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水区芦苞镇将于农历二月初三文昌帝君诞辰日,举行主题为“文昌高照·金榜题名”芦苞胥江祖庙“文昌诞”活动,这一天,邀你一起来芦苞,感受胥江祖庙的魅力吧~
注意!注意!注意!
如果您家小朋友也想参加芦苞祖庙文昌诞活动?请注意以下这些信息~
活动地点:芦苞祖庙
活动时间:2月28日早上8点半至12点半
招募人数:49名幼儿园大班学生
咨询电话:87792108 林老师
活动内容
1、早上8点半统一组织到达芦苞祖庙,参加文昌诞活动,换上组委会统一安排的汉服,拍大合照;
2、听老师读《阴骘文》,跟读《弟子规》;
3、由师清道长为小朋友点朱砂开“智慧眼”,三拜文昌,师清道长赠开光文昌笔和文昌塔(文昌笔与文昌塔可带回家);
4、午餐品尝文昌斋菜,活动结束。
费用:50元/人(此为开光的文昌笔和文昌塔费用)
ps:市民轮流参拜
活动当天,全体人员齐向文昌帝君行鞠躬行礼,自由上香。
好了,下面,在活动来临前,小编用图文的形式,带大家提前做做功课,详细了解一下芦苞胥江祖庙都有什么……
芦苞祖庙
又称胥江祖庙,位于芦苞中心城区,始建于南宋嘉定年间(公元1208年)
芦苞胥江祖庙的文昌宫供奉的是文昌帝君。古时候,人们认为文曲星是主持文运、功名的星宿,其成为民间和儒教所信奉的文昌帝君,属掌管仕途功名禄位之神,所以在以前,仕子进京考试亦必先拜文昌。每当家中子女上学开笔时回到文昌庙拜祭,祈求子女学习勤奋读书聪明。这一民间习俗便一直沿袭至今,成为中国民俗文化之一。
1989年被确定为“广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2年,经国家宗教局、中国道协等国家、省相关部门组织专家学者考究论证,芦苞祖庙被认定为“南武当”的主体庙宇。
芦苞祖庙内有北帝庙、观音庙、文昌庙、华山寺,集儒、释、道三教合一,与悦城龙母庙、佛山祖庙并列为广东省最有影响的三大古庙。
△三水芦苞祖庙文昌宫
△市民到文昌宫祭拜
△燃烧着的塔香让文昌宫烟雾缭绕
“南武当”文化圈
始建于宋嘉定年间的芦苞胥江祖庙,是广东少见的儒释道三教融合的庙宇,同时也是800多年来北江流域重要的地理坐标和人文景观。得益于活跃开放的商业经济文明,昔年扼守北江航道咽喉芦苞古商埠修建了北帝庙、洪圣庙、关帝庙等众多庙宇。同时,众多传统民俗节庆活动在这里碰撞交融、扎根播衍,一时蔚然。当中,又以农历二月三文昌诞、三月三北帝诞,以及六月十九观音诞为最。
近年来,在当地一些文化保育工作者的推动下,许多一度中断的民俗文化活动正逐渐重现活力。芦苞胥江祖庙的文昌诞活动便是其中一个。
延续传统“南武当”文化喷薄
农历二月,乍暖还寒,春荫已发。一年之中,文昌诞到来最早。
如果你现在来到芦苞胥江祖庙文昌宫,就会发现,工作人员正密锣紧鼓地筹备着这个民俗盛宴。届时,前来拜文昌的幼儿将身穿汉服,诵读《阴骘文》等,并接受象征着开智慧眼的点朱砂启蒙仪式。
据闻,芦苞胥江祖庙文昌行宫所供奉的文昌帝君,被认为是主管功名利禄之神,系星宿中主文运者。科举未废之前,每逢文昌帝君诞辰,童生、秀才、禀生、贡生、举人以及私塾老师都要准备全牛及供品,至文昌庙行“三献礼”祭祀之,仕子在进京考试更是先拜文昌。久而久之,民间每当子女上学开笔时也到文昌庙拜祭,以祈求子女学习勤奋读书聪明。
时至今日,这个传统在三水及周边地区仍有沿袭。文昌行宫大门的一副对联尤能道尽个中心声:春秋文脉无穷,天地道光永灿。
活动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在多方协力下,胥江祖庙将正式举办“文昌高照·金榜题名”拜文昌活动,这在近年来尚属首次。该负责人还说,在过去,民间视孔子为文曲星下凡。而芦苞一地,历来崇文重教。通过对文昌诞民俗活动的重新挖掘,可以延续崇文尚学的传统文化,同时营造尊师重道的良好社会氛围。
张师清道长师从三丰自然派第十四代传人公孙清高道长,在其扎根芦苞的十多年间,同样致力于恢复并弘扬“南武当”文化。他认为,芦苞提出打造“文化旅游”特色小镇,文化旅游的精神内核在于“人和故事”,而祭祀道教重要神祗的文昌诞,是推动武当山道教文化与地方民俗文化融合发展的重要纽带,也是“南武当”文化历经多年盘活保育以来的一次喷薄。
“胥江祖庙与湖北武当山道教主张‘三教融合’的文化传统一脉相承。华山脚下分别供奉观音、北帝、文昌的三大行宫并排而立,即可提供最有力的佐证。”张师清认为,通过活动,可以传递一种宽以待人、去恶为善的精神。
辗转求之“南武当”终得重现
龙坡山下,连廊飞檐,香雾叠翠。穿过禹门,文昌行宫外一片滟滟斜阳。
湖北武当山相关文献记载,“按照道教五行理论,在武当大文化圈内,历史上早就形成了以湖北武当山为本山,东、南、西、北、中五个武当分布全国的格局。除南武当外,其它四个早已找到并确认。”但从晚清到千禧年之初,“南武当”因为战乱和政局动荡而一度失落。
一直到了2002年农历春节前,一支来自湖北武当山的队伍辗转来到芦苞胥江古庙,随后通过专家论证,最终将此确立为“南武当”所在,历代武当山掌门寻找“南武当”的夙愿才得以一了。
时过境迁,张师清仍然记得十多年前参与寻找“南武当”的曲折与奇遇。他回忆起当时情景说,2002年腊月,他和师兄师傅受师爷嘱托,来到广东这边寻找“南武当”。当时,首先去的是名气最大的佛山祖庙,但寻找未果。
“正准备前往西樵山,却无意在地图上发现芦苞祖庙和旁边标记的华山地名,便忍不住‘咦’了一声,师傅接过地图一看,估摸了周边地形,说可能就是它了。大家便赶往芦苞胥江祖庙,到的时候天已经快黑了,师傅察看了周边地形和建筑遗址,方位、格局都跟武当山的很相似,连声说,终于找到了,真的找到了。”
现在,所能见到的文昌行宫是在1984年据原貌重修的,行宫为二进院落式布局,采用砖木结构。墙体全是水磨青砖对缝砌就,屋面为碧绿色的琉璃瓦,出檐施以木雕莲花托,四角翘飞,屋脊上镶有双龙戏珠及瓷制人物。此外,以历史典故、神话传说、人物花卉、诗书字画等为创作主题的砖雕、陶塑、石刻、灰塑等更是遐迩闻名。
八百多年前,宋朝诗人杨万里乘船经过芦苞,留下了“北江西水两相逢,胥口波涛特地雄”的壮丽诗句。经后人考证,芦苞地理上“海潮弥漫,至胥江而不复能上,江海于此交接;水之汇也,气之关也,乃全省命脉之源,”而在过去,芦苞因江河交通便利而享有“小广州”之誉,胥江祖庙所象征的“三教融合”,恰恰与开放包容的商业经济文明有着某种契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