议。

“目前国家标准为180mg/m3,此前佛山市的标准已经提升到140mg/m3,本来就严于国标,而这个标准对于行业不少企业来说,还只是勉强达到。”佛山市陶瓷行业协会顾问、众陶联专家委员会秘书长白梅认为,如果实行新标准,则意味着采取传统的减排手段几乎不可能实现,必须要对工艺作出革命性改进。

“陶瓷企业在原材料生产环节的污染排放占整个企业排放的近80%,通过采取新的生产工艺,可以让原材料生产环节的排放至少减少82%,能源消耗至少减少50%。”蔡初阳口中的新工艺,就是陶瓷业颇受推崇的干法制粉。

长期以来,国内建筑瓷砖的生产主要采用湿法球磨制粉技术,生产过程中消耗大量资源能源,其中耗电量占据了整个生产线电耗的1/3,更会造成大量废气和粉尘污染。

而干法制粉完全消除了湿法造粒喷雾塔环节,节约用水70%以上。此外,干法制粉系统是闭路系统,从原料进入系统开始到粉料出来都是在封闭的环境中进行,极大减少了粉尘的排放。

虽然潜力巨大,但干法制粉却迟迟未能推广开。业内人士分析,除了一次性投入成本较大外,目前最大的制约因素就是原料的标准化。由于干法制粉要求均化和稳定性,所以原料标准化显得非常重要和关键。然而,原料标准化是困扰中国陶瓷行业多年的老大难问题。

“可以说,每一家陶企的原料成分都不同。”蔡初阳表示,针对这一状况,众陶联走出的第一步就是制定标准——成立原材料标准技术委员会,由目前产业联盟中的业内专家来制定标准,将生产厂家使用的原材料标准与供应厂家生产的标准进行整合,形成统一标准。

“对于陶瓷行业来讲,干法制粉是行业转型升级最主要的抓手,也是行业在高环保压力下得以生存的最根本出路。”有业内人士评价,如果干法制粉能够大范围推广,中国的陶瓷行业将迎来一次华丽转身。

◎尊重企业主体地位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过程中,政府和企业各应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这是各方一直探讨的话题。佛山的实践,或许可以给出更多的思考。

采访过程中,《瞭望》新闻周刊记者有一个深切的感受: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所涉及的很多问题,如产能过剩、库存太多、杠杆率太高等,在佛山表现得并不突出。

对于这一感受,记者在采访中也从多个方面得到了肯定的答复。谈及原因,其实并不复杂:佛山是民营经济占大头,得益于民营资本敏锐的市场嗅觉和迅速的反应能力,企业会根据市场的实际状况及时作出调整。

例如,一旦市场需求下滑,企业就会减少开工,产能过剩也就不会形成。再如,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会根据市场需求主动进行产业升级,弥补发展短板,以提高自身产品的竞争力。

仍以建陶行业为例,由于低价竞争的道路越走越窄,佛山的不少陶瓷企业已经开始走高附加值之路,更加注重品牌,更加注重设计,更加注重创新。

采访过程中,广东金意陶陶瓷有限公司董事长何乾就告诉记者,他的企业不但在意大利设立了研发设计中心,而且每年还会高薪聘请意大利设计师来佛山工作。正是由于产品受欢迎,早在两年前就已经有意大利代工厂主动给金意陶做贴牌生产。

“供给侧就是企业侧,我们始终认为,企业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体。”朱伟强调,民营经济是佛山经济的中流砥柱,因此,政府不去干预企业、尊重企业、尊重企业家精神一直是佛山的优良传统。

在他看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核心是更好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矫正以前过多依靠行政配置资源带来的要素配置扭曲,减少政府对市场的干预,只有让企业真正成为市场的主体,才能通过市场力量促进优胜劣汰。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政府的作用无关紧要。恰恰相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要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他同时表示。

例如,在降成本过程中,许多制度性成本的减少只能依赖于政府;再如,金融支持实体经济不足、经济脱实向虚等现象也都需要政府的纠偏。更为重要的是,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需要政府提供有效政策供给和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本文作者】《瞭望》新闻周刊记者尚前名

编辑 张映雪
加载全文
热门评论
快来抢沙发

    继续阅读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Plus看看吧
    立即打开

    创造更多价值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