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菜篮子”基地!白云区规定蔬菜种植面积不低于6万亩
沧海桑田,作为历史上围海造田的遂溪县江洪镇北草围,如今绿色苍苍,成为当地村民发展绿色蔬菜、发家致富的基地。
沧海桑田造福于民
日前,记者来到滨海小镇江洪镇,沿着乡村水泥路寻访号称雷州半岛第一村的八千年历史遗迹鲤鱼墩。来到鲤鱼墩上,举目远眺,昔日“惊涛拍岸”的北草海,如今展现眼前的是一片片翠绿色蔬菜基地。
历史沧桑变幻,据介绍,六十年前,鲤鱼墩脚下都是海,经过大家筑堤围海造田,把这片碧海“围”成了500多亩的阡陌水田,勤劳的村民精耕细作,种水稻、种番薯。历史不断变迁,想不到,如今这北草围又被当地政府挂牌定格为“绿色生态瓜菜种植基地”,围内村民生活也一天比一天好。
记者走到田地里,新翻开的土地没有发出特有的清香,反而感受到一股咸盐味。正在田地里浇菜的一名水屈村老农告诉记者,这里围海造田后,500多亩耕作的土地都是盐碱地,贫瘠难种,以前虽然是种水稻、番薯,但作物长不好,种植效益差。后来,围里很多田地都丢荒了。20年前,部分村民开始种瓜菜,慢慢地,经过土地改良,这块盐碱地种出的蔬菜既丰产又好吃,拉到市场很好卖。“现在,这块围地变成‘聚宝盆’,咱们都种蔬菜供应市场,日子越来越好过了。”
绿色生态“突围”
在政府的引导下,近几年北草围旁的边角、柴埠、水屈、唐宅等村农民开始全面改种蔬菜,一年四季、源源不断地供应周边市场,使北草围瓜菜远近闻名。
初春三月,围内种植的大蒜、香葱开始大面积丰收上市。边角村民吴康今天也下田收菜。半亩的蒜、葱收起后到田边水洼洗净,然后用摩托车送到江洪、河头等地市场过称给菜贩子,大蒜2.5元1斤,香葱2.8元1斤,他笑称,这围里种的菜,送出去都比别人贵几毛钱,因为这围里的菜都是有机土杂肥种植,不洒农药,吃起来香脆、放心。
吴康半亩蒜葱收获2000多斤,三个月前种,如今收获上市,收入不少于5000元。“这块盐碱田,用农家牛粪等土杂肥混合种植,菜都长得很好,意想不到!”吴康笑着道。
摸索出新的种植方式,让北草围蔬菜丰收。几年前,江洪镇政府顺势而为,鼓励农民全面生态种植,发展无公害绿色蔬菜,在田围边竖起无公害生态瓜菜种植基地牌子,引导农民,产生品牌效应,使北草围瓜菜远近闻名。
春天到了,北草围里一片绿色,农民收的收,种的种,忙忙碌碌,他们说,收了这一批,又种下一批,一年收几造,定有好收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