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IPO加速为东莞产业转型提供机会

南方+ 记者

上周五,证监会核发新一批IPO批文,东莞捷荣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捷荣技术”)赫然在列,该公司将在深交所中小板上市,这意味着东莞第23家A股上市公司即将诞生。

捷荣技术位于东莞长安,公司前身为捷荣模具工业(东莞)有限公司,是由香港的捷荣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于2007年9月25日在东莞投资设立的外商独资企业。

捷荣技术属于精密模具及结构件制造行业,主要向知名品牌商提供手机、平板、电脑等手持移动终端产品的结构件,本次IPO捷荣技术总募集资金为70919.53万元。

在东莞,从事精密结构件生产的企业数量较多。劲胜精密、捷荣技术、通达集团等都属于收入规模在10亿元至50亿元之间的企业,业务专注于精密结构件行业,是专业的精密模具与精密结构件生产企业。

而劲胜精密早于2010年5月登陆深交所,当时从事塑料精密结构件生产,2014年投入5亿元,正式进军消费电子金属精密结构件。目前,通过借力资本市场转型,劲胜精密的主营业务形成了包括消费电子产品精密结构件业务、高端装备制造业务、智能制造服务业务等三大模块。

笔者认为,去年以来IPO的加速,除了让A股扩容之外,很大程度上为广大优质的中小企业提供了接触资本市场的机会。而对于东莞来说,遍地林立的中小制造企业,有不少正在加入这波资本的洪流之中。

作为制造业名城的东莞,IPO的莞企当中制造业占据主要席位,如易事特、宜安科技、生益科技、南兴装备、正业科技和坚朗五金等,均是制造业成功上市的范例。由于银行间接融资的局限性近正在显现,近年来东莞的制造业企业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愿意借助资本的力量,以股权来进行直接融资。

而随着东莞经济转型,新材料、机器人、金融业等领域的企业,开始加入IPO队伍,这从目前过会、预披露和新上市的企业可见一斑,如拓斯达、东莞证券、国立科技、捷荣技术、宏川智慧等。这些企业的出现,均是基于东莞庞大的制造业基础及城市财富的积累,是制造到智造过程的代表。

从资本的角度来看,单纯的代工生产制造,往往只是通过订单生产的形式来赚取利差,并不能带来太大的想象空间。但智能制造和互联网则完全不同,其充分的想象和成长空间,能够让企业在资本市场更受青睐,也更容易实现估值的飞跃。

我们可以预见的是,未来几年之内,东莞将会有大量的智能制造领域企业进入资本市场的视野,这是基础的积淀,也是时代的使然。

另一方面,一些早期已经实现上市的较为传统的莞企,近年来也通过资本市场来实现转型。

如上述的劲胜精密,在因为代工生产的产能配置问题而导致严重亏损的情况下,通过资本市场并购了机器人企业创世纪,从而实现从代工生产向智能制造的转型。

又如勤上光电,原来是一家传统的LED制造企业,去年以来通过资本并购开拓了线上教育业务,近期已改名为勤上股份。这样的例子,还包括锦龙股份、明家联合和星河生物等等。

目前,东莞市正大力推动企业发展倍增计划,相信在IPO提速这一大背景下,东莞的优质企业借助资本市场的力量,能够在更高起点上,有更好的发展空间。

【来源】南方日报

编辑 冯文美
加载全文
热门评论
快来抢沙发

    继续阅读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Plus看看吧
    立即打开

    创造更多价值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