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下午,广州市迎来了改革开放以来单笔投资最大的项目——富士康增城项目的动工,郭台铭带着610亿元选择了广州。
富士康增城项目的定位是从石英加工到8K电视制造及销售的全产业链条,而与富士康一同到来的还有人才、资本、科技等要素。
郭台铭在动工仪式上说:“我们带了一百多家厂商来,他们的投资都没有算在里面。”
广州市工信委预计2020年广州新型显示产值将超3000亿元,带动电子信息制造业产值超5000亿元,集聚乐金显示、富士康等一批世界级的新型显示龙头企业,全力打造“世界显示之都”。
英雄所见略同,去年以来,思科智慧城、中远海运散货总部、通用电气生物产业园等众多500强企业、大型跨国公司纷纷落子广州。
就在2月27日,2017广州《财富》全球论坛香港推介会上,广州市副市长蔡朝林透露,已有288家《财富》世界500强企业在广州投资兴业,其中120家把总部或地区总部设在了广州。
而在2011年的时候,广州总部经济实力就跌出了前三甲,连续三年被深圳超越,如今,广州凭什么挽回了总部经济的“芳心”?
为啥大家都要抢总部经济?
总部经济是衡量一个城市经济发展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
为啥各个城市都对总部经济“趋之若鹜”呢?
首先,有料哥来科普一下什么是总部经济!
总部经济是伴随着商务园区、中心商务区(CBD)的出现才被发现的一种经济模式。某一产业发展,不断增值,出现众多资源大规模聚合,形成具有特定职能的经济区域,并向周边区域辐射,这就称为总部经济。
发展总部经济至少可以为区域发展带来“几个效应”:一是“税收贡献效应”。二是“产业乘数效应”,三是“消费带动效应”。
以2014年的广州为例,全体在穗总部企业实现营业收入总额34912亿元,实现利润总额1428亿元,缴入市、区库税收112亿元。可谓经济与税收增长的双料发动机。
经济学博士、广州大学经济与统计学院讲师聂鹏指出,税收的贡献只是总部经济效应的一小部分。更大的贡献在于促进相关产业和高端服务业的迅速壮大,进一步推动工业园区和高新科研工业园区的发展。
不只广州,北京、上海、深圳等我们熟知的国内一线城市,都在大力发展总部经济,因为在这些寸土寸金的一线城市,发展总部经济,无疑是性价比更高的选择,也是发达城市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选择,比如纽约、法拉克福、东京新宿,都形成了总部经济聚集的CBD。
总部经济排名广州重回前三
广州的总部经济之路并非一帆风顺,也曾经历过企业总部纷纷外迁的风潮。
时间倒回五年前,在“2011年全国35个主要城市总部经济发展能力排行榜”中,广州总部经济发展能力以0.8的差距首次跌出全国前三,深圳赶超广州晋级全国前三,仅次于北京和上海,此后广州连续3年被深圳超越。
2014年底,广州又重夺第三的排名,当时,广州共有认证总部企业328户,其中53户入围500强企业。
有料哥拿到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一月,广州共有认证总部企业达370户,120家500强企业把总部或地区总部设在了广州。
总部经济回归的背后是广州一个个区域的强势崛起:
天河CBD是广州内世界500强最密集区,拥有跨国公司总部13家、境内500强企业20家。140个世界500强企业在天河CBD设立184家项目机构,而它们绝大多数都在珠江新城。
广州“珠江新城-员村-琶洲”与“天河北-环市东-东风路”两大CBD“双核”成型;“琶洲电商总部”,吸引阿里、腾讯、唯品会等互联网巨头入驻;中交建国际总部、中铁建南方总部、中化集团区域总部等纷纷落户南沙……
吸引总部企业落户,广州政府出手不是一般的壕
为啥广州的总部经济几年前遭遇“暗涌”,又在这最近几年内快速翻红?
民革广州市委曾经做过一份报告分析广州总部经济出走的原因,首要原因就是政策吸引力不够。
其实,广州政府在政策方面都算比较壕的,2010年底的时候,就给予总部企业最高不超过5000万元的一次性落户奖,并且在房屋补贴以及办公用房给予最高500万的补贴。
2015年8月,广州发布《加快总部经济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5-2017年)》,到2017年,力争认定总部企业超500家,力争形成6-8个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总部经济集聚区,并打造特色总部。
那么,作为一个傲娇的总部企业,来广州落户又有哪些好处呢?
最直接的,是发放奖励补贴。
这些政策包括落户奖励、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奖励、重点总部企业培育奖励、办公用房补贴等。另外,目前土地资源紧缺,但总部企业将得到一定扶持。就人才政策来说,经认定的总部企业可申请开立广州集体户,按照一般居民户籍政策同等对待,可办理结婚证、计生证、配偶及未成年子女户口挂靠等。
要想留住“财神们”,除了实质的优惠,配套和服务也必不可少。
为此,广州专门建立了总部经济协调例会制度,协调例会由市政府分管领导召集,市领导定点联系。也就是说,给企业提供服务的,都是在各分管领域有相当话语权的市领导。
政府的诚意与高效,也是众多企业选择广州的原因。
郭台铭在今天富士康增城项目动工仪式上就表示,该项目从初步意向到敲定只花了50天的时间,而两个月后的今天,项目就正式破土动工。
2016年,广州副市长蔡朝林在广州会见了思科公司大中华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陈仕炜,在思科公司表达出落户广州的意向以后,广州市政府决定立即成立广州市推进思科项目工作领导小组,由市长牵头。
可见,广州政府的诚意满满,让总部企业趋之若鹜。
总部经济的“广州未来”
翻开广州市的地图,珠江新城、琶洲电商园、空港经济区、广州金融城、白云新城、科学城、知识城,南沙自贸区……
一个个总部经济区像发动机推动着广州经济这艘巨轮稳步前行。
但在成绩背后,广州的总部经济也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广州总部经济协会曾在一份报告中提到,与京沪等一线城市相比,广州的总部企业总体规模偏小,以2015年为例,广州总部企业数量仅为上海的四分之一,不足北京的二十五分之一。
而此前在穗328户总部企业中,只有其中74户在2014年的审计报告中录得有研发投入,其中逾半数企业研发投入只在1%及以下。也就是说,大部分企业的研发中心并不在广州。
所以,广州要做的还有很多!
有料哥的一个朋友4年前被北京一家互联网企业挖走,举家从广州迁往北京,年薪百万。不过,去年他们就举家迁回了广州,房价、生活成本、空气以及小孩入学是让他回来的重要原因。
希望有一天,更多的年轻人能在广州工作和生活,在家门口也能享受到优质的空气、宜居的环境以及理想的工作,而广州总部经济的繁荣和起飞,将让这一切变成了可能。
【撰写】三响
【策划】不瘦
【校对】蓝淑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