郪江崖墓群位于四川省三台县城南45公里的郪江镇。先秦时为郭国王城所在地,西汉高帝六年(公元前201年)此建郪县。郪江崖墓群是郪江古镇最负盛名的文物古迹之一,已经发现的崖墓有1638座,其中多室墓为790座,有建筑和绘画形象的334座,这些墓建于汉晋时期,以东汉墓最具特色,2000年入选“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候选名单,引起了海内外的关注与轰动。
郪江镇周围10公里的汉代岩墓极多,都开凿在悬崖峭壁之上,墓门排列,错落有致,远远望去,好似蜂房。令人称奇的是,几乎每一间墓室里的立柱斗拱的形式都各不相同,而藻井的造型则大致相似,都采取纵横交错的直线凸梁和框形凹进,类似于流行于我们现代都市的室内装修吊顶模式。
墓群内的崖墓似经统一规划,相互间打破关系较少,依山势分层一字排列。墓之间的间距大至相等,排列较为密集,多属东汉时期的崖墓。1996年11月郪江崖墓群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四批全国重点墓群文物保护单位”。
据景点工作人员介绍,这些崖墓从古至今,大多数都被盗掘过。从19世纪末开始,海外旅行家抱着强烈的猎奇心理深入中国腹地,率先对巴蜀崖墓发生兴趣。先后到来的日本学者鸟居龙藏和法国诗人谢阁兰都不信任当地人的说辞,断定这些遗迹应是汉代墓葬。图为一座墓室内被破坏的石棺。
部分崖墓已经规划建设成景点供游人参观。
三台县郪江崖墓主要分布在郪江镇花棚村和玉江村内,沿郪江与锦江河道两崖的山坡上分布。以郪江镇为中心,崖墓在郪江和锦江为“T”字形分布。崖墓多成群分布在山峦间,相对独立。墓群内的崖墓似经统一规划,相互间打破关系较少,依山势分层一字排列。墓之间的间距大至相等,排列较为密集,多属东汉时期的崖墓。
郪江古镇位置僻远,游人罕至。石板街头新修的牌坊高悬“郪王城”和“东广汉郡”榜书,追诉着往昔荣耀。事实上,除了地理志的只言片语,山乡地表早已寻觅不到唐以前的记忆。崖墓调查材料陆续刊发后,小镇的名字很快传扬了开来。面对怀揣特殊兴味的访客,乡民们逐渐习以为常。
墓室内浮雕栩栩如生,构图巧妙,极富情趣,特别是郪江崖墓内的石柱斗拱堪称我国石窟艺术一绝,郪江崖墓在我国具有极高的历史、考古、建筑、美学价值。
以郪江镇为中心的河湾山峦间,遗存数以千计的崖墓,有些地方鳞次栉比,密如蜂房。其中以金钟山、泉水坝、紫荆湾墓群最为集中,最富有特色。崖墓在时代上早晚不一,但以东汉墓为主。
郪江崖墓在历史上虽然多次被盗,但也有一些残存的随葬物品出土。陶制品中有较大量的墓砖。
在三台县郪江镇周围的山上已露出地面的崖墓有数千座。经过考古勘察,还有大量深埋地下的崖墓尚未发掘,均是从汉朝至晋代的古人凿崖建造的洞窟墓穴。据当地村民说,经常有一些外地人以捉蛇为由在山上转悠,而实际上是为探墓而来。
画像、彩绘装饰表现了避邪乞样的日常生活和民俗情趣,反映出了汉代的社会风貌。其中金钟山一区一号崖墓就因“狗拿耗子”画像而闻名。时近两千年前的“永恒家宅”,终究未能庇佑他们的主人,穿透时光迷雾映射出来的仍不过是一场美好的汉代幻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