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怎么看?《小学生性健康教育读本》引家长吐槽:尺度太大
清光绪三十年甲辰,公元1904年,清政府按照惯例又开始了三年一度的“国考”——科举考试。有趣的是,本应在京城礼部举行的“乡试”,由于义和团“拳匪之乱”,只能临时安排在河南开封举行。
不管怎么说,正值国家内忧外患之际,还能照常举行这次考试,无论是对于急切招揽人才的考官们,还是对于十年苦读、翘首以盼的考生们,都不算一件环事。
这也成为历史上最后一次科举考试。
在这场“国考末班车“上,考试共设三场,考题也一如既往的以”四书“”五经“”策论“为主,同时也与时俱进加入了一些新题目、新内容。
来看看这些题你会不会回答↓
一、 “学堂之设,其旨有三,所以陶铸国?造就人才,振兴实业。国民不能自立,必立学以教之,使皆有善良之德,忠爱之心,自养之技能,必需之知识,盖东西各国所同,日本则尤注重尚武之精神,此陶铸国民之教育也。讲求政治,法律,理财,外交诸专门,以备任使,此造就人才之教育也。分设农、工、商、矿诸学,以期富国利民,此振兴实业之教育也。三者孰为最急策”。
二、“泰西外交政策往往借保全土地之名而收利益之实。盍缕举近百年来历史以证明其事策”。
三、“日本变法之初,聘用西人而国以日强,埃及用外国人至千余员,遂至失财政裁判之权而国以不振。试详言其得失利弊策”。
四、“周礼言农政最详,诸子有农家之学。近时各国研究农务,多以人事转移气候,其要曰土地,曰资本,曰劳力,而能善用此三者,实资智识。方今修明学制,列为专科,冀存要术之遗。试陈教农之策”。
五、“美国禁止华工,久成苛例,今届十年期满,亟宜援引公法,驳正原约,以期保护侨民策”。
显然,这些题目无疑是针对国内外发生的新形势而有意识设立的,一方面是考察考生们的策论能力,另外也是看看能不能从考生的答案中找到一些解决当前种种困难局面的好办法。
湖南考生谭廷闿在会试中获得第一名,高中会元。
谭延闿(1880—1930),与陈三立、谭嗣同并称“湖湘三公子”;与陈三立、徐仁铸、陶菊存并称“维新四公子”。曾经任两广督军,三次出任湖南督军、省长兼湘军总司令,授上将军衔,陆军大元帅。曾任南京国民政府主席、行政院院长 。1930年9月22日,病逝于南京。去世后,民国政府为其举行国葬。谭延闿有“近代颜书大家”之称,著述有《组庵诗集》等, 其精于美食,为组庵湘菜创始人 。
蒋介石和宋美龄结婚,谭延闿为介绍人 。
他在回答“泰西外交政策往往借保全土地之名而收利益之实.盍缕举近百年来历史以证明其事策”问题时,作答如下:
西儒有曰:“两平等相遇,公法即权力,两不平等相遇,权力即公法”。吾每诵其言而悲之,公法之诚不可恃,恃公法乃适为强大者之藉口 也。近百年来,泰西诸国势均力敌,盖无可以瘠人以自肥者,而保全土地之名以起,猝然闻之,或有所甚不得已,甚且劳师縻饷不惜,天下皆从而谅之,或有颂祷 之,以为于大义然,于公法亦然也。究其实罔不以义始而以利终,彼其为人乃其所自为也,外交政策之巧,有如是哉。昔拿破仑之欲袭英也,英人以自卫故,夺丹麦 之海军,又以保全西,葡,驻兵干涉其内政。
当时无非之者,以合于公法也。及其终英遂握海上之全权而无与抗,此一事也。维也纳之会议,所以保全欧洲之局也。 举拿破仑所破坏者,一一而建设之。名非不正也,而其既也,俄奥普遂分波兰,索逊割地与普,荷兰得莱茵河之上流,英专地中海之大势,此又一事也。且夫克里米 亚之役,世所称义战也。遏俄人之南下,存土祚于将危,一举二善,而英法无所利焉。迨巴黎约成,英遂巩印度之防,法之路易拿破仑遂一蹴而登皇位矣。
意奥之 争,法起而援之,保同盟也,沙尼两地,折而入法。丹麦之纷,德奥合而敌之,保同种也,而雪,霍二州愤而属奥,德。希土之战,俄出而预之,保同教也,而黑海 之条约遂废。此四事者,原因不一,成效不齐,要之保全者率不利,利独归倡保全之人,此其故可以深长思也。有保全土耳其之名,而英得以据沙衣白纳,有保全古 巴之名,而美可以县非列宾。握苏彝士之航路,有法所不能争者,保全埃及之说为之也。开尼加拉之运河,而哥仑比亚不能问者,保全巴拿马之说为之也。有其甚 者,朝言保全而夕已夺之,英之印度缅甸,法之越南柬蒱塞是已。
呜呼,保全土地者,公法之精理也,而徒为人攘利之资,以公法所不料也。以彼强大国之锋,虽以 无道行之,固无敢谁何者,况持之有故,言之成理哉。朝鲜之降为半主也,旅顺大连湾之暂租也,初非无保全土地之说也,而今者又纷纷见告矣,远探历史之成绩, 近揽列强之深谋,危乎,恤乎,毋为外交政策所笼而不自悟也。
你觉得题目难吗?欢迎留言讨论
综合/陈芳庭
内容来自《民国教育》山西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