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本藏富|紫金玉是如何在“一夜之间”火起来的?

侨乡广记
+ 订阅

点击蓝字关注

“侨乡广记”

两年前,笔者在广东河源南部邂逅了一种新的美石,当地人称为紫金玉。

在《国家珠宝玉石名录》里边,并不存在这一玉种的分类。实际上,它只是一些专业玩家对极品紫金蜡石(亦称作腊石)的一种称呼。

在紫金一些本地玩家的认知里边,紫金玉专指产于广东省河源市紫金县行政区域内的硅质类玉石。据文化学者考证,这一石种成为高档工艺品原材料,已经有500多年的历史。

紫金玉原石 。收藏者张远丰供图

紫金玉鼻烟壶打响名堂

紫金古称永安,因此,紫金玉在古代称作“永安玉”和“永安蜡石”。紫金不仅蜡石资源丰富,而且开采的历史非常悠久。

清朝康熙、雍正年间,紫金蜡石的美名便已经被许多外边的达官贵人所认识。清代邓淳在《岭南丛述》中就有记载:“九月十二,广东提督张溥单独进贡永安蜡石。”

早在清代初期,便有不少官员以永安蜡石为原材料,制作成十多种不同的贡品献给朝廷作为贡礼。其中,以鼻烟壶最为出名。

鼻烟壶原为一种装烟的容器,随着融入的文化成分越来越多,在清代逐渐发展成为一种传统的袖珍工艺品。用紫金玉制作的鼻烟壶色泽光亮、温润细腻,深得达官贵人和文人墨客的喜欢,所以很快便打响了名堂。

鼻烟壶在清代逐步发展成为传统袖珍工艺品。

在紫金黄塘镇,有个村庄就因为在清朝的时候盛产这种蜡石而被称为“腊石围”,民国后则改为现名腊石村。

而根据《广东新语》卷五《石语》、《蜡石》篇中记载,紫金还是与从化、清远和恩平齐名的古代四大蜡石产地之一。记者调查发现,紫金有十多个镇区,都有高品质的蜡石出产。

一起到紫金调研的时任广东省观赏石协会秘书长张建南告诉笔者,蜡石质感源于石英,由于身上还含有其它品种繁多的矿物成分,因而颜色各有不同。中国幅员广阔,含有类似成分的石头其实非常多。因此,蜡石是一个非常庞大的家族。

在岭南,比较有名的蜡石便有广西的贺州蜡,广东的台山蜡、潮州蜡和紫金蜡。而在全国,由于资本介入更多地被玉石行业广泛认识的还有云南的黄龙玉。

紫金给外界最大的印象是,当地出产的蜡石品质、颜色和造型丰富,几乎可以囊括国内现有的所有蜡石品种。永安蜡石的文化历史虽然渊远流长,但是,其作为一种可供商业开发的产业资源被业界所认识,仅仅是在3年前。

紫金玉《霞光》。收藏者甘志强供图

“一夜之间”,紫金蜡石火了

2012年9月26日,广东省第一届观赏石博览会在紫金开幕。此前,来自五湖四海、准备参加这次盛会的观赏石理论家、鉴评家和经销商都搞不清楚,主办方广东省观赏石协会为什么把一个全省乃至全国性的博览会放在紫金这个粤北偏远山区来举行。

直到开幕式当天,形质卓绝、温润动人的紫金蜡石在所有专家的面前华丽登场,不管是品质、颜色,还是造型,都完全不输于潮州玉、台山玉和黄龙玉等一众业内公认的顶级蜡石品种。尤其是一批质地和品相都达到玉石等级的紫金蜡石,让包括中国观赏石协会会长寿嘉华在内的一批“见多识广”的老石友都直言一见难忘。

笔者认识的一位大收藏家张远丰回忆起当时的情景,感觉一夜之间,紫金便来了很多省外的经销商,他们直接找到上游市场非常活跃的石农,开出比本地买家更贵的价钱来收购他们手里的石头。

当然,本地一些上世纪90年代已经开始玩石头的老藏家,看到石友们抢货的疯劲,开始还觉得有些不可思议。后来,他们发现籽料在短短数年就被这些外来者一扫而空,而一些以前他们根本看不起的山料的价格,也逐步被抬高到了每公斤2000元以上,才开始意识到,紫金蜡石已经从买方市场变成了卖方市场,价格也不再由他们这些老玩家说了算。

收藏者何汉扬供图。

一些紫金当地的大藏家认为,紫金玉的资源禀赋,与它在当前市场上的知名度其实还很不相称。尽管现在价格已经不低,但是,要真正从广东走向全国,与黄龙玉等品种竞争,还很需要在后面大力推一把。

尽管在老石友的潜意识里边,仍认为原石是最具收藏价值的东西,但是,要想让紫金玉在大众收藏者当中获得更高的知名度,必须寻找更多的产业支撑。就像黄龙玉一样,如果当初那些资源的开发者一直只是把这种云南的蜡石当成观赏石来玩,黄龙玉的产业规模和在全国的影响力肯定无法与现在相比。

黄龙玉工艺制品。(资料图片)

伴随着一大批知名雕刻大师过来紫金交流后,一些玉石级的紫金蜡石被制作成精美的摆件和首饰流通到外地市场,一个新的产业链开始在本地形成了。就算是一些品质很普通的蜡石,经过工艺师的雕琢,居然也能够获得收藏者的喜欢,从而获得远高于原石的市场价值。

善本藏富

文字|冯善书

图片|收藏者供图(部分来自网络)

编辑|黄叙浩

校对|蓝淑茹

加载全文
热门评论
快来抢沙发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Plus看看吧
    立即打开

    创造更多价值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