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舞龙舞狮舞凤表演活动喜迎新春,绽放传统文化魅力!
2月12日是正月十六。阳山县杜步镇旱坑村民为传承省级“非遗凤舞”,组织村里年轻人在田间地头表演凤舞。
据村负责人介绍,凤舞即双凤舞,目前仅存于广东省阳山县旱坑村,约有一百五十年的历史。凤,吉祥的化身,美好的象征。“双凤舞”源于怀集县的白芒,清代咸丰十一年(1861),传入阳山县杜步旱坑村。表演过程为两只彩凤相对翩翩起舞,以夸张的艺术手法,运用舞蹈形式表演。一人手持木盒,引双凤上场,凤随唢呐、笛子、击乐的节奏而起舞:引颈长鸣、飞扑跳跃、交颈扫羽、妙舞相嬉,形象生动,令人欢欣畅快。其含意:表达吉祥如意、人寿年丰的良好愿望。演出时间一般在春节、端阳节、中秋节。
清宣统二年(1910)端阳节,杜步旱坑的“双凤舞”曾到连县(即现连州市)表演。民国19年(1930),应邀请,“双凤舞”又往英德与当地群众联欢表演;1984年9月,在阳山县庆祝建国35周年业余文艺调演中,“双凤舞”在县城影剧院舞台亮相,给阳城观众留下美好的印象;1987年12月,“双凤舞”应邀出席广东省首届民间艺术欢乐节,并被安排在广州东方乐园门口执行迎宾任务。
2005年8月,在中国阳山韩愈国际学术研究会暨韩愈离任阳山1200周年纪念会作迎宾表演,并引起了韩国专家的喜爱。同年“双凤舞”舞蹈被《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集成(广东卷)》一书中收录,列入最具代表性的民族民间艺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近年来,由于表演凤舞的老年人腿脚不灵活,体力不支。为此,在今年春节期间,村里决定选拔几名年轻人作为表演凤舞的传承人,经过年老的凤舞表演者的传帮带,目前村里的几名表演凤舞的年轻传承人已可以娴熟地表演。
【记者】李作描