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交通运输委员会19日正式发布《深圳市综合交通“十三五”规划》
住在深圳的小伙伴们,
你们又要令人羡慕了!
飞机、公路、地铁
海陆空铁立体交通全面发力!
规划显示,“十三五”期间,深圳将努力建成更具辐射力的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统筹空中、地面、地下以及海面、海底等立体交通体系构建。预计到2020年,深圳机场国际航线达到48条,加快第三跑道和T4航站楼建设,启动东部第二机场前期研究;建设深圳至茂名、赣州等对外铁路通道,形成“四主五辅”的铁路客运车站;另外,还要新建1000公里自行车专用道。
加快推进高速公路与城市道路衔接
完善对外公路通道
公路方面,规划中指出,深圳将加快推进深中通道建设,打通珠江两岸联系通道,推动深惠、深汕高速公路扩建,加快建设外环高速公路,优化沿海方向高速公路与城市道路衔接。同时筹划增加联系惠阳、汕尾、河源的东向联系通道。
整合优化公路客运体系
深圳还将重点加强原特区外客运站的整合,改善公路客运枢纽“小且散”、“多且乱”、运输组织效率偏低等问题,逐步将公路客运站整合进全市客运枢纽,促进长途客运与机场、口岸、铁路、城市交通以及相关配套设施在客运枢纽中的立体化空间整合和高效衔接,优化城市客运体系。
建设国际航空枢纽
十三五期间,深圳将建设成为更具辐射力的国际航空枢纽。
加快机场设施改扩建
深圳机场将重点围绕加快推进机场基础设施改扩建,将加快推进机场第三跑道、卫星厅、新货站(二期)等工程建设,启动T4航站楼建设方案研究。加强机场服务腹地交通联系,进一步完善机场接驳交通设施,协调与深中通道、穗莞深城际轨道、深茂铁路等重要通道的接驳衔接,推进海滨大道、福海大道等集疏运道路项目建设。启动东部第二机场前期研究。
鼓励拓展国际国内航线网络
加强拓展国际国内航线网络,打造与城市发展战略相契合的主运营基地航空公司,落实144 小时过境免签政策,提升“经深飞”项目影响力,完善深圳机场的国际枢纽功能。至2020年,深圳机场年旅客吞吐量达到4800 万人次,年货邮吞吐量120 万吨,国际航线达到48 条。
打造国家铁路枢纽
十三五”期间,深圳将积极打造国家铁路枢纽城市,形成“东西贯通、南北终到、互联互通”的铁路布局。
在铁路客运站建设方面,一方面扩容深圳坪山站,改造提升西丽站、平湖站、深圳东站、光明城站枢纽功能;另一方面在机场规划建设空港高铁站,形成全市“四主五辅”铁路枢纽体系。“四主”包括深圳北、深圳、深圳坪山、空港高铁,“五辅”包括深圳东、福田、平湖、西丽、光明城。这样,深圳未来就会有9个火车站啦!
在对外铁路规划建设方面,协调推进广深港高铁福田站以南段建设,实现深圳与香港高速铁路互通;加快赣深客运专线建设,推动深茂铁路深圳至江门段规划建设;开展深茂铁路东延至坪山站、深圳至汕尾、深圳至肇庆、深圳至长三角的高速铁路新通道规划。
加快建设26处立体公交综合停车场
轨道交通方面,深圳力争在“十三五”末期建成以轨道交通为主体、多元公交为辅助、适度竞争的一体化公交客运体系。2020年全市高峰期间机动化公交分担率提高到65%,其中轨道交通占公交出行比例不低于50%,高峰期轨道交通占公交出行比例不低于70%。
公交专用网方面,推进彩田路—民治大道、留仙大道、科苑大道、宝安大道、坂银通道、龙岗大道、笋岗路等公交走廊建设。加快月亮湾、民治、布吉等26处立体公交综合车场建设,满足新能源公交车辆更新需求。
规划中还指出,深圳将继续推进优化道路网络功能,东部重大通道方面将继续推进东部过境高速、坪盐通道等建设;中部南北轴向通道上,将推进坂银通道、深华快速路、清平高速二期(北段)等工程建设;西部关键走廊方面,推进南坪快速二期平南铁路段、桂庙路快速化改造、沙河西路与西部通道侧接线连接工程建设,启动沙河西路快速化改造、沿江高速二期工程建设。
为了缓解城市拥堵方面,深圳还将推出完善路内停车收费泊位设置和收费标准、研究节假日在东部滨海等景区的停车管理、完善停车总量控制等措施。
加快轨道三期建设
在轨道交通建设方面,“十三五”期间深圳将加快轨道三期建设,期间新增地铁运营里程达到250公里;尽力提前开工建设轨道四期工程,加快6号线支线、12、13、14、16号线等线路的建设。
此外,深圳还将积极引进建设中运量轨道交通,建成龙华有轨电车示范线并投入运营,在重点片区规划建设跨坐式单轨列车。跨座式单轨,指通过单根轨道来支撑、稳定和导向,车体骑跨在轨道梁上运行的铁路。
到2020年1小时通达粤港澳湾区城市生活圈
“十三五”期间,深圳将建设高效通达的区域内部交通网络,至2020年基本实现1小时通达粤港澳湾区城市中心城区和深港中心城区半小时互达。
在深莞惠都市圈一体化建设方面,加快穗莞深城际铁路洪梅至深圳机场段建设并通车运营,开展前海至东莞中心城区以及深惠城际铁路延长至前海的前期研究;与东莞惠州协调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协调深圳11号线与东莞3号线、深圳6号线支线与东莞1号线、深圳20号线与东莞2号线、深圳10号线延长到东莞凤岗、深圳13号线与东莞3号线、深圳14号线延长到惠州南站。
新建1000公里自行车专用道
以延伸慢行交通网络为重点,突出街道的艺术和文化氛围营造,营造低碳、安全、注重体验的出行环境,包括构建5公里“微笑生活圈”,即争取让市民1公里之内出行可便捷步行到达,5公里出行可便捷骑自行车到达。
如何完善轨道交通“最后一公里”接驳 ,《规划》提出,重点完善百鸽笼站、上水径站、下水径站、大芬站、红山站、赤湾站、海上世界站、固戍站等18个地铁站周边片区慢行网络。重点在轨道站点周边推进风雨连廊系统建设,提升轨道步行接驳体验。
此外,未来5年,深圳将成为一座立体步行城市,不仅将打造福田CBD、前海、后海、华强北、科技园南区、湖贝等高密度片区的地下步行系统,还将在广深铁路上盖平台、罗湖金三角、梅林—福田中心两片区立体步行连廊,建设6个CBD 区域连廊系统。完成20座天桥(地道)建设。
对于步行街的建设,《规划》也有明确规定,推进福田中心区、华侨城地区、大学城地区、笋岗清水河地区(结合旧改)等28个片区打造慢行交通示范区,打造华强北、南山商业中心区、东门等3处精品步行商业区,在水围、碧波、大剧院、莲花北、科技园、海岸城、大学城等7个地区的街道试点特色步行街区建设。完善莲花山、笔架山等3个大型公园慢行系统,完善北大医院、儿童医院等12座医院周边慢行系统。
推进福田中心区、蛇口——前海、深圳湾——后海、科技园南等片区的自行车专用通道试点建设。到2020年,全市建成约1000公里自行车专用道。整合全市现有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优化刷卡方式、服务标准及收费标准,进一步规范停放管理,2020年末全市规模达到4万辆。
来源:深圳市交通运输委员会门户网站、深圳新闻网、深圳商报
编辑整理:深圳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