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八荒的水逆都被乐视撞上了!
2月28日被亚足联宣布解约, 3月1日上午易到用车陷入停运传闻,昨日晚间疑似遭二股东抛股,今日乐视网股价大幅下滑4.2%。强势的水逆之下连乐视手机也开始撑不住了……
01
乐视网疑似遭二股东抛售
乐视网股价今天一路下滑,截至收盘时,下跌4.2%,报33.75元,刷新2015年9月以来新低。股票大跌疑似与股东不和有关。
3月1日深交所披露了两笔关于乐视网的大宗交易信息。数据显示,当天乐视网出现两笔大宗交易,成交金额合计6.39亿元,累计成交数量为1909.46万股,两笔大宗交易成交价格均为33.47元/股,低于当日乐视网收盘价35.29元/股。业内推断疑似二股东鑫根抛售6.4亿元乐视网。
如果真的是鑫根资本抛售,虽然是意料之中,但也十分令人唏嘘。
贾跃亭刚刚承认乐视资金出现问题的时候,鑫根资本创始合伙人曾强是第一个跳出来要与贾跃亭风雨同舟的。并且,曾强还多次接受媒体的采访,指出乐视发展的问题——乐视缺的不是钱,而是专注等等——希望贾跃亭可以吸纳他的建议。
但是,曾强这个二股东却不被乐视承认。这也让曾强颇有微词——贾总应该对股东、投行应该足够地感恩和感谢,我觉得他比较自我,他这种自我成就了他,这种自我的人很执着,容易成功,但自我的人让帮他的人很伤心。
在贾跃亭打脸鑫根资本的时候,曾强接受了白话姐的采访说:(详情请戳:二股东:贾跃亭,你给我站住!)
我有机会能赚几十个亿(指半年到期后鑫根资本可以出售乐视网股票套现),他的一句话,给我打个电话,让我继续跟他在一起等到今天,那我觉得他应该对我有起码的感恩。如果我们是一个自私自利的人,我们套现了就有20多亿的利润。到现我们减持的只是很少的一部分。(鑫根资本在2015年第四季度入股乐视网,持有1万万股,16年三季度财报显示,减持了2335万股。)
当时,白话姐就问过曾强:如果您跟贾总一直无法达成共识,是进一步减持乐视网股权套现吗?曾强当时还表态:这也不是马上要做的事,因为我们投这种颠覆性的技术企业是我们既定的战略,不是短期的。
02
与亚足联闹掰后又失中超联赛?
继失去亚足联旗下赛事的转播权后,今日网传乐视体育在新赛季中超联赛开战之际,又失去中超联赛的转播权。
业内盛传新赛季的中超比赛转而由苏宁集团旗下PPTV聚力视频接手,成为2017赛季中超新媒体独家合作伙伴,拥有PC和移动端全部240场的新媒体转播权,双方就版权问题暂时签订一年,版权价格为13.5亿元人民币。
就在两天前亚足联刚在其官网宣布与乐视体育解约,将2017-2020年剩余的旗下赛事的版权转售给体奥动力(CSM)。
作为亚洲足球的最高组织机构,亚足联旗下共有12项赛事,包括:2018年世界杯亚洲区预选赛决赛(即12强赛),2018年女子亚洲杯,2019年亚洲杯,男子U23、U19、U16锦标赛,女子U19、U16锦标赛,五人制足球锦标赛,亚冠联赛,亚足联杯以及五人制足球俱乐部锦标赛。
资料显示,2015年10月乐视体育宣布以1.1亿美元(约合7.5亿元人民币)买下2017-2020年亚足联旗下所有赛事在中国大陆地区的全媒体转播权和信号制作权。由于乐视体育拿到的是“全媒体”版权,这意味着乐视对直播信号的“垄断”,用户要想看到上述亚足联赛事,只能前往乐视体育平台。这也是不少用户购买乐视会员的原因。
至于原本为期4年的赛事转播合同临时被终止的原因,据知情人士透露,由于乐视体育未能支付最近到期的一笔分期付款。
亚足联在官网上称,体奥动力保证与央视和国内其他电视台的合作,这意味着,体奥动力接手合约后亚足联旗下赛事可能重回由电视台和新媒体平台共同转播的格局。
有趣的是,微博评论区竟然呈现力捧之势,白话姐差点被感动得老泪纵横。
也有网友评论:钱都拿去买水军了吧
对此白话姐不予置评,只想问:可以把会员费还我么?乐视体育客服则回应:初步的赔偿方案是延长半年时间……
03
易到用车业务停摆?
被乐视收购的易到用车也不免受到“波及”。3月1日有消息称易到用车停止网约车运营业务并转型为二手车交易网,对此易到用车于当天下午发布公告称该消息不符,并表示易到公司业务正常运行中,将对该行为予以取证,并立即诉诸司法机关。
以下为易到用车公告原文:
近日发现有人持续在微信、微博及网络假冒易到公司名义造谣生事,发布关于“易到停止网约车营运业务,易到转型二手轿车交易网”,并雇佣水军大量转发,推动网媒大量转载。此假冒易到公司爆料的内容为恶意造谣,易到公司业务正常运行中,请公众不要信谣传谣。此恶意行为已严重损害易到商业信誉及消费者利益,易到法务部已对该行为予以取证,并立即诉诸司法机关,再次呼吁共同维护良好行业秩序。
易到法务部
2017.3.1
04
乐视电视、手机接连提价
时隔3月,乐视超级电视近日宣布再涨价。而昨天,乐视移动公布了旗舰机乐Pro3价格上调的信息:4GB+32GB、6GB+64GB两种版本售价各上调100元,将以1899元/2099元的价格在各平台出售。
从今年年初开始,受元器件成本上涨的影响,包括小米、魅族、360在内的手机厂商都陆续上调了部分自家已发布产品的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