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统计局:广州常住人口1404.35万人,白云区人最多
这个数据,对在广州生活的人们,都有着重大影响。
敲黑板!
广州市统计局日前公布了2016年广州市人口规模及分布情况:2016年末,广州市常住人口1404.35万人,首次迈入1400万区间,比2015年末增加了54万人。
何为常住人口?常住人口指实际经常居住在某地区一定时间(半年以上,含半年)的人口。
常住人口增加,证明城市魅力依旧
2016年末,广州户籍迁入人口11.87万人,迁出人口4.62万人,机械增长人口(即因人口迁移产生的人口变动)7.25万人。
广东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与人口学研究所研究员周仲高表示,在2016年广州增加人口的人口结构中,机械增长人口(即因人口迁移产生的人口变动)和户籍迁入人口所占较大的比重。从人口学的角度,这意味着更多劳动力的迁入。
这两类人员的增加对经济上是一个利好信号,这实际上是广州经济发展及政府相关有利政策落地所带来的结果。
在一些一线大城市的常住人口下降时,大广州的常住人口还在增加,这背后其实有很多深远的影响。
11区中人口最多是白云,增长最快是黄埔
下面,我们逐区分析——
白云:仍是人口最多
从各区来看,人口最多的区仍是白云,244.19万人,超过全市的六分之一。不过,白云区的户籍人口只有94.36万人,少于越秀的117.44万人、海珠的102.26万人。说明白云是外来人口重镇。
番禺:反超海珠天河
常住人口第二多的区是番禺,164.11万人。而在2015年末,番禺人口比海珠、天河要少,去年一年番禺增加9.7万人,常住人口已反超这两个区。这点也不难理解,在番禺分布着大量的楼盘,得益于较低的房价,不少人选择番禺置业,市区上班。
海珠&天河:仍是人口大户
这两个区都是往年广州人口的第二梯队大户,如今都在160多万的区间,比番禺略少。不同的是,海珠、天河已是百分百的城镇人口,番禺还有一成多的非城镇人口。
黄埔:增速惊人!
不过,去年人口增长最多的区还不是番禺,而是黄埔!黄埔区常住人口从2015年末的89.85万人(老黄埔区与原萝岗区之和)增至2016年末的108.26万人,增加了18.41万人,增幅达到两成。这使得黄埔的常住人口超过了100万,也首次赶超了荔湾区。
这里面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黄埔跟萝岗合并,另外,这里有开发区,聚集大量企业,交通设施等配套也越发完善,不少区内工作的人选择区内置业。黄埔,小编看好你呦!
越秀:户籍人口超过常住人口
11区中,越秀区户籍人口最多。但同时,它也是唯一一个户籍人口超过常住人口的区……其户籍人口比常住人口多1.33万人。越秀区优秀的教育资源无疑是导致这种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不少家长愿意购房入户。
荔湾:增长数量最少
作为广州的老区,荔湾的常住人口2016年比2015年增加了3000多人,增长数量是全市最少。
南沙:有增长空间
从目前来看,以广州城市副中心定位的南沙区,人口还是不多。比之2015年末的65.58万人,去年一年南沙增长了3万余人。而根据2015年7月广东省政府关于广州南沙新区城市总体规划(2012-2025年)的批复,到2025年,南沙新区城市人口控制在300万人以内。
增城:稳中可升
增城人口增长也比较平稳,不过刚刚奠基的富士康项目,以及可能随之而来的各式企业,也许在未来会让增城人口进入一个快速发展期。
花都&从化:等待交通便利
从化是目前全市常住人口数最少的一个区,而花都的增长率也并不高。如果未来如地铁等交通便利打通,人口同样有望增长。
1550万的人口上限,余额够用吗?
2016年2月,国务院公布了关于广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的批复,其中要求到2020年,市域常住人口控制在1800万人以内。但随后公布的广州“十三五”规划纲要对人口规模的控制更为严格。
2016年3月底,广州市政府印发了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到2020年,全市户籍人口控制在920万人以内,常住人口控制在1550万人以内。
以1550万人的上限计算,未来4年间,广州常住人口增量的“余额”只剩145.65万人。
那这个增量“余额”够用吗?2016年广州常住人口增长了约4%,若今后每年都保持这个增速,到2019年,广州常住人口将超过1550万的限额,达到1579万人,就提前“超额”了。
不过,2016年这4%的增速是广州近年来的最大值,2015年、2014年的人口增速是3.22%、1.19%,再之前的三年都是在1%以下。只要把人口增速控制得更低一些,2020年1550万人的人口限额还是有可能做到的。
不过,周仲高也表示,人口上限只是作为一个参考信号,可以作为引导作用。
为什么选择在广州留下来?
周仲高表示,要维持这种机械人口增长的利好,首先要发展经济,促进更多就业机会,市场会带动更多优质人才的流入。其次,打造服务型政府,成为城市不可或缺的“软实力”。
随着外来人才的流入,与之配套的公共服务政策尤显重要。如读书、就医、社保、公共交通等,特别是非户籍常住人口的入户都是留住人才要营造的“软环境”。
其实,这些年wuli广州已经做了很多......
2016年全市城镇新增就业31.25万人,
城镇登记失业率2.41%,
在全省就业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中排名第一。
广州生源应届毕业生就业率达93.41%;
帮扶10.97万名就业困难人员就业,
促进16.82万名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
发放1220张人才绿卡
今年将有7000套公租房
供新就业大学生等无房职工申请
公共设施方面
广州在建设海绵城市建设、完善地铁线网建设、广州交通枢纽建设......近期刚开通的一大波地铁站,宝宝们有木有感觉回家快了好多~
广州是国内三大通信枢纽、互联网交换中心和互联网国际出入口之一
21世纪经济研究院发布《2016年投资环境指数报告》,
显示中国各地投资环境,
居全国前三位的地区依次为广州、江苏、山东。
生活在广州的小伙伴们,有没有感觉对我们的大广州的未来充满信心啊?
(资料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咩事、广州参考、广州乐居)
【整合】李业珅
【策划】不瘦
【校对】潘俊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