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100多所高校“钱途榜”出炉 江门职院就业质量排高职类第二
揭秘新网测都考了啥内容?
这个周末,2017年广东高职院校自主招生(面向高中毕业生)网上职业适应性测试(下称“网测”)在全省21个地市的34个考场同时展开啦,全省共有6400多名考生参加测试。这是广东第一次采用网测的形式,对高职院校自主招生考生进行职业适应性测试。这也是高职院校考试招生与普通高校相对分开,实行“文化素质+职业技能”评价方式的全新探索。
这是个什么测试?PLUS君先来解释一下:
哪些人要参加?
今年报考全省28所自主招生高职院校的计算机应用技术等10个试点专业的高中毕业生。
为啥必须要考?
根据省教育厅下发的《关于做好2017年高等职业院校自主招生试点工作的通知》显示,未参加这项测试的考生,不得录取到相应院校相应专业。
以往高职自主招生为啥不考?
这是今年广东高职院校分类招生的试点工作,以往自主招生的高职院校,对考生进行职业技能评估,多数采取考生到报考学校进行面试的办法,对考生难以做到更具个性化的测试,而且考生耗时费力。今年实行网上测试,报考相关专业的考生可就近选择考点测试,不必“长途跋涉”到报考学校面试。
今天,PLUS君来到设在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的考点,跟着考生们进入考场,为你揭开这个新网测的“面纱”。
10点50分
记者随16名考生走进考场。考前的准备工作,跟我们参加过的网络考试一样,相关书籍材料统一存放,每人面对一台电脑坐下,可使用草稿纸和笔。
11点整
考试开始。考生输入姓名和考号进入网测系统,随即可以观看本人所报专业的解读视频。视频由专业介绍篇、专业培养篇、职业启蒙篇、职业生涯篇等四部分内容组成,时长在30分钟以内。PLUS君看到,不少考生看到重点处,立即按下暂停键,把相关内容记在草稿纸上。
PLUS君也从考场了解,由于今年是第一年试点,这部视频也被放在了省教育考试院的网站上,考生在考前就能在家观看。所以考场中,PLUS君发现,有一名在家看过视频的考生直接跳过视频环节,开始刷刷地做题,一名考生则看了一半就进入答题环节。(点赞你们的记忆力哦!)
11点半左右
视频看得差不多啦,大部分考生都进入了答题环节。题目难不难呢?PLUS君透露几道题给你看看。
比如:“根据本视频,以下哪门课程是本专业的公共基础课程?”“根据本视频,本专业的毕业生在职位晋升方面,主要有以下哪几类?”“根据本视频,本专业属于第几产业?”
根据考试规则,每个视频搭配一个测试题库,包括单选题、多选题和判断等三种题型。测试过程中,考生点击“开始做题”,系统即从题库中自动随机生成一份测试卷,该测试卷由25道题构成(含单选题12道、多选题7道、判断题6道),每题4分,满分100分。此外,还有5道没有分值的附加题,主要用于对考试形式的调研,帮助考试院搜集学生评价改进网测。
多少分合格呢?考生测试结果若达60分(即共答对15道题目)或以上,视为测试合格;若答测试结果低于60分(即共答错11道题目或以上),视为测试不合格。
要是忘了视频怎么介绍的该怎么办?不要紧!PLUS君了解到,在1小时的考试时间内,考生可以重复查看视频。
如果考生第一次答题没达到60分,或者对分数不满意,也不要紧。只要考试时间还没结束,考生就可以重新点击“开始做题”,系统会重新生成一份不同的测试卷,最终的成绩选取最高一次得分。“我们不会提醒考生可以重复做题,希望他们能在第一遍就认真答题。”监考老师告诉PLUS君。
11点45分左右
考生们陆续交卷离开考场。“考试合格了!”来自增城的单志杰报考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刚刚的网测拿了70多分。他告诉PLUS君,这次他报考了报考机电一体化技术、物流管理两个自主招生专业,接连两天的网测让他对专业有了更深的了解。“视频对专业的介绍非常详细,题目不算难。考完两场,我发现自己更中意物流管理专业。”
顺利拿到合格成绩的还有梁梓昊。他来自肇庆,报考了广州某高职的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不留在肇庆的考点考试,花3天时间来广州,就为了到心仪的学校逛一逛。” 他说。
12点整
考生们提交答卷,考试结束。
“这样的考试形式非常好!”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系教授康俊远作为评估专家全程监考。他告诉PLUS君:“测试视频紧扣专业的实际内容,把入学、实习再到就业全都介绍了,这对学生了解专业发展方向有很好的作用。”
而在测试题目设置方面,他发现,25道题中有1~2道题涉及相关常识,其余题目全部能在视频中找到对应。
康俊远也建议,介绍专业视频可以考虑放在考生填报志愿前观看,将有利于考生了解专业、更准确地填报志愿。
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招生就业办公室主任李国杰介绍,今年纳入网测试点的专业录取时就看两个方面,一是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二是职业适应性测试是否合格。
“与以往自主招生面试相比,这样的测试更有专业针对性。”李国杰说,以往这些专业自主招生需要评估考生职业技能,都是以面试来进行。面试会存在评估不科学合理,缺乏个性化的问题。
【校对】曹柏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