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爱耳日|老人听力下降是自然规律,不必去理睬吗?

南方+ 记者 李劼2017-03-03 10:42

随着年龄增长,人的机体各方面都在逐渐衰退,很多老人认为这样的衰退是自然现象,包括听力,当他们听到的声音越来越模糊时,却据此不愿意去医院,也不愿意接受自己“变老”的事实。

广东省人民医院耳鼻喉科主任医师吴佩娜介绍,老年性聋这一类群体数量很大,但不少人误认为只要还能听得到声音就可以,而这种想法往往导致老人听力下降不能早期干预,最终引起脾气性格的改变。

相比儿童、成人,老人耳聋干预效果差

老年性耳聋是因为听觉系统衰老而引发的听觉功能障碍,也就是说医学上的耳聋并非一点声音都听不见,准确的说应该是听觉出现障碍。根据听力学的研究,男性约从45岁以后开始出现听力衰退,女性稍晚,随着人类寿命的延长,老龄人口的增多,老年人耳聋的发病率也有所增加。

“老年性耳聋很常见,但相比儿童、成年人的耳聋,干预效果却差强人意”。为什么?吴佩娜分析说,一方面他们认为人老总会听力越来越差的,自然规律无法抗拒,再有老人心理上不肯接受自己“变老”的事实。

 “佩戴助听器后耳聋会加重”是误解

老人对助听器的不舒适感和不方便感,也影响了他们的治疗。吴佩娜介绍,助听器实质上是一个高级的声音放大器,但借助助听器听到的声音与人耳所听到的外界的声音或多或少有区别,有些老人接受不了这种差异因此拒绝佩戴助听器。

至于在老人群体里广泛流传着“佩戴助听器后耳聋会加重”这一说法,吴主任解释道,其实佩戴助听器前后的听力水平是差不多的,只是老人如果习惯了佩戴助听器接受外界的声音,一旦摘掉就会因不适应而产生落差,使老人从心理上认为戴了助听器后听力变得更差。

 听力下降带来心理问题

吴主任介绍说,如果发现家中的老人听力能力有下降的现象,应该到医院做一个规范的听力评估,听力障碍对老人的生活影响特别大,老人在听不清楚的情况下很容易产生误解,减少与别人交流,整天处在一个封闭的环境下容易产生心理问题,严重的还会导致老年痴呆症。

最后,吴主任建议,在国人眼中,与癌症等其他严重的疾病相比,耳聋是“小问题”,不足为谈,人们对耳聋的问题认知不足,只在情况变得无法逆转的时候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的话已经太晚了,所以要强调,当出现听力障碍时,无论轻重都应该第一时间到医院进行正规的检查,根据医生的诊断结果积极配合治疗。

【记者】李劼 实习生 刘映彤

【通讯员】张丹娜

加载全文
热门评论
快来抢沙发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Plus看看吧
    立即打开

    创造更多价值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