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平月山皂幕山:“养在深闺”待人识

江门日报 2017-02-19 09:40

皂幕山,一个对开平人来说既熟悉又陌生的名字,最近被反复提及。这块位于月山镇的宝地,计划开发成为开平市全新的旅游项目。

当年林业学校和林科所的教室、宿舍旧址现已改为宿舍,现在仅有几户居民居住于此。

去年12月29日,开平市委书记黄耀雄带队深入月山镇皂幕山风景区调研,了解并部署该项目的开发工作。今年2月7日,黄耀雄再赴月山镇调研督导工作时提出,要全力加快特色项目建设,特别是皂幕山旅游名胜风景区开发,打造特色景区。

如今,江罗高速通车,下收费站后到此地不过一公里的距离,借此东风,“养在深闺”的皂幕山等待着大家发现她的美丽倩影。皂幕山究竟有何独特的风景?旅游开发将如何开展?记者为此进行了了解。

◎探访

美丽风光令人心旷神怡

日前,记者在月山镇有关负责人的陪同下前往皂幕山进行探访,发现这里充满了原生态的自然景观,置身其中让人心旷神怡。

龟坑水库“天生丽质”

驱车沿325国道经水口镇转入水井圩,路过江罗高速水井收费站后往宅梧镇方向走1公里左右,记者来到了位于皂幕山脚的凤仪农场。农场入口处是两排约20米高的大松树,遮天蔽日,“天生丽质”的大自然让长期居于城市的钢筋水泥间的记者对接下来的行程充满期待。

同行的月山镇开发办公室主任谭瑞勇告诉记者,此处当年是佛山地区森林科学研究所,这片松林正是当年该所的种子基地。上世纪70年代末,林科所和林业学校迁到佛山南海,农场被当地政府收回使用。1993年,原水井镇与台商合作,开办凤仪观光农场。“这些松树是林业学校当年种下的,已有40多年的历史了。”谭瑞勇感慨道。

继续前行,记者一行来到了碧波荡漾的龟坑水库,水库周边是几百亩广阔的丘陵地,视野开阔,风光无限。“我们初步的想法是环绕水库,做一条风光步行径,行程大约20分钟。”谭瑞勇介绍说。

穿过约1公里长的林带时,记者见到当年林科所在此栽种的多种树木。大树之下,摆放着一排排蜂箱。

流泉飞瀑终年不绝

在林科所旧址记者看到,一排排屋舍散落在草坡上,旁边是一条溪流,低洼处种了不少农作物……谭瑞勇告诉记者,当年林业学校和林科所的教室、宿舍旧址现已改为宿舍,掩映在巨大的果树和乔木之间。由于学校早已搬走,现在仅有几户居民居住于此。

山顶有一处三级流泉飞瀑终年不绝,瀑布周围形成了一个范围宽阔的负离子场。

居民黄女士在此处居住已有6年,当年她来的时候,这里只有2名农场的管理人员,建筑、农场几乎都荒废了。如今几户人家在此居住,相互扶持,过着与世无争的生活,也给这里带来了生机。

经过一片已有30多年树龄的荔枝林,一条小溪“拦腰”而过,溪上搭木成桥,再往前走,便是一座水电站,一旁建有一座长50米、宽25米的标准泳池。“围绕这些现有的建筑,可以做一些科普类项目,比如参观水电站运作之类的。”谭瑞勇表示,再往前,上山的路便非常难走了。他们在开展调查时用砍刀开路,才开辟出一条上山的小路。

“山顶处有一平台,视野开阔。山泉水常年往下流,形成了一条狭长而风景优美的山中小峡谷,有一处三级流泉飞瀑终年不绝。瀑布周围形成了一个范围宽阔的负离子场,临近瀑布,有一种豁然开朗、头脑清新、宁静舒适的感觉。”谭瑞勇告诉记者,皂幕山以前还是抗日游击根据地,山上现存一些根据地的旧址,像平台、瀑布、旧址这些点都可进行旅游开发,再由登山线路串连成线。

◎计划

开发皂幕山风景区被提上议事日程

开发皂幕山的想法由来已久。直到去年底召开的两会,开平市人大代表、月山镇水二村党支部书记殷建城提交了关于开发月山皂幕山风景区的建议。实际上,开发此山,并不是开平最先行的。据了解,皂幕山跨佛山高明区、鹤山两地,直抵开平,是高明、鹤山两地界山。主峰大部分在高明区杨梅镇境内,东起四堡林场、西止公田村、北达坑尾林场、南至罗汉尖,长11公里,宽约5公里,面积48平方公里,有着“佛山第一峰”的称号。然而,佛山经过多年开发成效有限。开平要如何对皂幕山进行开发,需要进行思考。

◎优势

交通便利 生态资源丰富

如今月山镇辖区内待开发的风景区是整个皂幕山系的南大门,也是皂幕山系最高峰海拔807.7米蒲髻顶的所在地。

殷建城表示,对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出生的月山人来说,皂幕山在他们心中有着特殊的地位。“当我们小的时候,家长都会带我们到皂幕山郊游。沿着人工开发的山路一直往上爬,到三级瀑布上有一个水缸潭,我们都是在那个水潭中学会游泳的。”殷建城还告诉记者,每逢重阳、端午二节,居住在皂幕山附近的村民们都会成群结队地来到皂幕山登高、休闲。“这是一个充满童年回忆的好地方。”殷建城说。

代表有建议,政府有行动。接到殷建城的建议后,开平市委、市政府迅速采纳和作出行动,去年底,开平市委书记黄耀雄带队深入月山镇皂幕山风景区调研,并部署相关工作。

从记者现场探访的情况来看,皂幕山兼具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自然资源主要包括山体景观、山涧以及丰富多样的植被资源,人文资源则需要依托曾是抗日游击根据地、开办过林科所的历史,进行进一步挖掘。

参照圭峰山、白云山等珠三角地区成熟景区的模板,其实,皂幕山的开发具有诸多优势,其中重要一点便是交通优势。去年12月28日,从月山镇贯穿而过的江罗高速建成通车,并在水井设出入口,为皂幕山的开发催生了新契机。据谭瑞勇介绍,水井收费站离皂幕山只有大约1公里,这将极大地便利来自珠三角其他地区的游客来到皂幕山游玩。“江罗高速通车后,景区基本上能位于广佛经济圈中心两小时车程范围内。”谭瑞勇说,“目前依托自然开展的户外休闲游需求呈现巨大的增长趋势,所以我们的初步规划是把皂幕山打造成开平本地、五邑地区甚至是珠三角其他城市居民节假日休闲度假的场所”。

其次,皂幕山的生态环境优越,没有在快速工业化的进程中被破坏,这在经济飞速发展的珠三角地区十分少见。再次,景区内丰富多样的山水旅游资源,与富有意义的鲜活历史交相辉映,也能吸引不少游客慕名而来。

◎思考

因地制宜做出特色

黄耀雄在月山镇调研时指出,皂幕山风景区拥有独特的自然生态资源优势,旅游项目的开发要科学统筹风景区内的各项资源,把有限的资源合理利用好,使项目实现有效投资。他强调,前期调研工作要理清思路,通过科学的论证,做到规划定位明确,风格设计新颖,采用因地制宜的方法,落实好每一个子项目的建设,从而使各项基础工作有效开展,使项目建设有序推进。

◎记者手记

景区开发要避免同质化

广东地区的名山大川众多,景区配套普遍成熟,有不少经过科学规划和管理获得成功的做法和经验值得开平学习。与此同时,许多景区也存在同质化严重的问题,相互之间出现竞争。皂幕山的开发如何在借鉴先进做法的同时做出新意,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记者在探访中有这样的感悟,皂幕山风景区的原始尽管给项目开发带来一定阻力,但更为景区的创新开发提供了施展手脚的平台,有更多的尝试和可能,避免走上同质化的老路。

记者以为,皂幕山风景区开发可考虑与开平当地抗战做文章,发掘和收集相关资料,与附近一些革命旧址,如月山镇的万隆客栈(曾是根据地联络点)形成联动,吸引特定游客群体,丰富皂幕山的人文资源。在整体开发上力求创新,与碉楼景区、梁金山、赤坎古镇区别开来,丰富开平旅游产品,共同推进开平整体旅游提质。(梁佳欣)

◎相关链接

皂幕山的红色印记

皂幕山究竟因何得名?如今这片自由生长多年的林海中,又掩盖了当年的多少往事?

坊间推测,古时为皂幕山取名之人,当为饱学之士。所谓深黑为皂,帷帐为幕,皂幕山林木幽深,苍翠深邃,遍布山体,目力难穷,宛如无边绿帐,因而得名。

据佛山《高明县志》记载,皂幕山在古时曾是瑶氏少数民族的聚居地。又有传闻说,明末清初期间,不少客家人为了反抗民族压迫,组成一支浩浩荡荡的武装队伍,与各地抗清力量互为犄角,打击满清统治者,还曾一度直取江门。最终,因为力量悬殊,最后不得不退守高明,不少志士魂归皂幕山。

到了抗战时期,皂幕山因为其重要的地理位置,易隐蔽的地形,成为了珠江纵队、粤中纵队等革命游击队的重要根据地。1944年11月7日,粤中区纵队主力部队胜利抵达皂幕山区,解放了当时鹤山重镇宅梧,并进驻该镇靖村余氏宗祠。

宅梧镇位于皂幕山腹地,四面环山,毗邻当时的开平、高明等县,地理位置重要,素有“天然屏障”和“鹤山粮仓”之称,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1945年1月20日,广东省临委、军政委员会向社会宣告成立“广东人民抗日解放军”武装部队,任命梁鸿钧为司令员,罗范群为政治委员,谢立全为参谋长,刘田夫为政治部主任。当月29日,新成立的“广东人民抗日解放军”部队在鹤山四区宅梧圩举行了隆重的成立仪式和庆祝大会。

广东人民抗日解放军成立时有4个团,同年增加独立营、五团、六团和独立团,兵力约1400人,在当时的新会、鹤山、开平、台山、恩平、阳江、阳春、新兴、高明、高要、赤溪(今属台山)、罗定和云浮等开展游击战争。部队成立一年多,共对日伪军作战15次,抗击日伪军兵力约5000余人,击毙和击伤、俘虏日伪军共200余人,缴获日伪军长短枪70多支,为配合广东全省抗日武装斗争的胜利,以及为接应八路军南下部队创建五岭根据地作出了积极贡献。

【记者】梁佳欣 见习记者/叶隽毅

编辑 黄绍侦
点击展开全文
评论
发送
最新评论

    创造更多价值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