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网店突破11万家,市民网购认准“亮证”商家

东莞阳光网

2月4日上午,东莞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有关负责人带队做客《阳光热线》节目,针对市民提出关于网购、微商的话题进行了重点回应。据介绍,目前东莞市范围内经营性的各类网店或网站已经突破11万家,消费者购买时务必确认该网店是否已在工商部门注册登记,以降低买到问题商品的风险。

依托网络经营主体数据库加强监管

有市民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不少购物网站存在虚假或夸大宣传的违法行为,以此误导消费者。对此,市工商局有关负责人表示,目前,东莞企业中已发现有11万户经营性的网站和网店,工商部门已初步建立起全市网络经营主体数据库,依托数据库开展了大量的网上非法广告检测和巡查工作。

东莞市工商局市场合同管理科科长庾向群:“2016年度我们通过网上广告的监测,已经发现了5.1万条的网络违法广告的线索,通过行政查处执法,有效规范互联网广告的活动,同时我们还查出了各种网络违法案件达200多宗,提醒相关的通信部门关闭涉嫌违法网站达135个。

市民网购要注意选择平台

工商部门建议,市民在网店购物一是选择大型正规的网购平台,二是留意网店的经营执照,目前东莞市已有1.3万多户网络经营者进行了登记注册,有2700多户经营者领取了红盾电子标识,做到了网上持证亮证合法经营。在网购产品质量监管方面,省工商总局从去年开始,对网络经营商品质量进行了抽样检查,其中涉及东莞网络经营者所经营的商品有84个批次。

东莞市工商局市场合同管理科科长庾向群:“抽查范围包括内衣、儿童服装、鞋、家电、玩具领域的商品,主要从第三方平台网店进行抽样,涉及的平台包括天猫、京东、亚马逊、一号店等。抽检发现内在质量不合格的,在东莞这边经营者的产品有10批次,我们对这些不合格商品已经迅速要求网店经营者采取停止销售、责令改正、立案查处等措施,有效阻止这些不合格商品流入市场。”

通过微商购物,消费维权也有技巧

在微商监管方面,工商部门表示,目前国家工商总局正在研究制定针对微信公众号、微商的相关监管措施,一是推动手机实名制的执行力度,二是督促腾讯公司履行平台方的责任义务,尽快实现微信的实名制,建立微商的监管平台,联合腾讯公司查处微商的违法行为。消费者通过微商购物也要提高警惕。

东莞市工商局市场合同管理科科长庾向群:“一要确认卖方的真实身份再进行交易,特别是要充分了解卖方的相关信息,第二尽量采用当面交易的方式,最好是货到付款,仔细检查好商品,降低交易的风险。如果确实要采用先付款后发货的交易方式,尽量要选择可靠的第三方支付平台进行支付,而不要直接采用银行转账的方式。第三个要有维权意识,遇到纠纷的时候要保存好相应的证据,妥善保管好交易凭证,以及网络的聊天截屏图。


编辑 冯文美
加载全文
热门评论
快来抢沙发

    继续阅读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Plus看看吧
    立即打开

    创造更多价值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